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宝贵经验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宝贵经验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宝贵经验就业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事关国家长治久安。5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

中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党组

就业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是新时代新征程就业工作的新定位、新使命。”5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释就业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中的战略性基础性作用,全面总结新时代我国就业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宝贵经验,深刻阐明了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基本内涵、实践要求和重点任务。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就业工作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坚持党对就业工作的全面领导,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有效应对各种压力挑战,为民生改善和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在这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中明确指出,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对新时代就业工作规律的认识,积累了许多经验。主要包括:坚持把就业作为民生之本;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坚持依靠发展促进就业;坚持扩大就业容量和提升就业质量相结合;坚持突出抓好重点群体就业;坚持创业带动就业;坚持营造公平就业环境;坚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等等。这些经验十分宝贵,是我们党对做好新时代就业工作的深刻总结,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丰富完善。

坚持把就业作为民生之本。就业是劳动者及其家庭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是最基本的民生。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就业作为民生头等大事,作出一系列决策部署,千方百计促进就业创业,使老百姓的饭碗越端越稳、劳动收入稳步增长,推动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目前,我国就业人数7.4亿人,超过发达国家就业人口总和。城镇就业人数由2012年的3.7亿人增加到2023年的4.7亿人,城镇新增就业年均1300万人。2023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218元,比2012年增加22708元。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把增加就业作为最有效最直接的脱贫方式,从资金、政策、服务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贫困人口务工规模从2015年的1227万人增加到2020年的3243万人,2/3以上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主要靠外出务工和产业脱贫。加强就业兜底保障,累计实现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6532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超过2100万人。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七成、脱贫家庭收入的八成,都来自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也就是说,目前我国劳动者收入的大头靠就业创业获得。这些都充分体现了我们党的宗旨和使命,始终坚持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坚守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和价值追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扩大就业和增加收入,努力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就业是家事,更是国事。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是由我国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基本国情所决定的。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将稳就业提高到战略高度通盘考虑,强化就业优先导向和就业优先政策,在经济运行外部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增多、内部面临不少矛盾问题的情况下,创造了更多就业岗位。特别是面对新冠疫情的冲击和影响,不少企业停工歇业,失业率一度达到6.2%的历史高位,党中央把稳就业摆在“六稳”工作之首,把保居民就业放在“六保”任务的第一位,总揽全局、果断出招,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援企、减负、稳岗、扩就业并举,就业局势实现总体稳定。2020年减税降费超过2.6万亿元,其中养老、失业和工伤三项社会保险减负1.54万亿元。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从全局和战略上长期坚持就业优先的目标方向和基本策略,更加自觉地把高质量充分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坚持把就业作为衡量经济合理运行的重要基准,把稳定和扩大就业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把人力资源开发利用摆在各项生产要素发展中的优先位置,加强规划实施、重大工程项目、重大产业布局、重大改革举措对扩大就业、减少失业的影响评估,强化财政、货币、投资、消费、产业、区域等政策支持就业的导向。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障部网址_国家社会保障部_社会保障部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安徽省创新打造“三公里”就业圈,通过合理布局就业公共服务网点,促进劳动者在“家门口”享受就业服务。图为2024年4月16日,淮南市田家庵区黎明社区开展“三公里”就业圈政策宣传,促进社区劳动者就业。 淮南日报社供图 付莉荣/摄

坚持依靠发展促进就业。解决就业问题,根本要靠发展,把经济发展“蛋糕”做大,把就业“蛋糕”做大。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并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着力扩大国内有效需求同向发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我国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国内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54万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超过126万亿元,经济增速年均超过6%,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一、二、三次产业占比从9.1∶45.4∶45.5转变为7.1∶38.3∶54.6。城镇化率提高13.6个百分点,达到66.16%。这些都为稳定和扩大就业奠定了坚实基础。据测算,国内生产总值每增长1个百分点可以创造约180万个就业岗位。随着产业结构、城乡区域结构的变化,我国一、二、三次产业就业人员占比从33.5∶30.5∶36.0转变为22.8∶29.1∶48.1,城镇就业比重从48.9%提高至63.5%,非农就业比重达到77.2%,民营经济吸纳就业比重超过80%。当前,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经济发展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都会给就业带来深刻而复杂的影响。同时也要充分认识到,我国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变,具备制度优势、市场优势、产业体系优势、人力资源优势等重要优势,将为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提供有力支撑。新时代新征程,要坚持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支持发展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产业和企业,大力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提高经济增长就业带动力,积极应对经济发展动能转换和人工智能等对就业的影响,努力创造更多高质量就业岗位,稳定和扩大就业容量,开发新的就业增长点,构建就业友好型发展模式,使高质量发展的过程成为就业提质扩容的过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障部网址_国家社会保障部_社会保障部

解决就业问题,根本要靠发展,把经济发展“蛋糕”做大,把就业“蛋糕”做大。图为2023年11月4日,工人在湖北省秭归县屈姑国际农业集团柑橘加工车间生产线上忙碌。 新华社发 王辉富/摄

坚持扩大就业容量和提升就业质量相结合。扩大就业容量就是让更多的劳动者有工作,提升就业质量就是让劳动者就业稳定、有好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在积极采取措施创造大量就业岗位的同时,提质扩容并举,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快发展教育事业,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增强人力资源市场匹配效率,完善工资收入分配制度,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网,有效提升了劳动者就业质量。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从2012年的9.9年增至2023年的11.05年,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4年。技能劳动者超过2亿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超过6000万人。2023年全员劳动生产率16.2万元/人,比2012年增长1倍多,更多劳动者不断向高生产率部门转移。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稳定在50%以上,实现了劳动报酬提高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基本同步。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从2012年的46769元增加到2023年的120698元,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从28752元增加到68340元。基本养老保险覆盖10.7亿人,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过13亿人。也要看到,我国16—59岁劳动年龄人口8.6亿人,预计到2035年仍将接近8亿人,是欧洲人口的总和,在拥有规模巨大人力资源优势的同时,始终面临就业总量压力。结构性就业矛盾仍然突出,技能劳动者仅占就业人员总数的27%,人力资源供需匹配度仍然较低。同时,提升就业质量已成为广大劳动者的迫切愿望。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着力稳定和提高劳动参与率,加快塑造现代化人力资源,统筹抓好教育、培训和就业,完善供需对接机制,引导全社会牢固树立正确就业观,使劳动者不仅有活干,而且工作稳定、收入合理、保障可靠、职业安全,推动实现体面劳动、全面发展,形成各尽所能、各得其所的良好局面。

社会保障部_国家社会保障部_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障部网址

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关系民生福祉、社会稳定和高质量发展。2024年3月20日,“职引未来——2024年大中城市联合招聘高校毕业生春季专场活动”启动仪式暨综合类就业岗位双选会在西安举办。图为活动当日,求职者(右)在双选会现场了解岗位信息。 新华社记者 邹竞一/摄

坚持突出抓好重点群体就业。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就稳住了就业基本盘。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制定实施一整套就业促进政策体系,每年召开会议部署推动,确保了重点群体就业的总体稳定。拓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空间,畅通发展成长路径,强化就业服务、职业指导、就业见习,累计有260万名高校毕业生奔赴基层一线。持续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强化劳务输出,加强劳务品牌建设,鼓励返乡创业,提升技能培训和就业服务水平,我国农民工总量从2012年的2.63亿人增至2023年的2.98亿人,脱贫人口务工规模稳定在3000万人以上。改革完善退役军人安置制度,退役军人就业创业能力得到提升,就业渠道不断拓宽。加强就业困难人员兜底帮扶,发现认定、动态管理、分类帮扶、跟踪回访的工作机制日趋完善。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高校毕业生每年将保持在1000万人以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仍有潜力,农民工就业稳定性有待增强。还有1100万人左右的城镇登记失业人员,他们中一些人就业存在突出困难。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坚持把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作为重中之重,拓宽市场化社会化就业渠道,创造多样化就业机会,增强职业发展能力。坚持外出就业和就地就近就业并重,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工就业,稳定脱贫人口务工规模和务工收入。加强对大龄、残疾、较长时间失业等就业困难群体的兜底,落实就业援助措施,统筹用好公益性岗位,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做好退役军人、妇女等群体就业工作。

坚持创业带动就业。创业是就业之源,不仅能帮助劳动者实现自身就业,还具有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将“鼓励创业”纳入就业工作方针,更好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形成带动就业的源头活水。不断优化创业环境,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推进普惠金融,提高创业担保贷款额度和重点群体创业就业税收优惠额度,开展创业培训和服务。发展多种形式的灵活就业,支持和规范依托平台就业的新就业形态,鼓励自主创业自主就业为主的个人经营,促进和服务各类传统零工。我国经营主体快速增长,2023年底达到1.84亿户,其中个体工商户1.24亿户。据测算,创办1个个体工商户,能带动就业2—3人,而创办企业能带动更多就业。据监测统计,平均每名大学生创业者可带动就业4.55人。全国累计建设创业孵化基地9700多家、零工市场6900多家。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完善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保障制度,加强创业政策支持,打造全生态、专业化、多层次的创业服务体系,优化创业服务,提升创业质量,营造有利于创业的良好发展环境,激发劳动者创业积极性主动性,培育接续有力的就业新动能,使有意愿的劳动者敢创业、能创业、创成业。充分发挥新就业形态“蓄水池”作用,催生更多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持续开发新职业标准,培育新职业序列和多元化多层次就业需求,创造更多数字经济领域创业就业机会。

坚持营造公平就业环境。促进社会公平,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营造公平就业环境,就是要使人人都有通过辛勤努力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积极推动公平就业相关法律法规的实施,各级政府履行社会公平维护者的重要职责,不断为社会成员创造公平的就业环境,有效保障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权利。加强普法宣传,增强全社会公平就业观念,加大执法监督力度,连年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消除影响公平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及时纠正各类就业歧视现象,劳动者自由流动和自主择业的体制机制日益改善。推进区域之间公共就业服务资源的均等化、城乡之间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的一体化、各类劳动者享受公共就业服务权利上的公平化,规范招聘行为,覆盖省、市、县、街道(乡镇)、社区(村)的五级公共就业服务网络逐步完善,年均为1亿人次劳动者、5000万户次用人单位提供招聘服务。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创造更加公平的社会环境,深化就业体制机制改革,推动劳动力要素市场化配置,健全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破除妨碍劳动力、人才流动的体制和政策弊端,形成合理、公正、畅通、有序的社会性流动格局,努力消除就业歧视,畅通向上流动渠道,打破利益固化藩篱,防止社会阶层固化。统筹城乡就业政策体系,推行“大数据+铁脚板”管理服务模式,打造全国就业公共服务平台,打造“家门口”就业服务站,营造城乡一体化公平就业环境,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坚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加强劳动者权益保障、优化劳动者就业环境的重要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构建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统筹维护劳动者权益和企业发展,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企业和职工参与、法治保障的工作格局基本形成,劳动关系协商协调机制和劳动标准体系逐步健全,劳动者经济权利、民主权利和发展权利得到有效维护,我国劳动关系保持总体和谐稳定。当前,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劳动关系领域仍然存在降薪欠薪、欠保断保、违法裁员等矛盾问题,新就业形态带来新情况新问题,加之劳动者权利意识日益增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任务艰巨繁重。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围绕劳动关系建立、运行和终止的全过程各方面,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治理,健全劳动法律法规体系,完善政府、工会、企业共同参与的协商协调机制,深入推进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活动,强化劳动争议调处,强化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加强劳务派遣用工监管,加强对企业用工指导,督促企业落实劳动标准,完善欠薪治理长效机制,努力形成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使劳动者的工作更加体面、更有尊严,劳动价值得到充分尊重。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规范新就业形态劳动基准,加强市场监管,积极推行相关指引指南,指导平台企业落实政策,畅通维权服务机制,扩大职业伤害保障试点,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不断增强平台经济发展的包容性。

新时代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宝贵经验,既是新时代就业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的成功之道,也是做好新征程就业工作的科学指南。要坚持把党对就业工作的全面领导贯穿始终,牢牢把握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新定位新使命,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宝贵经验,全面贯彻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明确新要求、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持续促进就业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不断增强广大劳动者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

上一篇: @文山伙伴,可以申领失业保险金啦!
下一篇: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开展2024年全国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