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刘伯温之死真相(刘伯温简介)

刘伯温之死真相(刘伯温简介)

刘伯温之死真相(刘伯温简介)01刘伯温之死真相(刘伯温简介)刘基,字伯温,是明代历史里比较出圈的人物,即使不熟悉明代历史的人也知道他的名字。刘伯温之所以这么出圈,全在于他的一项稀缺技能——懂天文。在古代人眼中,懂天文的人可以解读上天的旨意,未卜先知。而刘伯温不仅懂天文,还晓兵法,二者结合在一起,在古代军事领域简直跟开挂了一样,为朱元璋出谋划策

01

刘伯温之死真相(刘伯温简介)

刘伯温之死真相(刘伯温简介)

刘基,字伯温,是明代历史里比较出圈的人物,即使不熟悉明代历史的人也知道他的名字。

刘伯温之所以这么出圈,全在于他的一项稀缺技能——懂天文。在古代人眼中,懂天文的人可以解读上天的旨意,未卜先知。

而刘伯温不仅懂天文,还晓兵法,二者结合在一起,在古代军事领域简直跟开挂了一样,为朱元璋出谋划策,无往不胜。

所以在民间传说中,刘伯温是智计百出,料事如神的大预言家,甚至朱元璋的天下全靠刘伯温的计谋才打下来的。

要知道,上一个拥有同样“神力”的人还是三国时候的诸葛亮,这隔了一千多年才出现第二个,能不被人追捧吗?

民间有谚语云: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

但是,这样一个被捧上神坛的人,是否真的桩桩件件料事如神,没出过差错?是否真的不食人间烟火?是否真的在万人敬仰中愉快地度过一生?

答案,是否定的。

02

刘伯温被神化要从一篇《诚意伯刘公行状》说起。

这是一篇为刘伯温写的传记,里面提到了刘大预言家对未来天子的预测。

说刘伯温曾与三五好友同游西湖,见西北方向有异样形状的云,众人都以为是吉祥之兆,纷纷赋诗唱和,只有刘伯温不屑一顾。

平日里最爱赋诗的人,今天竟然一语不发,实在不正常。只听刘伯温解释道:“这是天子之气,方向上应该落在金陵,十年之后必有王者出现,到时我要去辅佐他。“

这篇传记的作者叫黄纪善,与刘伯温的两个儿子是好友,作于洪武十六年,刘伯温刚去世八年。无论从时间上还是人物关系上,作者说的都像是真的。

但事实上,刘伯温不仅曾帮元朝打击过反元势力,甚至根本没看上元末这些农民起义军。要不然也不会等到自己都50岁高龄了,农民起义已经持续了八九年,才去辅佐朱元璋。

换句话说,刘伯温出山辅佐朱元璋实际上是被迫的。

现在把时间调整到元至大四年,先来简单介绍一下刘伯温前半生的人生轨迹。

刘伯温出生于书香世家。祖上刘延庆是北宋镇海军节度使,刘光世是南宋太师,封杨国公,父祖也是文化程度很高的读书人。

这样好的基因传到刘伯温这儿更加出类拔萃。刘伯温小时候就有“神童”的称号,晦涩难懂的《春秋》,他看两遍就能背下来,了解其意,教过他的老师都说这孩子将来必成大器。

如何才能成大器?

考科举,入朝为官!这是古代读书人出人头地成大器的唯一途径。

尽管当时的元政府并不咋地,政治混乱,汉人饱受欺凌,但没办法,你如果想有所作为,只能效忠元政府。

年少时的刘伯温对元政府的统治感受并不深。刘伯温的家乡在浙江青田县南田山的武阳村,南田是个好地方,《洞天福地记》中记载说:“古称七十二福地,南田居其一”。

刘伯温自己也曾作诗描绘过自己的家乡:山巅出泉宜种稻,绕屋尽是良田畴。

所以跟小时候吃不上饭,没读过书的朱元璋相比,刘伯温的生活环境是相当好了,又这么聪明,不考科举追求一下前途就可惜了。

23岁这年,刘伯温与众多读书人一样,为了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入京参加科举考试,并一举考中进士,正式踏入社会。

读书考试靠智商,做官升迁靠的就是情商了。

刘伯温的情商很不行,刘伯温做官刚正不阿,嫉恶如仇,倒是为老百姓做不少好事,但同时也得罪了不少人。

刘伯温第一份工作是江西高安县丞,把地方土豪劣绅得罪个遍,不断遭人陷害,幸亏得长官信任,才幸免于难,干了五年,没升官辞职回家。

第二份工作任江浙儒副提举,兼任行省考试官。不到一年,因检举监察御史,又得罪了上边,只好辞职。

之后数年,刘伯温闲居杭州,正好有时间观观天象,预言未来,于是就编出了那个天子气的预言。

不过,那个预言之所以打脸,是因为没过多久,刘伯温又接受了元朝政府的起用,这次是做江浙省元帅府都事,负责平定海盗方国珍。

这个方国珍是元末第一个农民起义军领导者,比刘福通、徐寿辉、郭子兴等人早了三四年。

而且这个方国珍是属不倒翁的,元政府来镇压他,他打不过就请降,投降没几天又反了,反反复复的。

当时刘伯温就认为,方国珍是第一个反元的,又这样反反复复,理应诛杀,以儆效尤。所以当方国珍在刘伯温这儿没讨到什么便宜时,又故技重施,贿赂刘伯温请求投降,遭到刘伯温断然拒绝。

可以看出,此次出山的刘伯温还是真心实意地帮元政府做事的,可是,元政府并不买账。

方国珍见在刘伯温这儿说不通,干脆走水路上京师大都一通贿赂,最终元政府同意再次招安方国珍,同时还指责刘伯温擅作威福,刘伯温一气之下再次辞官。

三年后,不死心的刘伯温再次接受元政府的任命,出任江浙行省枢密院经历,守处州。不久,又升任行省郎中。然而刘伯温虽然守土有功,但因前次方国珍事件,朝廷的人故意抹去刘伯温功劳,故只升刘伯温为处州路总管府判。

刘伯温在官场混迹二十多年,最后只得了个正六品的府判,这个一次次让他抱有期望的元政府彻底让他失望了,这次他决定彻底辞官回乡了。

这一年,刘伯温已经46岁了。古人讲究“立功、立言、立德”,在官场四起四落的刘伯温觉得立功已不可能了,回乡后便专心著书。

不过,刘伯温的家乡青田县归属于处州,虽然还是元政府管辖,但却并不太平,处州东面是方国珍,北面是张士诚,西面是朱元璋,都在互相争地盘。

刘伯温虽然不愿意再效忠元政府,却也没选择任何一方起义军势力,反而在乱世中组织乡人自保,只求家乡安宁。

可是,乱世中想寻求安宁是奢侈的。终于在至正十九年十一月,朱元璋攻下处州,刘伯温的安宁没有了。

刘伯温声名在外,朱元璋自然要请他出山相助,即便如此,刘伯温仍然没有算出朱元璋是未来的天下之主,推脱不愿出山。

或许是刘伯温觉得在乱世中,很难置身于外,而朱元璋又是相对最靠谱的那个;又或许是朱元璋派去请他出山的使者孙炎,一番壮志豪情的言论再次激起了刘伯温想建功立业的渴望。最终,刘伯温同意出山辅佐朱元璋。

不管怎么说,刘伯温辅佐朱元璋是半逼半就促成的。

明代学者王世贞就说:“元朝不用刘基,等于是将刘基送给了太祖朱元璋。”或者说,元政府如果重用刘伯温,他一定会选择效忠元朝。

03

说完刘伯温的假预言,来说说刘伯温观天象的真本事。

刘伯温的确是天文地理的爱好者,也十分精通,但这并不等同于可以预测到些什么。

古代的天文学应用,最重要的就是总结、修订历法,古时候的历法是很重要的,农业活动的开展是依照二十四节气规划的。

所以,朱元璋称吴王的第一年,刘伯温便呈上了《戊申大统历》,这是应用天文学知识干得最靠谱的一件事。

至于其他的夜观天象,当然也是有一定道理的,那是古代时人们透过观察、总结经验,概括出的一些规律,但要是非要和天灾人祸结合起来,就有人为利用的因素了。而且这种预测也是有概率的,并不作准。

刘伯温观天象就有不准的时候,两次。

一次是刘伯温还是元臣在杭州时,虽然没有观测出天子气,但也确实夜观天象。

在《和王文明》绝句中,刘伯温写道:“夜凉月白西湖水,坐看三台上将星。”

古代观天象看的三台,三台分上台、中台、下台。上台指的是司命,主寿,其上星护助天子。

所以刘伯温观的三台上将星,实际上是站在元朝的角度看是否有将星护助天子,再一次证明了天子气的说法是不靠谱的。

第二次是朱元璋已经登基了,任命刘伯温为御史中丞,刘伯温再次发挥他刚正不阿,严肃执法的劲头。有个叫李彬的是宰相李善长的人,犯了事,刘伯温没管那个,坚决要求处死李彬,结果得罪了李善长。

行刑那天正好赶上朝廷在祈雨,李善长的人就借机说刘伯温不敬上天,果然老天爷也没下雨。

在天象方面,朱元璋当然更愿意想象刘伯温的话,就问刘伯温这大旱的天气怎么才能下雨啊?

刘伯温上奏说:“士卒亡故者,他们的妻子全部迁往他营居住,共有数万人,致使阴气郁结。工匠死后,腐尸骨骸暴露在外,将投降的吴军将吏都编入军户,便足以协调阴阳之气。”

朱元璋便信了他。

结果事办妥了,过了十天,还是没下雨,朱元璋就怒了,刘伯温一看又得罪了好多人,便请辞返乡,朱元璋也没挽留。

事实上,刘伯温大概觉得已经这么多没下雨了,再等十天也该下了吧,什么协调阴阳之气,只是他想妥善安置那些军户工匠们的借口罢了。

04

如前所述,我们已经知道刘伯温并没有什么预言家的神通,前半生里也和普通人一样为了自己的前途起起伏伏。

既然是普通人,就有生老病死,最后,我们来看看刘伯温的身体健康状况。

大概拥有非一般才华的人同时也要失去些什么,才高八斗的刘伯温可以说是百病缠身,身体一直都不是很好。

虽然古代并不知道具体的一些病症,但是可以从刘伯温的诗文中推断一二。

首先刘伯温的肝很不好。

刘伯温在《送龙门仙子入仙华辞(并序)》一文中说:“予弱冠婴疾,习懒不能事,尝爱老氏清静,亦欲作道士,未遂。”

古代男子20岁称弱冠,一个20岁的大小伙子,正是血气方刚,意气风发的时候,况且刘伯温又是有大志的人,但他的描述却说自己懒得动,甚至想做道士,只能说明这是生理反应,不是精神状态的懒散。

不止这一处,刘伯温多次提到自己“筋懒肉缓,体倦志怠”、“形神枯瘁,精气消铄”、“发言迟滞,举趾局促”。可见这种状态是时刻伴随着他存在的。

另外,刘伯温喜欢吃蔬菜,很少吃肥肉。“蔬菜可以饱,肥甘乃锋刃。”

而肝炎的主要症状就是疲乏无力、懒言少动,下肢酸困不适,而且食欲不振、厌油、恶心、呕吐及腹胀等。

基本与刘伯温的描述相符。

这种肝炎慢慢发展会变成肝硬化,肝硬化之后,肝脏会有出血现象。后面刘伯温的确发病表现出来了。

还记得前面提到,刘伯温平定方国珍时一片真心实意提醒元政府要诛杀方国珍,以防后患,却遭元政府指责,一气之下辞官,辞官之后的刘伯温还被羁管在绍兴。

我们知道“怒伤肝”,有肝病的人最忌生气,刘伯温这次遭遇对他伤害很大,以致于每次想起都很气愤。有一次竟然“公发愤恸哭,呕血数升,欲自杀,家人叶性等力沮之。”

电视剧里经常看到咳嗽两声一捂嘴,就是一口血,这种叫做咳血,是肺或者气管出血,所以量不是很多。刘伯温是呕血数升,就是来自与消化道相关疾病导致的,与肝硬化对得上。

肝硬化发展到后期就是肝癌了。所以刘伯温最后很可能是死于肝癌,史料记载的刘伯温最后“有物积腹中如卷石”,这个很可能是肿瘤,而并非是后人所说是胡惟庸给他下的“蛊”。

除了肝病,刘伯温还得过中风,只是小中风。

刘基在《送宋仲珩还金华序》说自己“左手顽不掉,耳聩,足跟踔不能趋”。意思是左手麻木不能动,耳朵听不清,走路踉跄,不能跑动。到后面还出现了视力减退,期盼“天公若复可怜生,乞与寸光分粟菽”。这些都是小中风的症状。

最后刘伯温还有抑郁症的表现。

抑郁症的表现就是失眠。从刘伯温的诗中可以看出,刘伯温经常睡不着觉。

天冷时睡不着:“桂花吹冷眠不成”、“水妃骨冷不能眠”、“无酒可饮,寒不能眠。枯肠饥鸣,百虑交煎”

征战时睡不着:“枕戈不能眠”、“听尽残钟成不寐,那无飞羽入玄间”、

惆怅时睡不着:“都来肺腑作愁城。惟觉寐难成。”

有病时睡不着:“人生一世邯郸梦,老病无眠梦亦稀。”

有时候失眠是整宿整宿的睡不着觉:“不寐坐听鸡唱尽”、“起坐待天明”。

可见刘伯温的抑郁症不轻。

这主要还是跟刘伯温的境遇相关。前半生空有一身才华,无处施展,自己又想不开,否则也不会在绍兴羁管期间,想要自杀。

后来好不容易碰到明主,施展了才华,建立了功勋。但自己刚正不阿的性格依旧在官场上吃亏,济世之心又让他不能潇洒的隐居田园,加上朱元璋又是一个猜忌的君主,自己有功高盖主之嫌,让刘伯温享受晚年生活都成了一种奢望,只能在朱元璋眼皮底下强颜欢笑,这让刘伯温如何能不抑郁。

05

洪武八年,刘伯温病逝,享年65岁。

刘伯温可能也没想到,他死后会不断被抬升到神坛的高度。刘伯温为明朝所作功绩不可否认,他的军事成就、文学素养也首屈一指,只是除了这些之外,他其实也只是一个普通的凡人。

上一篇: 轩辕故里(轩辕故里在哪里)
下一篇: 纸上谈兵是谁(纸上谈兵是谁的主人公)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