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坚定文化自信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丨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

坚定文化自信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丨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

坚定文化自信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丨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刘同华文化在阅读中不断传承。从城市到乡村,从校园到公园,从商场到街道,阅读越来越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炎炎夏日,图书馆、图书商城成为市民消暑读书好去处。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刘同华

文化在阅读中不断传承。从城市到乡村,从校园到公园,从商场到街道,阅读越来越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炎炎夏日,图书馆、图书商城成为市民消暑读书好去处。图为市民在福建省福州市越洋图书城读书角品书香,纳清凉。 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文化建设提升到一个新的战略高度。为了深化文化自信对提振人民精神力量重要性的理解,本报记者采访了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文史教研部中国史教研室主任王学斌教授。

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自信才能自强。有文化自信的民族,才能立得住、站得稳、行得远。”怎样理解坚定文化自信的重大意义?

王学斌: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民族、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我们的文化自信得益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体现一个国家综合实力最核心的、最高层的,还是文化软实力,这事关一个民族精气神的凝聚。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要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精气神。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底气和神韵所在,必须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我们的文化自信受惠于悠久的中国历史传承。坚定文化自信,离不开对中华民族历史的认知和运用。历史如同一位智者,同历史对话,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过去、把握当下、面向未来。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一个优良传统。当代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延续和发展。

我们的文化自信立足于文明大国的高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明特别是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无论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丢掉了思想文化这个灵魂,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是立不起来的。”文明关乎民族的历史记忆、文化乡愁,要深入研究中华文明、中华文化的起源和特质,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保留和发展中华文化基因。

文化自信是对文化自觉的继承与推进。我们要知道我们的文化从哪儿来、到哪儿去、能干什么,这就是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之间是辩证的、共生共在的关系,文化自信应该建立在文化自觉的基础之上。

总之,文化自信具有传统文化的厚度、历史的广度、文明的高度和理论的深度,所以才能成为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在不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中提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记者: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文化建设提升到一个新的战略高度,为开创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新局面提供强大精神力量。怎样理解文化自信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进程中的重要内涵?

王学斌:推进文化自信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必然之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把握世界范围内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我国社会思想观念和舆论环境深刻变化的趋势,面对持续动态变化的诸多文化挑战与难题,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守正创新,制定了一系列针对性极强、阶段性明确的战略与部署。党的十八大提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党的十九大提出“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再到党的二十大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可谓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因之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全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极大提升,文化强国的轮廓愈益清晰。

推进文化自信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经之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锚定目标不更改,锁定任务不松懈,稳扎稳打、循序渐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大为增强、文化自信显著提升。在此基础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确立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远景目标,展现了国家战略的延续性。对照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上的文化建设被赋予了新的使命:务必在“强”字上下大功夫,做足文章,从而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

推进文化自信是中国共产党文化理论创新的必需之道。我们党在现代化实践中不断深化对文化根本性意义的把握,最终提炼出文化自信这一至关重要的原创性理论,其涵养与引领力量在新时代的伟大文化实践中日趋深化成熟。文化自信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脉,具有无比的厚度;以中国悠久漫长的历史为轴线,具有空前的广度;以五千多年不曾断裂的文明为载体,具有独特的高度;以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创新为灵魂,具有可贵的深度;以无数中国人民的现实生产生活为依托,具有真实的温度。所以,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我们所要建成的文化强国,必当与中国深厚文明底蕴和丰富文化资源相匹配、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相适应、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相承接、与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相吻合、与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相一致。这势必要求我们在文化强国理论创新方面进行更大力度与高度的精研深思,并持续付诸火热实践。

立物易,立心难。我们于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视域中观照“文化自信”论断的孕育历程与生成逻辑,为理解“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之具体目标,给出了愈加明朗的思路:面向未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需建设得更加强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力度需越发强化,全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需更为加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需发展得更加繁荣强盛,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需更进一步增强。如此,方可在不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中提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因自信而谋更强,由自强而愈笃信。实践永无休止、理论持续创新,相信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征程中,文化自信将绽放出更为夺目的理论光辉、释放出更大的实践力量。

最好的传承,就是沿着前人的基业,进行更伟大的创造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定文化自信,就是坚持走自己的路。”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上,我们必须坚定文化自信,坚持走自己的路,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怎样理解把文化自信融入全民族的精神气质与文化品格中,对于推动建设文化强国的重大作用?

王学斌:以人民为本,秉开放心态,先因而后创,立本而开新。为了更好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我们必须立足于更为宏观的视野与多元的维度来审视文化自信,理解文化自信的丰富内涵与广阔纵深,才能将增强文化自信工作做得更深入,落到扎实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绵延数千年,灿烂辉煌,硕果累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回顾我们悠久的历史,不难发现,那些国力强盛、政局稳定的时期,大多在文化上也异常繁盛,并且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反过来对国力、政局有着促进作用。正基于此,我们党倡导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这恰恰是立足中华文明坚定文化自信的一种体现。所以,我们要大力弘扬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造各族人民群众理解、热爱且认同自身文化的氛围。

百余年来,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创造了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些红色基因渗入民族血脉和国人心中,成为我们战胜艰难险阻、不断创造奇迹的精神航灯和信念路标。这也充分说明不断发展的社会主义文化独树一帜,激励一代代中国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愿图景奋进努力。

习近平总书记曾讲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物质文明极大发展,也需要精神文明极大发展。这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其任也重,其道也远。作为一国之脉、民族之魂,文化的创新与繁荣必不可少。因而身处大变革时代,我们要想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既不能吃传统文化的老本,也不能满足于当前的文化建设成果,而是应当不断赋予文化以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唯有如此,才能实现“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基更为坚实,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明显提升”的目标,也才能通过塑造新时代的文化自信来真真正正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筑基。

这提示我们要增强文化自信,就务必在传承已有优秀文化和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最好的传承,就是沿着前人的基业,进行更伟大的创造,不断塑造彰显当代中国人民精神标识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上一篇: 理论动态丨深入认识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下一篇: 福建省1232家社会组织与1263个老区村开展结对共建工作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