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上海历史博物馆上演海派旗袍大赏!

上海历史博物馆上演海派旗袍大赏!

上海历史博物馆上演海派旗袍大赏!上海历史博物馆上演海派旗袍大赏!

旗袍历史起源_旗袍历史与文化_旗袍历史

-请在WiFi情况下观看-

海派旗袍小故事

旗袍,经常被人们说成是旗人之袍。虽然旗袍的诞生或与旗人有关,但它的形成和发展主要是在民国初年的上海。从石库门到花园洋房,不受职业和身份限制,处处可见穿着旗袍的女性身姿;电影屏幕、戏剧舞台、封面杂志、月份牌上,到处留存着海派旗袍的印记。

旗袍历史与文化_旗袍历史起源_旗袍历史

8月9日下午,“衷藏雅尚·海上流晖——王水衷捐赠服饰展”开幕式暨文物捐赠仪式在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以下简称上历博)举行。

台北中华文物学会理事长、台湾收藏家王水衷先生将其珍藏的338件海派旗袍等服饰和相关饰品慷慨捐赠。捐赠服饰以海派旗袍为主,还包括清代旗女袍服、长马甲、倒大袖上袄等,其中典型的长马甲、倒大袖圆下摆上袄、阴丹士林旗袍、火腿纹印花旗袍等均是具有代表性的珍贵服饰。

旗袍历史起源_旗袍历史_旗袍历史与文化

淡紫色提花真丝短袖单旗袍 (约1930-1940年代)

王水衷先生表示:“旗袍兼具人体穿着的机能与工艺设计的美学,不仅是艺术品,也是海派文化的代表,每件旗袍背后都有着人生追求美丽幸福的故事。我将付出多年时间、精力收藏的旗袍捐赠给上历博,期待不管是学术研究还是公开展示,甚至是对美的宣传,将来可以发挥好的作用;同时也借此机会呼吁,希望海峡两岸同胞通过交流共重中华文化之根,本次捐赠可谓是物归其所。”

旗袍历史起源_旗袍历史_旗袍历史与文化

本次展览选取王水衷捐赠服饰中的70余件,分序章和“时尚盛宴文化沙龙”“现代女性摩登生活”“民族工业上海制造”展示,还特别设置了影视放映区,播放《海派旗袍的小故事》。通过展览不仅能看到上海的时尚舞台、女性的婉约风情、民族工业的蓬勃发展,还能感受到沪上女性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旗女之袍大襟右衽,高领宽袖,长及脚面,大都饰以宽阔缘边。袍身左右开衩,穿着时内穿长裤,长裤外有套裤,裤腿绣花,在开衩处若隐若现,对美的表达含而不露。

序章中的一件清代桃红色团花纱镶花边袍显示了近代人心目中的旗袍与旗女之袍的关系;一件西式连衣裙展示了20世纪20年代上海街头流行的西式风尚。中式袍服与西式服装中流行元素的交织,为旗袍的诞生埋下了伏笔。

旗袍历史起源_旗袍历史与文化_旗袍历史

桃红色团花纱镶花边袍,清代,衣袖展长:122厘米,衣长:136厘米

时尚盛宴文化沙龙

民国时期的上海是远东最大的工业、金融、贸易和文化中心,素有“东方巴黎”的美誉。海派旗袍是百货公司、绸缎公司、女装公司中的热销品类,各大商家竞相推出款式新颖、做工考究的旗袍,可谓各有千秋。展览展出了云裳公司的旗袍故事,不仅展示了精美的旗袍,还借旗袍这一视角,让观众看到云裳是一次时装实业的合作,更是一场上海文化的沙龙。

旗袍历史与文化_旗袍历史_旗袍历史起源

云裳公司的旗袍故事

云裳:云想衣裳花想容

1927年8月7日,在卡德路(今石门二路)静安寺路(今南京西路),一家由沪上名人、社交名流和美术家合作创办的服装公司开幕,取名“云裳”。“云裳”的典故出自李白描写杨贵妃的诗句“云想衣裳花想容”,寓意公司以艺术改造时装、美化女性的愿景。

草创之初,由留法雕塑家江小鹣担任美术设计,文化名人徐志摩、周瘦鹃、胡适、张禹九等均为股东,社交名媛唐瑛为宣传推广不遗余力,陆小曼也参与日常事务。1927年10月云裳参加汽车展览会,表演新装展示,其中不少新装是旗袍。1930年10月9日上海市第三届国货运动大会上有两场旗袍表演,所展示的旗袍均来自云裳。

旗袍历史_旗袍历史起源_旗袍历史与文化

绿地提花镶花边真丝倒大袖夹旗袍(约1930年代)

20世纪30年代的时装是美术家时代的时装,上海时装最具中国特色的核心是美术。画坛名流如叶浅予、方雪鹄、张乐平、江小鹣等都扮演过服装设计师的角色,在《良友》《玲珑》等报刊上刊登设计款式。展览展示了当时一些时尚杂志刊登的设计图,以及一些与设计图相似的旗袍和具有印象派画风的旗袍实物,以展现美术对时尚的引导。如叶浅予所作《最新流行之新装》,刊登于1931年第18期《玲珑》,图中妇女卷发,穿着格纹短袖旗袍,长至小腿中部,开衩及膝。1930年总第50期《良友》刊登了方雪鹄《秋季新装》,他运用淡雅的颜色设计了几款旗袍。

旗袍历史_旗袍历史起源_旗袍历史与文化

蓝地印花真丝中袖单旗袍 (约1930年代)

现代女性摩登生活

新文化运动以来,越来越多的女性走出传统家庭。她们穿着干练明快而不失优雅气度,打扮入时却不过分矫饰。旗袍以其简洁的设计和体贴的剪裁,衬托出女性的万种风情,获得女性的青睐。这一展块以风情各异的旗袍,讲述不同类型的摩登女性——电影明星、画家、文人才女等,关注自我、追求美好的故事。

旗袍历史起源_旗袍历史与文化_旗袍历史

黑地印花真丝无袖单旗袍,约20世纪40年代,领:立领,高5厘米;肩宽:40厘米;衣长:134厘米;胸宽:39厘米;腰宽:38厘米;摆宽:41厘米;侧开衩:37厘米;扣:盘花扣3对,分布在领口1对,斜襟1对,侧门襟1对,掀纽6对。照片为周璇穿着大花无袖旗袍

上海是中国电影的生产放映基地,电影明星的穿着打扮构建起上海十里洋场灯红酒绿的一面。喜爱穿旗袍的女明星很多,胡蝶、周璇、阮玲玉等,她们在荧幕中塑造了身穿旗袍的形象,有的也作为模特身穿旗袍上过月份牌广告画。

旗袍历史起源_旗袍历史与文化_旗袍历史

画家方君璧、潘玉良、关紫兰、孙多慈等,不仅画自己身穿旗袍的自画像,还画其他穿旗袍的女子。旗袍不仅是张爱玲小说中的主角,也是她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张家四姐妹”对旗袍极为钟爱,张充和晚年仍穿着旗袍在自家的小园里劳作。

旗袍历史_旗袍历史与文化_旗袍历史起源

旗袍历史起源_旗袍历史_旗袍历史与文化

杏红色真丝镶花边长袖单旗袍(约1920-1930年代)

她们不仅影响了同时代女性的旗袍审美观,留下的影像资料、绘画作品、文学作品也使后代看到不同旗袍风格所展现的不同的人物身份和性情。展品中既有大花样真丝旗袍,也有朴素的印花棉布旗袍,虽然风格朴素,但细节不马虎,盘扣做得一丝不苟,彰显了海派旗袍的精致与细腻。

旗袍历史与文化_旗袍历史_旗袍历史起源

盘香扣

旗袍历史_旗袍历史与文化_旗袍历史起源

盘花扣

月份牌中的旗袍美人

月份牌是一种诞生于清末上海的广告宣传画,这种形式起源于中国节气表、日历表牌,最初被在华洋商们用来推销他们的商品。月份牌的画面除了商品宣传外,表现内容由中国传统题材如山水、仕女人物、戏曲故事等,渐渐发展成以时装美女为主。

旗袍历史起源_旗袍历史_旗袍历史与文化

月份牌广告画中旗袍美女尤多,郑曼陀、杭穉英等著名月份牌画家都画有大量时髦的旗袍美女广告画,画中能将女子服装的细节如色彩、款式、面料最大化表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旗袍的演变进程。作为当时非常流行的宣传画和当时女性的穿衣实践范本,月份牌推动了旗袍的传播。而月份牌画家的在创作技法和内容等方面的革新,也促使旗袍款式的改良。

民族工业 上海制造

旗袍自民国初年在上海形成和发展之后,其样式,特别是服装结构和制作工艺未有大变,主要变化集中在纺织面料的设计上,包括纤维材料、技术工艺、组织品种和纹样图案。阴丹士林布、克力登布、爱国蓝布等有机棉布,粗纺呢绒和精纺呢绒,以及巴黎缎等人造丝稠,这些新出现的纺织原料都大受市场欢迎。

旗袍历史_旗袍历史起源_旗袍历史与文化

满地提花缎无袖单旗袍(新新公司出品)约1940年代

旗袍面料品种变得丰富,有直接从国外进口的面料,有仿进口的面料如泰西缎,有仿其他纤维的面料如克利缎等。其中最女性化、最性感的蕾丝也用于制作旗袍。想象上海女性穿着蕾丝旗袍,即使衬上里布,这份勇气也着实可嘉,传递了一种别样的上海风情。受西式审美影响产生的玫瑰纹、火腿纹、扇子纹、羽毛纹,以及极为时尚的西式纹样条纹、格纹,都极具时代新风与现代气象。

旗袍历史起源_旗袍历史_旗袍历史与文化

黑色蕾丝短袖单旗袍,约20世纪三四十年代,领:立领,高5.5厘米;衣袖展长:65厘米;衣长:135厘米;胸宽:40厘米;腰宽:37厘米;摆宽:45厘米;侧开衩:36厘米;扣:盘花扣4对,分布在领口2对,斜襟1对,侧门襟2对

展厅中的黑色蕾丝短袖单旗袍、蓝色阴丹士林布中袖单旗袍、咖啡地火腿纹印花真丝无袖单旗袍、咖啡色条纹短袖单旗袍等,都展示了旗袍面料、纹样的变化,讲述了中国传统的与西方现代的文化因子在上海交织成海派经典的故事。

旗袍历史_旗袍历史与文化_旗袍历史起源

蓝色阴丹士林布中袖单旗袍,约20世纪三四十年代,领:立领,高5.5厘米;衣袖展长:89厘米;衣长:124.5厘米;胸宽:41厘米;腰宽:42厘米;摆宽:55厘米;侧开衩:35厘米;扣:盘扣9对,分布在领口2对,斜襟1对,侧门襟6对

永不褪色的美丽——阴丹士林布

阴丹士林布由德国德孚洋行生产,德孚洋行由德国人德恩于20世纪20年代在中国创办。阴丹士林是一种还原染料,德文Indanthren的音译,所染衣料不仅色泽光鲜,而且经久不褪色。阴丹士林布制作的旗袍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深受上海女学生的喜爱,引起一股风潮。

旗袍历史与文化_旗袍历史_旗袍历史起源

咖啡地火腿纹印花真丝无袖单旗袍,约20世纪40年代,领:立领,高4.5厘米;衣袖展长:47厘米;衣长:123厘米;胸宽:44厘米;腰宽:42厘米;摆宽:44厘米;侧开衩:28厘米;扣:盘花扣3对,分布在领口1对,斜襟1对,侧门襟1对

旗袍历史起源_旗袍历史_旗袍历史与文化

印花真丝短袖单旗袍 (约1930-1940年代)

旗袍历史起源_旗袍历史_旗袍历史与文化

粉地印花八字襟无袖单旗袍 (约1930-1940年代)

旗袍的制作是传统手工艺,除了“镶、嵌、滚、宕、盘、绣”等传统服饰制作技法外,19世纪30年代中后期至40年代,开始融入归拔、省道等技法,从适应人体的曲线到表现曲线的美感,是海派旗袍自信的风度。旗袍师傅重视量体裁衣,制作一件旗袍需要量取身上20多个部位的尺寸。

旗袍历史起源_旗袍历史与文化_旗袍历史

旗袍的量体裁衣、度身定制

他们不仅关注客人的身体特征,还要了解客人的气质、偏好,熟知客人经常出席的场合。细腻的心思、娴熟的技艺和平和的心态,将匠人精神发挥到极致。2011年5月,以海派旗袍为代表的中式服装制作技艺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昔日的时尚在巧夺天工的匠人手中成为今天的传统和经典,让海派文化在传承中焕发新颜。

旗袍历史起源_旗袍历史与文化_旗袍历史

旗袍历史与文化_旗袍历史_旗袍历史起源

杏色绣花镶花边缎面中袖单旗袍 (约1930-1940年代)

文∣王芷岩

图∣上海市历史博物馆

上一篇: 贵州省2023年省、市、县、乡四级机关统一面向社会公开招录公务员(人民警察)报考指南
下一篇: 2024首届香港多元文化暨人工智能国际旗袍选美比赛在香港启动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