略谈"清闲斋” 沿袭中国传统文化,吾家门上方挂有匾牌题“清闲斋”三字,邻居和亲朋看见后,大都会问是表达的什么意思,笔者有必要在此略谈几句。 古往今来,大凡文人墨客和艺木家,都要给自己的书房或画室起个雅名,亦谓之斋号。既反映主人的个性与品性,又关联主人的寄情与爱好。据记载,斋号起于晋唐,盛于明清,至今不衰。斋号是有识之士将一其书斋所取名号,常常也成为书斋主人的代称。把书房称为书斋,是因为“斋”本义是“斋戒”的意思。古人认为读书是件清心凝神的事,该抱着一种虔诚的态度,洁净身心,因而书房多以“斋”命名。 笔者认为,作为从事书画艺术的人来说,书房里除了必备的文房四宝等文具外,不能没有大量的值得钻研学习的古今名著,书法史论、字帖等工具书,创作不能忽视自身的内在修为,不然艺术腐朽,劣质粗糙难以避免。艺术的东西热衷于短平快,忽视经典的传承,民族的精华就会失去耀眼的光辉,甚至消失殆尽。我们还有什么脸面炫耀于世,还有什么值得留传给子孙后代的呢? 我的书斋,是退休后养老休闲,读书学习的地方。取名“清闲斋“的用意是,清即清白,清廉;闲有闲居,闲暇之意;斋是居舍,书房,供读书休息之用。宋代文人葛长庚云:“一个清闲客,无事挂心头”;清代乾隆有云:“人言难得是清闲”。记得还有两副值得品味的对联:山中清闲无岁月,笔墨随心多文章。另一副是:池边三分清闲地,松下一遍自在天。书房需要简洁明亮,需要环境安静,让创作的灵感得以萌发,让心态不至于浮躁。闲静之时还可翻阅一些诗词歌赋,古典名著,丰富自己的创作视野,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以达到创作严谨,有据可查,有理可循,不被后人唾弃和嘲笑,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值得特别说明的是,“清闲斋”是自署别江落款的,所盖姓名章,是十几年前著名篆刻家熊伯齐的弟子陈某于北京挥刀篆刻的,钤的闲章“上下求索“,是山东青岛别氏家门别胜青先生治印,具有十分重要的收藏价值。 附:书法作品两幅:(自撰自书) 1、清风明月遥相思闲居高楼望远山 2、雅怀深得老来乐清闲时闻笔里香
熊伯齐(熊伯齐书法作品价格)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