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曹晏海(曹晏海简介)

曹晏海(曹晏海简介)

曹晏海(曹晏海简介)作者示范的孙氏太极拳野马分鬃武学之于各人充满各种各样的可能性,塑造了不同的武艺表现形式、旨趣乃至生活。武学不会给人提供一个标准答案,这不仅是因为武学有不同的种类,而是即使是研习同一门武学,对于不同的人,结出的果也会是不同的。能够让人习之不后悔的武学就是能让

作者示范的孙氏太极拳野马分鬃

武学之于各人充满各种各样的可能性,塑造了不同的武艺表现形式、旨趣乃至生活。武学不会给人提供一个标准答案,这不仅是因为武学有不同的种类,而是即使是研习同一门武学,对于不同的人,结出的果也会是不同的。

能够让人习之不后悔的武学就是能让研习者从这一武学的研习中寻找到自己的答案。当然更理想的境界用孙禄堂先生话说就是:复性、一理——合道。

曹晏海(曹晏海简介)

曹晏海(曹晏海简介)

复性,这个词在孙禄堂武学这里已经不是“三纲五常”之类,而是认识自己的本性——这里所说的本性不是指动物性的食色之性,而是指每个人先天的、生而具有的自我意识。自我意识如同一颗种子,需要在实践中显豁。孙禄堂武学为此提供了一个实践的载体。孙禄堂先生说:“拳术能复本来之性体,志之所期力足赴之,如是而已。”

一理,在孙禄堂武学中指的是认识自我、实现自我之理,这就是以极还虚之道为宗旨的中和之理,其法则是有无不立,有无并立,其要义是诚中形外,发挥良知良能。

合道,在孙禄堂武学这里不唯是指炼丹合道,而是具有更广泛的自我实现的含义,即对一理的践行,显豁为在适应与改变环境中的实践中实现本来的那个性体——真实的自我或说自己认同的那个自我。

此即孙禄堂武学宗旨之大概。

这样一个宗旨,自然导致当年孙禄堂先生在教授学生、弟子时有一些不同于一般拳派的特点,这就是根据每个人当下的现实需求引导他们逐渐向着复性、一理——合道的方向聚焦。

譬如,老弟子齐公博、裘徳元、孙振川、孙振岱、任彦芝、曹秃领等先生,其旨趣在武与道合,对此自然是一个教法,故有齐公博先生的三年只站三体式。

而胡凤山、朱国福、郑怀贤、曹晏海、马承智等希望早日能在世面上建功立业,则又是另一个教法,有的是以形意拳的浑圆六合整劲来筑基,如对胡凤山,有的则是先由身步两法入手补其基础的不足,如对朱国福、曹晏海、马承智等,故多是从八卦拳身势、步法上择式而授。

又有姜怀素、庄思缄、叶梦侠等皆不练拳,但他们喜欢与孙禄堂先生交谈,了解拳理,用陈微明先生话讲,听孙禄堂先生论武使他有一种“暖暖姝姝而自悦,不知天地之大,四海之广”的感受。这不能不说又是一种授业和启迪。

以上仅是举例,所以孙禄堂先生的弟子在造诣上几乎千人千面,其武艺各有各的特点,普通人很难看出他们曾出自一师门下。孙氏武学的宗旨就是使每个人能成为他自己。有人问孙存周先生,武艺练到什么程度,算是入门了?孙存周先生借孙禄堂先生当年的话说:“当在你的拳中只有你,没有我时,差不多就算成了。”

因此,就技击技术而言,孙氏武学提倡的是博综贯一。博综贯一与“各家拳法兼而习之”这一主张不同,其不仅强调博综,而且要贯一。

博综指融合百家,但这个融合百家,不是没有选择的兼习各家,而是本着“配称、差异、取舍”的原则融合百家。

贯一有两个层次,第一是指博综百家各艺后的基础要同一,否则难以形成自身的系统能力。第二是指通过开启内劲,发挥自性,以内劲作为融合百家之艺的共同基础。

倘若没有建立内劲这个基础,技术基础的效能和包容性都非常有限,难以真正做到博综贯一。至于具体融合什么,此刻每个人的造诣及审美价值决定其选择,所以,随着武艺实践的深入,在融合百家的过程中始终有取有舍。

关于“配称、差异、取舍”这三个原则的大意是:

所谓配称是指,练拳要博采众长,但是一个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什么都学,学得多,效果未必好,博采众长不等于别人会的我也要会,而是使所学的各种技法能够形成系统能力,技法之间即要互补完备又能融合一体,用时生生不已。如此,就是配称。

所谓差异是指,练拳要外合自身,内合自性,每个人的身体特征不同,性情不同,所以要练成属于自己的制胜法宝,拳技就必须要合于自身合于自性,成为自性的发挥,如是这个拳才是自己的,才能形成自己独到的技艺。

所谓取舍是指,练什么,不练什么,这就是取舍,取舍是个动态过程,早期曾取了的,后来可能又舍了,早期舍了的,可能后来又取了。配称、差异就是个不断取舍的过程,而技术的改进与创新就是要在不断地取舍中进行,取舍是伴随练拳始终的,需要不断实践与玩味。博采众长,关键就是取舍二字。

练习武艺大抵有两个阶段,开始是人随艺,后来是艺随人。能艺随人,则无论动静皆能成艺,皆能成拳,即“我就是拳”。“配称、差异、取舍”这三点是如何艺随人的要则总括。

所以在孙氏武学第二代中既有裘徳元、齐公博、孙振川、孙振岱、崔老玉等这些修为出内劲金丹造诣的超凡的实战家,也有胡凤山、马承智、朱国福、曹晏海、张熙堂等这类在竞技比赛中的擂台健将。还有如李玉琳这类善于推手的太极拳名家。

以上虽是例举武艺,其实通过研修武艺一旦能复本来之性体,开启良知良能践行真正的自己,则对做任何学问、事业,乃至人生的选择意义大焉。这大概就是研修武艺的价值,所谓归一道。

PS:本平台收录的各武术前辈及武友的言论,只为个人学习,因个别图文资料来源(作者)不清晰而未署名,望见谅。尊重原创作者版权,期望各友留言点评告知。温馨提示:网络文章要结合自身的体证,是否适合自己,要辩证的看,不盲从。祝各位武运昌盛!

上一篇: 美洲国家(美洲国家有哪些)
下一篇: 奥巴马年龄(奥巴马年龄有多大)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