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简称史,一般指人类社会历史,它是记载和解释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多数时候也是对当下时代的映射。那么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历史九年级下册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历史九年级下册知识1
★第1课俄十月革命
一、二月革命
1.时间:1917年3月
2.结果: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3.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4.革命后形势: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
二、十月革命(1917年11月)
1.背景:临时政府对内镇压革命,对外继续进行一战。
2.领导人及地点:列宁,彼得格勒。
3.经过:彼得格勒起义胜利,建立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苏维埃政权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
4.性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5.政权巩固:粉碎了外国武装干涉、国内反革命叛乱,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
6.意义:
⑴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
⑵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
⑶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7.巩固政权:经过三年国内战争,1920年苏俄粉碎了外国的武装干涉和国内的反革命叛乱,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巩固了世界上第一个获胜的无产阶级政权。此后,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期。
8.对中国的影响:十月革命后,中国的新 文化 运动开始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一、新经济政策
1.背景:
⑴国内战争结束,苏维埃政权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恢复经济。
⑵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强烈不满。
2.时间:1921年
3.领导人:列宁
4.内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5.作用: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了政权。
6.评价:是列宁从俄国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典范。
二、苏联成立
1.时间:1922年底
2.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3.最初的四个加盟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
4.扩大:后来扩大到15个加盟共和国。
5.解体:1991年底。
三、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1.领导人:斯大林
2.1928-1937年实施两个五年计划,使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为加强。
3.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基本实现。
4.斯大林模式(又叫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1)形成标志:1936年苏联新宪法颁布(苏联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标志)
(2)评价:在一定历史阶段里发挥过积极作用,但具有严重弊端,对苏联及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历史九年级下册知识2
★第3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一、巴黎和会
1.时间:1919年1月到6月
2.目的:缔结和约,建立战后世界新秩序。
3.操纵会议的三巨头:法国总理克里孟梭、英国首相劳合?乔治、美国总统威尔逊。
4.结果:签订《凡尔赛和约》(对德条约)
⑴时间:1919年6月
⑵内容:对德国的领土、军事、政治、赔款、殖民地等问题做出了规定。
5.意义:《凡尔赛和约》与对奥、匈、土、保和约一起构成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
6.实质:帝国主义国家的分赃会议(或战胜的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会议)。
二、华盛顿会议
1.时间:1921--1922年
2.背景:巴黎和会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在西方的关系,他们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矛盾依然尖锐,日美矛盾尤为激烈。
3.主导国:美、英、日
4.签订的主要条约——《九国公约》
⑴时间:1922年
⑵内容: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的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
(3)影响: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条件。使中国重新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三、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形成: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建立
2.实质:一战后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
3.评价: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国家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统治的新秩序;华盛顿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它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但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因此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
★第4课经济大危机
一、经济大危机爆发
1.相对稳定时期:1924—1929年。
2.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的基本矛盾。
3.时间:1929--1933年。
4.开始国:美国
5.特点:涉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
6.影响:
⑴生产受到严重破坏。社会矛盾加深。
⑵经济危机引起了政治危机,资本主义各国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
二、罗斯福新政
1.原因:1929-1933年严重的经济危机,美国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
2.目的: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根本目的:巩固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3.特点: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4.时间:1933年(罗斯福就任总统)
5.中心 措施 :调整工业,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加强政府对资本主义生产的调控。
6.评价:
(1)取得了显著成效,美国经济恢复,人民生活改善。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
(2)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强。新政在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3)新政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7.启示:罗斯福新政为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提供了先例,成为今天许多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制定 政策法规 的依据,说明现代资本主义制度具有自我调节和改良的功能。
历史九年级下册知识3
★第5课法西斯势力的猖獗
一、德国法西斯政权建立
1.背景:
(1)1929-1933年经济危机激化了德国社会阶级矛盾。
(2)以希特勒为首的纳粹党展开欺骗宣传活动,赢得了中下层人民的信任和统治阶级及大垄断资本家的大力支持。
2.标志:1933年,希特勒上台,集总理和总统大权于一身。
3.影响:标志着世界大战在欧洲策源地形成。
4.内外政策:对内:实行专制、独裁统治;对外:进行侵略扩张。
二、意大利、日本法西斯的暴行
1.意大利建立法西斯专政
(1)时间:1922年
(2)头目:墨索里尼
(3)标志:向罗马进军
2.日本法西斯专政建立
(1)时间:1936年2月
(2)标志:日本军部的少壮派军官发动兵变,主张扩张的一派控制了政府
(3)影响:标志着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
★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一、慕尼黑阴谋
1.内容:签订《慕尼黑协定》(1938年9月)
2.目的:祸水东引,把德国侵略矛头引向苏联
3.实质:纵容侵略,以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来安抚侵略者。
4.影响:把绥靖政策推向顶峰,使法西斯国家得寸进尺,侵略野心日益膨胀,也极大地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加速了二战的全面爆发。
5.启示:对待法西斯国家的侵略行为不能姑息养奸,要坚决斗争。反对绥靖政策,制止争霸的局部侵略战争,是清除大战隐患的重要举措。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
1.全面爆发标志: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英法被迫对德宣战。
2.规模扩大的标志:1941年6月德国进攻苏联,苏德战争爆发。
3.进一步扩大的标志: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历史九年级下册知识4
★第7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
1.标志:1942年1月,《联合国家宣言》签署。
2.意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3.启示:不同意识形态的国家为了共同的利益可以走向联合。
二、雅尔塔会议
1.召开时间:1945年2月
2.目的:为了协调行动,尽快打败法西斯。
3.与会首脑:美国罗斯福、英国丘吉尔、苏联斯大林。
4.内容:
(1)打败德国后,对德国实行军事占领,彻底消灭德国的法西斯主义。
(2)决定成立联合国
(3)苏联承诺在德国投降后三个月内对日作战。
5.影响:为二战后两极格局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三、二战的转折——斯大林格勒战役
四、二战的胜利
1.欧洲第二战场开辟:诺曼底登陆(1944年6月6日),使法西斯德国东西两面受敌。
2.德国正式签署投降书:1945年5月8日,标志二战在欧洲结束。
3.日本投降: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标志二战结束。
4.胜利的原因: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形成,全世界人民协同作战,相互支持,共同对付法西斯。
5.二战性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
五、二战的影响
1.根本原因: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2.影响:
(1)它是人类历史上一场空前的浩劫,几千万人失去了生命,无数的财产被毁。
(2)彻底改变了世界面貌,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六、二战的启迪
1.和平来之不易,悲剧不能重演。
2.人民是战胜法西斯的决定力量,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
3.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在平等的基础上能够联合起来,共同迎接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国与国之间应该和平共处;人类命运休戚相关,要加强国际合作,求得共同发展。
★第9课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
一、欧洲的联合
1.战后经济发展(50-70年代)
(1)原因:
外因:美国大力援助。
内因:发挥高素质的劳动力优势,采用最先进科技成果和制定恰当的经济政策。
(2)表现:持续繁荣。
2.欧共体的成立
(1)时间:20世纪60年代
(2)作用:对成员国经济发展和国际地位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
3.欧盟的成立
(1)时间:1993年
(2)单一货币——欧元
(3)性质:区域性的经济政治组织。
(4)地位: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至2007年,已有27个成员国)
(5)影响:各成员国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有利于欧洲经济发展。对美国的霸权主义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
二、日本的崛起
1.原因:
(1)美国进行社会改革,推行非军事化政策;
(2)美国扶持日本;
(3)制定了适当的经济政策;
(4)引进最新的科学技术成就,发展 教育 和科学技术。
2.表现: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
3.影响:随着经济发展,国际地位加强,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欲望也开始膨胀。
4.1974-1975年的世界经济危机使日本经济发展速度一度减缓。
5.80年代中期以后促进日本经济发展原因:实行“科技立国”的政策
历史九年级下册知识5
【第一课、俄国十月革命】
1、二月革命-了沙皇政府二月革命后,俄国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2、革命的爆发与胜利:1917年11月6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11月7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
3、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建立与巩固: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胜利后,俄国建立了工人士兵苏维埃政权--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主席。1917年至1920年,苏俄经过三年艰苦的国内战争,粉碎了外国的武装干涉和国内的反革命爆发,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巩固了政权。
4、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①十月革命是人类历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②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③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第二课、苏联社会主义的探索】
1、1921年列宁实施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1922年,成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
2.概述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和经济政治体制上存在的弊端。
(1)成就:1928——1937年,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
(2)1936年苏联制定新宪法,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斯大林模式形成。
弊端:片面地发展重工业,使国民经济比例失调,难以持续健康地发展。
【第三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巴黎和会
①目的:战胜的协约国集团为了缔结和约,对战后的世界作出安排。
③和会的性质:是战胜的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世界的一次分赃会议,从《凡尔赛和约》关于殖民地问题的规定最能体现出来。
④对中国的影响:《凡尔赛和约》规定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全部权益由日本继承。这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引发了反帝国的五四运动。
(2)凡尔赛体系的确立:1919年~1920年,战胜的协约国集团同德国、奥地利、土耳其、保加利亚等战败国分别签订了一系列和约,这些和约构成了凡尔赛体系。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
2、华盛顿会议
①目的:协调帝国主义国家(特别是美日)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矛盾。
②《九国公约》及其对中国的影响:1922年,参加华盛顿会议的九国代表签署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这个公约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这实际上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
③华盛顿体系的确立:帝国主义国家通过华盛顿会议签订了一系列的条约,这些条约构成了华盛顿体系。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华盛顿会议对中国的影响:使中国又恢复到多个帝国主义国际共同支配的局面。
3、一战后的国际新格局: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构成了一战后的国际新格局。
4、如何评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它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在一定时期维护了世界统治秩序,但它是建立在战胜国瓜分战败国,强国瓜分弱国的基础上,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它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
【第四课、经济大危机】
1、危机的爆发:1929年,一次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在美国爆发,然后迅速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2、危机的特点:涉及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比较长;破坏性特别大
3、罗斯福新政:①时间:1933年,罗斯福宣布实行新政。②目的:在资本主义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③措施:中心措施是对工业的调整。④影响:使美国经济缓慢恢复过来,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能力与管理得到加强。
【第五课、法西斯势力的猖獗】
(1)1933年希特勒上台,建立法西斯恐怖-统治。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制造“国会纵火案”,打击德国共产党:掀起-犹太人的狂潮。
(2)1936年日本军部内部的少壮派军官发动兵变失败。但此后日本军部法西斯专政建立起来。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了。
(3)意大利是最早建立法西斯政权的国家。
【第六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1、1938年9月,德、意、英、法四国政府的首脑在德国的慕尼黑开会,史称“慕尼黑会议”会议签订了《慕尼黑协定》,将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让给德国。
影响:该协定是英国绥靖政策的产物。它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极大地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
绥靖政策:英法等西方大国以牺牲小国的利益来安抚侵略者,达到求得自己一时太平的外交政策。
实质:纵容法西斯,达到推动法西斯进攻苏联的目的。
2、大战的爆发:
(1)、1939年9月1日,德国进攻波兰。英法被迫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2)、德国进攻苏联:1941年6月,德国突袭苏联,苏德战争爆发,二战进一步扩大。
3、日本偷袭珍珠港:1941年12月7日,.日本不宣而战,偷袭太平洋美军基地珍珠港,制造了珍珠港事件。美国对日宣战。二战达到规模。
【第七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1、《联合国家宣言》:1942年1月1日,美、英、苏、中等26个反法西斯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举行会议,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保证将自己的全部人力和物力,联合起来,彻底打败法西斯国家。作用: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最终形成。
2、雅尔塔会议:1945年2月,美、英、苏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在苏联的雅尔塔举行了会议。会议决定要彻底打败德国要对德国实行军事占领,彻底消灭德国法西斯主义:同时,决定成立联合国。苏联承诺在德国投降后三个月内,决定对日作战。
3、斯大林格勒战役:1942年7月—1943年2月,作用:是苏德战场的转折点,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4、诺曼底登陆:1944年6月6日,美英盟军在法国北部的诺曼底实施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5、攻克柏林战役:1945年4月,苏联军队对柏林发动了总攻。迫使德国在5月8日正式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结束了。
6、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1945年5月8日,德国正式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结束。1945年8月15日,日本法西斯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二战结束。
性质:这是一场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四)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原因和启示:
(1)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原因:①、这场战争的世界人民反抗法西斯侵略的正义战争;②、反法西斯国家建立了同盟;③、反法西斯同盟的力量大大超过了法西斯国家的力量。
(2)启示:帝国主义是战争的根源;团结起来力量大;正义必将战胜-;战争给人类带来了沉重灾难,我们要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等。
历史九年级下册知识点相关 文章 :
★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整理,期中期末考试必备
★ 初三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归纳
★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
★ 九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汇总,复习资料
★ 人教部编版初三历史下册书知识点
★ 初三历史下册书知识点与初三历史复习提纲
★ 九年级历史下知识点总结部编版
★ 九年级历史全册复习提纲,复习知识点汇总
★ 九年级世界历史知识点汇总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