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理论认同和实践认同

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理论认同和实践认同

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理论认同和实践认同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五千年来中华民族的历史从未中断,中华文明也因此得以绵延传承,不断积淀发展,在世界文明中独树一帜。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五千年来中华民族的历史从未中断,中华文明也因此得以绵延传承,不断积淀发展,在世界文明中独树一帜。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文化传统蕴含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的滋养。“欲讲富强以刷国耻”(汉·桓宽)、“天下之权,惟民主是主”(清·何启)、“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礼记·曲礼》)、“道不拾遗,夜不闭户”(《韩非子·外储说左》)是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朴素探索; “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所谓壹刑者,刑无等级”(《商君书》)、“衡之于左右,无私轻重,故可以为平;绳之于内外,无私曲直,故可以为正”(《淮南子·主术训》)、“不以私害法,则治”(《商君书》)是对“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追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清·顾炎武)、“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尚书·周书》)、“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是对“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人生箴言。“固其根本”的目的在于“求木之长”, “浚其泉源”的目的在于“欲流之远”。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守护我们自己的精神命脉,讲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一脉相承又“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内在关系,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更加鲜明的中国特色,就能扩大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共识基础,有效增强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同时,也能更好地向世界传播中国声音,在世界文化交融交锋中站稳脚跟。

上一篇: 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下一篇: 历史学考研国家线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