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金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022年工作总结

金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022年工作总结

金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022年工作总结2022年以来,市人力社保局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委、市委党代会精神,深入开展“活力人社·扛旗争先”活动,推动人力社保事业变革重塑、整体提升。

2022年以来,市人力社保局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委、市委党代会精神,深入开展“活力人社·扛旗争先”活动,推动人力社保事业变革重塑、整体提升。全省率先实施新就业形态社会保障集成改革;“专家助共富”项目入选国家专家服务基层示范团项目;争取省级数字化改革试点项目5个,占全省人力社保系统三分之一,“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在线”获评全省人社系统最佳应用,在省《数字化改革》“稳进提质”专刊刊发相关做法;“创建‘新业态者在线’激发就业创业活力”项目获评全省三季度营商环境十佳案例;首次统一全市基础养老金标准;4所在金技师学院全部入围全省一流技师学院建设名单。援企稳岗、就业帮扶、人才招引等18项工作获省市领导批示肯定,获《人民日报》、央视新闻联播等省级以上媒体报道86次。

具体完成情况

(一)坚持“稳就业惠民生”工作主线,精准发力,推进全市就业形势稳中向好。充分发挥金华市场主体多、人力资源较为丰富等优势,聚焦“劳有岗位、劳有技能、劳有优得、劳有体面、劳有保障”的愿景,加快推进我市就业人口向有利于“扩中”“提低”、共同富裕的方向转变。一是积极做好春节前后复工返岗工作。通过市县统筹、联动组团,大力开展政策支持、线上线下招聘、东西部劳务协作、区域用工调剂、包车促返岗等行动,做好春节前后复工返岗工作。二是牵头开展稳就业惠民生攻坚行动。通过“免申即享”“无感智办”等方式,顶格兑现稳就业政策。实施“就帮到底”先锋护航行动,累计帮扶重点群体实现就业6.62万人,保持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打通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点堵点,实现有就业意愿的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100%。开展“婺爱秦巴”助力乡村振兴行动,持续深化东西部劳务协作,新建省外劳务合作基地20个。三是扎实做好创业带动就业。推广创业担保贷款“社银联通、直申直享”模式,加大创业担保贷款和贴息实施力度。支持高质量创业孵化载体建设,全市现有108家市级创业孵化基地,入驻项目4357个。开展创业培训,大力营造创业氛围,激发创业活力。

(二)聚焦“大社保兜住大民生”工作目标,固本强基,在大社保体系建设上探路先行。围绕“人人享有更高质量的全生命周期社会保障”总目标,紧扣市第八次党代会“积极推进大社保改革”工作要求,加快重塑构建大社保体系,着力缩小“三大差距”。一是全力推进新业态社保集成改革。构建“工伤+补充+商业”参保新模式,允许平台企业以单位、项目等灵活方式参加工伤保险。有效扩大保障范围,重点将生育保险纳入参保范围,享受生育津贴等待遇;将该群体纳入住房公积金缴存范围,享受公积金贷款、租赁住房提取等待遇。健全平台企业劳动保障信用监管体系,为劳动者提供求职参考。上线“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在线”应用,建立健全多维立体保护和关爱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体系。全面推进第三代社保卡发行应用,实施公共服务“一卡通”。二是稳步提升养老保障水平。从2022年5月1日起全市统一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由原先三档统一调整至290元/月,人均待遇将达到344元/月。积极稳慎推进社保扩面,将劳务派遣等参保率偏低企业做为扩面重点,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国企、上市公司率先全员参保。优化经办服务,线上线下直接办理,跨省联办、一网通办。。三是全面提升工伤管理服务质量。开展工伤预防系列专题培训,落实企业预防主体责任,对市区1200余家重点企业做到工伤预防培训全覆盖,对400余家工伤事故多发企业发书面提醒函。开通工伤联网结算医疗机构39家,为2262名工伤职工联网结算费用1104.57万元,工伤待遇联网结算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四是高效精细做好业务经办。坚持传统服务方式和智能化服务创新并行,大力推进网上办掌上办,高频事项网办率96%。针对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推行“五心”优享服务法,社保业务提前服务、主动办理,提供贴心暖心的社保服务,群众满意率98%以上。

(三)实施“才聚八婺智汇赋能”行动,量质齐升,在高素质人才引育上迭代优化。坚持把人才资源作为城市发展的最大潜力,抓引育、激活力。一是多渠道加快人才集聚。迭代升级“智选金华”人才政策,聚焦大学生人才发展全生命周期,系统集成“引育留励爱”5方面22个扶持条款,政策力度整体处在全省前列。市县联动组团引才,搭建平台揽才、活动引才、线上招才、实习留才的立体引才网络。今年以来组织优质企事业单位赴西安、湖南等地举办“金华硕博人才专场”等引才活动。截至10月底,新增大学生10.05万人。二是多维度打造人才引育平台。建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拟申报设站单位、后备培育单位”三级管理培育体系,分级分类跟踪指导,新增博士后工作站19家,新招收培养博士后64人。构建“浙中综合性人力资源服务园+县(市、区)特色产业园”园区格局,制定人力资源服务业行业性标准。实施企业创新工程师“211”培育计划。“专家助共富”项目入选国家专家服务基层示范团项目。三是多举措优化人才服务环境。以人才码建设为牵引,持续优化“智配直享”服务。升级人才综合服务系统,搭建技师津贴数字化申报平台,优化申报流程和审核程序,实现政策智慧化办理。加强毕业生就业服务,“高校毕业生就业一件事”“政务网”“浙里办”“智慧大厅”三端同步受理,发放各类人才补贴超4亿元。推进企业技术人才薪酬制度改革试点,引导企业将专业技术职业资格水平作为确定岗位、考核、薪酬等方面的重要依据。

(四)实施“百工之乡八婺金匠”培育工程,固本强基,在劳动技能提升上创新突破。大力实施“八婺金匠”技能提升行动,推动劳动者技能素质和能力的提升。一是重塑技能人才工作制度体系。探索建立职业技能等级“新八级”制度,深化技能人才评价制度改革。围绕重点产业和技能人才紧缺工种,积极开发职业技能标准和评价规范。建立以世界技能大赛和全国技能大赛为龙头,省级技能大赛为主体,市、县级技能大赛和企业岗位练兵技能比武为基础的职业技能竞赛体系,全市已开展竞赛 92场。强化技能人才激励机制,将高技能领军人才纳入当地人才分类目录,按对应人才类型享受相应政策。二是构建和完善技能人才培育平台体系。以4所在金一流技师学院(含省属2所)为基础,建设浙江中西部先进制造业技能人才储备平台。以国家级、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为基础,带动建设一批市级、县级和企业技能大师工作室。目前已建成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2家,省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22家。今年来各类载体组织技能培训交流活动663场,协助企业开展技能攻关、技艺革新223项,培养技能人才2820人。三是构建和完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创新“培训开班备案制+培训过程留痕制+监督管理抽查制+补贴申领即办制”的工作模式,创新开展网红直播培训,培训人次数量及补贴资金数量居全省前列。实施“技能乡村”行动,因地制宜开展各类技能培训,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开发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专项职业能力考核项目,壮大农村实用人才队伍。

上一篇: 2022年社会工作师考前冲刺模拟卷
下一篇: 东莞15个社会组织项目获资助,总额达504万元!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