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肩弧足空首布、嵌贝鎏金铜鹿镇、四龙四雁镜、剔红牡丹纹圆盒、彩绘骑木马文官俑、青瓷镶嵌凤纹注子……说到以青铜器、书画、新疆文物、大连文物与外国文物为藏品特色的旅顺博物馆藏,2.8万余件三级以上珍贵文物,无论是历史价值还是艺术价值都是大连这座城市沉甸甸的财富。
在认真梳理、整合馆藏文物的基础上,旅顺博物馆形成了大连本土文物、中国历代艺术品、古代丝绸之路文物和外国文物四大展览系列。通过《吉金传古——旅顺博物馆藏青铜器精品展》《化土成玉——旅顺博物馆藏陶瓷艺术精品展》《久久为功——明清雕刻艺术展》《宝相庄严——馆藏中国古代佛教造像精品展》《大连古代文明》等基本陈列将众多明星馆藏品呈现在观者面前,通过这些展览也将旅顺博物馆的馆藏特色和办馆理念传达出来。
同时,旅顺博物馆还在原创展上下功夫。在引进国内其他博物馆的特色藏品时,结合自己的相关藏品精心设计,向观众推出彰显自己馆特色的原创展览。如联合辽宁省博物馆、南京博物院、沈阳故宫博物院、四川博物院、苏州博物馆和天津博物馆举办的“清代书画系列展”,通过连续5年的4个展览,对整个清代绘画体系进行了详实完备的梳理,以时间为经,画派为纬,反映出清代书画的发展全貌。喜闻乐见、与大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筷意生活——旅顺博物馆藏中国箸文化展》更是旅顺博物馆最具特色的专题展览之一。旅顺博物馆藏箸400余件,时代跨越商周时期至当代,是国内藏箸最为丰富、序列最为完整的。为了传播箸文化这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此展向厦门华侨博物院、日本北九州市立自然史·历史博物馆、韩国仁川博物馆等国内外博物馆推出,共展出7次。
丰富的馆藏是旅顺博物馆百年积淀的成果。外国文物是旅顺博物馆最重要的特色收藏,特别是古印度佛教造像艺术品是中国博物馆界唯一的一宗。但原来馆内仅有106件藏品,且以小、残件为多。近几年,旅顺博物馆在古印度佛教造像征集方面有所斩获,又征集了111件。2021年,旅顺博物馆推出了《大美之佛——旅顺博物馆藏犍陀罗艺术精品展》,并成为年度旅博关注度最高的展览项目。
在旅顺博物馆原来20个种类的文物藏品中,丝织品不论数量还是质量都是一个比较弱势的项目。以2019年《一绣一世界——民间收藏清代至民国织绣展》为契机,旅博将146件日常穿着、佩带之物和至今仍在流行的旗袍衣物在内的珍贵文物入藏,将这一原本最弱的藏品项目变得成体系、有特点。目前,正酝酿新的巡展项目。
收藏别人更要收藏自己,百年旅顺博物馆不仅是百年城市发展的见证,其自身历史也是一份难得的学术和收藏财富。近些年,特别增设馆史文物收藏项目,每年面向社会征集和馆史有关的文物藏品,努力讲好自己的历史。
“展览+学术研究”成为特色模式
“展览+学术研究”的展览模式,是旅顺博物馆展览工作的一大特点。2016年底,配合《传古启新——罗振玉学术成就展》,旅顺博物馆召开了学人罗振玉学术研讨会,来自中国社科院、国内外各大院校及文博系统的专家学者们围绕罗振玉的学术、收藏、交游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2017年举办“丝绸之路在大连”文博论坛及“丝绸之路与新疆出土文献”国际学术研讨会;2018年举办“箸与饮食文化——东亚箸文化学术论坛”。通过举办学术研讨会(论坛),与国内外相关学术领域专家学者开展深入研讨和广泛交流,相互分享最新的学术成果,提升业务研究能力与学术地位。
历时18年、近50人先后参与的“旅顺博物馆藏新疆出土汉文文书整理与研究”是旅顺博物馆学术研究的一项重要成果。旅顺博物馆所藏新疆出土汉文文书在学术界因其数量多、时代跨度长、内容丰富、研究价值高而被称为敦煌吐鲁番文书的“最后的宝藏”。旅顺博物馆对这部分文书的整理与研究始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2015年至2020年,旅顺博物馆与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合作开展该课题,承接历次整理、研究成果,最终汇于《旅顺博物馆藏新疆出土汉文文献》。这一成果不仅是“旅博文书”的首次全面公布,也为敦煌吐鲁番文献整理创造了新标的。
友好博物馆打开城市交往窗口
文化交流是城市交往的平台和窗口,秉承这一理念,2010年,旅顺博物馆与日本北九州市立自然史·历史博物馆、韩国仁川广域市立博物馆建立东亚三国友好博物馆关系,这是基于大连市与日、韩友好城市基础之上的博物馆之间的文化交流项目。
以每年三馆馆长会议为机制的交流交往已经整整持续坚守了12年,在志愿者培训、信息互通、展览等各项领域开展了交流和合作,举办9项交流展览,资源互补,互相促进。
目前,以5年为一个周期的三馆友好交流已完成两期合作,2021年开启了第三期合作交流。未来,旅顺博物馆将继续与两个友好博物馆保持合作,写好城市交往的文化名片。
科技创新激活文化传承样式
为展柜更换低反射夹层玻璃,给观众带来近乎“裸展”般的观赏体验;利用高精度数字化采集设备对650件文物本体进行三维立体扫描和平面高精度扫描,奠定馆藏文物数字化数据基础;建立全方位的文物保存环境科学监测平台,实现对库房、展厅和重点展柜等文物保存环境全面、及时、动态感知;设置综合实验室,配备数码立体显微成像系统、手持式荧光分析仪、红外光谱仪等先进检测设备,全面提升文物科技保护工作能力……旅顺博物馆把科技化与数字化引入博物馆管理与建设,打破传统意义上博物馆参观的古板形式。
“旅顺博物馆是发现与梳理城市文明的机体与载体,是地区性文化的承载与传承,是本土文化挖掘与传播的窗户,代表了大连城市的文化涵养,也是大连百姓文化需求、文化自信的根基。”旅顺博物馆馆长王振芬说,“为了有效提升我馆的公众服务能力和社会服务手段,我们一直在激活与探索之中,力图通过‘文化’理念的全面延伸,打造一个全馆的新媒体互联互动展示平台。”
从2015年起,旅顺博物馆陆续推出《中学生历史课堂》特展、《云课堂·博物馆里的二十四节气》系列公众号文章、《二十四节气在身边》系列课程、《旅顺博物馆对你说》系列短视频、《文物微课堂——成语·文物》系列……
“百年历史积淀的旅顺博物馆,向海而立,厚积薄发,勇立时代发展的潮头。”谈到旅顺博物馆的未来发展,王振芬说,“我们要坚守博物馆保存历史见证,传播文化价值,提升人民生活福祉的初心使命,以专业的精神和人文的态度从建设本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华文化影响力等层面构筑城市文化的核心和高地。以创新的思维和手法,深度融入城市生活和发展,使旅顺博物馆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这座城市的市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我们每一位大连人为之自豪和骄傲的文化艺术殿堂。”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