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八上历史《期末复习抢分提纲》

八上历史《期末复习抢分提纲》

八上历史《期末复习抢分提纲》点击统编历史课堂关注我,加★星标★

点击统编历史课堂关注我,加★星标★

七上历史《全册核心考点过关》

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抢分提纲

一、屈辱史(趋势:①范围规模:涉及地区越广,规模越大;;②侵华方式:以商品输出为主到资本输出为主,从武装侵华到“以华制华";③民族危机:不断加剧。)

阶段

旧民主主义时期

新民主主义时期

第一阶段(商品输出为主)

第二阶段(资本输出为主)

名称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抗日战争)

时间

1840-1842

1856-1860

1894-1895

1900-1901

1931-1945

发动国家

英国

主凶:英法

帮凶:美俄

日本

八国

(俄德法美日奥意英)

日本

原因

根本

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大陆政策”(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

维护和扩大在华利益(变中国为列强的殖民地)

“大陆政策”(征服朝鲜满蒙、侵略中国、称霸世界)

直接

林则徐虎门销烟

“亚罗号事件”

“马神甫"事件”

朝鲜东学党起义

为镇压义和团运动

为摆脱经济危机

侵略罪行

走私鸦片

①1860年英法联军攻陷北京,火烧圆明园;

②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

旅顺大屠杀:杀害2万多中国人

八国联军攻陷天津、北京,烧杀抢掠

①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局部侵华;

②1935年下半年“华北事变”;

③1937年“七七事变”,开始全面侵华

④1937年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杀害30万中国人

主要抗争

关天培、陈化成、

广州三元里人民抗英

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①平壤战役:左宝贵牺牲

②黄海海战:邓世昌壮烈牺牲。(光绪帝评价:“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③威海卫战役:丁汝昌牺牲

④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①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廊坊阻击战、围攻西什库教堂和东交民巷使馆区、老龙头火车站争夺战);

②天津保卫战:聂士成牺牲

①东北军民的反抗

②一二九运动(爱国学生)和西安事变(爱国将领)

③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共第二次合作

(1)国民党的正面战场—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台儿庄战役,最大胜利,歼敌一万)、武汉会战(万家岭战役,歼敌三千,进入相持阶段)、枣宜会战(张自忠)、第三次长沙会战、豫湘桂战役。

(2)共产党的敌后战场-平型关战役(首胜:歼敌一千)、百团大战、建立抗日根据地

结果

《南京条约》

《天津条约》:①外国公使进驻北京②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③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通商章程善后条约》承认鸦片贸易的合法化

《北京条约》:①增开天津为商埠②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③赔款

中俄《瑷珲条约》:割让土地最多(东北60多万平方千米)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抗战取得最终的胜利的原因:

②国共合作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②决定性因素: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③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的支持。

割香港岛

割三地:割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及附属岛屿

改: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

赔2100万银元

开五口(广厦福宁上)

赔两亿:赔偿2亿两白银

前(钱):赔4.5亿,分39年还清,本息共9.8亿两,以海关税、盐税作担保。

协议关税

《虎门条约》

开四口:开苏州、杭州、沙市、重庆为通商口岸

进(禁):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领事裁判权

片面最惠国待遇

允设厂:允许在通商口岸设工厂

宾(兵):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

馆:划北京东交民巷设使馆界,不准中国人在内居住。

主要影响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对中国: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促进中华民族的觉醒,为中共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基础;中国国际地位得到提高;台湾重回祖国怀抱。

对世界: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巨大的奉献。

败因

主观:落后的封建制度(根本原因);清政府腐败无能;客观:列强实力强大

感悟

①落后就要挨打;②弱国无外交;③勿忘国耻,振兴中华;④坚决同外来侵略势力作斗争;⑤与时俱进,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对外开放;⑥加强海洋防卫,建设强大海军。

二、探索史(近代化探索趋势:是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经历了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的三个阶段,体现出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特点)

名称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广义”)

辛亥革命(“广义”)

新文化运动

背景

(原因)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忧外患

《马关条约》签订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辛丑条约》签订,民族危机严重,革命情绪高涨

①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②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起止时间

19世纪60—90年代

1895-1898年

1894-1912年

1915-1923年

开始标志

1898年6月,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

《青年杂志》的创刊

阶级派别

地主阶级洋务派

资产阶级维新派

资产阶级革命派

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激进派)

代表人物

中央:恭亲王奕䜣 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康有为、梁启超、严复

戊戌六君子(谭嗣同、刘光第等)

孙中山、黄兴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

鲁迅、蔡元培

思想口号

思想:师夷长技

口号:前期自强,后期求富

变法图强、变法维新、救亡图存

三民主义

(民族、民权、民生)

前期:民主、科学;

后期:马克思主义

学习对象

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器物)

西方先进政治制度(君主立宪制)

西方先进政治制度(民主共和制)

西方先进思想文化

目的

强兵富国,维护清朝统治。

救亡图存,挽救民族危亡,发展民族资本主义

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宣传思想文化,批判封建礼教

报刊杂志

《时务报》、《国闻报》

《民报》

《新青年》

内容

1、“自强”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

2、“求富”创办近代民用工业: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

3、创办新式学校、派遣留学生

4、创建近代四支新式海军

百日维新(“狭义”):

1、政治: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2、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

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

3、废除八股,改革策论,开办新式学堂(京师大学堂)

4、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

1、1894年成立的兴中会,是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2、1905年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是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3、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狭义”)

4、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

5、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

6、1912年3月,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2、提倡民主科学,反对专制愚昧;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普及白话文。

4、1919年,李大钊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新文化运动后期)

结果

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洋务运动失败

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变法失败

既有成功的一面;又有失败的一面

性质

一场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民族民主革命

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失败原因

1、(根)只学技术不改变落后的封建制度;

2、内部的腐败和外国势力挤压。

1、(根)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2、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急于求成;

3、脱离群众,顽固派的阻挠

1、(根)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2、中外反动势力强大;

3、没有依靠和发动广大人民群众。

突出作用

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思想启蒙的作用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思想大解放的作用

评价

(影响)

(进步性)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开启了经济近代化)

(局限性)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再加上其内部的腐败和外国势力的挤压,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进步性)戊戌变法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开启了政治近代化)

(局限性)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脱离群众,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再加上顽固派的阻挠,最后导致变法失败

(进步性)①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②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③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④促进了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⑤深刻的改变了社会习俗。

(局限性)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改变;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

(进步性)1.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2.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3.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4、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开启了思想近代化)

(局限性)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

启示

(教训)

(1)地主阶级救不了中国;

(2)不仅要学习技术,还要学习先进的制度;

(3)要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勇于探索,勇于创新;

(4)民族独立是国家富强的前提。

(1)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2)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是艰难曲折的; (3)要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坚持改革开放; (4)改革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进步。

(1)资产阶级革命派救不了中国;

(2)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对待中国传统文化:

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②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

③做好宣传和保护工作;

④做好创新工作。

总体败因

①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②阶级局限性;③近代化探索不符合国情

总体感悟

①中华民族是一个自强不息、不畏强暴的民族。②御侮自强、救亡图存是推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动力。③中国近代化的探索是曲折的、艰难的。④近代化探索需要根据中国的国情制定恰当的政策,不能照搬外国模式。⑤民族独立、政权稳固、社会秩序稳定是实现近代化的必要前提。

三、抗争史

(一)农民阶级的抗争

事件

太平天国运动

义和团运动

时间

1851-1864年

19世纪末(1899-1900年)

在位皇帝

咸丰帝/同治帝

光绪帝

时代背景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性质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阶级矛盾激化是其爆发的根本原因。

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进入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民族危机深重,民族矛盾激化是其根本原因。

矛头所向

推翻清政府

帝国主义

经过

兴起:1851金田起义 发展:永安建制 政权对峙:1853定都天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军事全盛:1853-1856北伐和西征 转折:1856天京事变

挽救:启用青年将领李秀成、陈玉成和政治领袖洪仁玕《资政新篇》 失败:1864天京陷落

兴起:山东、直隶 发展:控制京津地区 高潮:廊坊阻击战,八国联军退回天津——大沽炮台——围攻西什库教堂和东交民巷使馆区——老龙头火车站争夺战,炮轰紫竹林租借——天津保卫战

活动范围

大半个中国,转战18省

山东、京津地区

纲领文件或口号

1.1853年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四有二无)的理想社会。(空想性)带有很大的空想色彩,在实践中难以实施;(革命性)反映了千百年来农民要求得到土地的强烈愿望,对于发动和鼓舞广大农民参加反封建斗争起到积极作用。

2.颁布《资政新篇》: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一系列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进步性)是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方案,(空想性)但未能付诸实践。

“扶清灭洋”:“扶清”反映了义和团对清政府的本质认识不清,“灭洋”既有(革命性)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意志,又具有(落后性)盲目排外的落后性。

清政府态度

镇压

剿灭——招抚(利用)——剿杀

性质

一场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运动。

一场农民反帝爱国运动。

历史意义

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使侵略者不得不承认中国“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

失败原因

主观:农民阶级的时代局限性。(根本原因) 客观: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二)爱国青年学生的抗争

事件

五四运动(“五四青年节”)

一二九运动

时间

1919年5月4日

1935年12月9日

背景(原因)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说明:弱国无外交。)

日本策动“华北五省自治运动”,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最主要矛盾

地点(中心)

北京天安门——上海

北平新华门前

口号

“反对二十一条”、“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最能体现性质)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斗争形式

学生罢课游行示威、工人罢工、商人罢市

学生罢课游行示威

结果

释放学生,拒签合约,罢免职务,取得初步胜利。

反动军警用大刀、水龙、木棍镇压青年学生,失败了。

影响

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展现伟大力量;是新民主主义的开端。

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党政府对日妥协的政策,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性质

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革命运动

爱国救亡运动

相同点

①都是学生的爱国运动;②都具有反帝性质;③都发生在北京;④都与日本有关。

(三)爱国官兵的抗争

清朝时期

林则徐虎门销烟;鸦片战争中关天培、陈化成;洋务运动时左宗棠收复新疆;甲午中日战争中左宝贵、邓世昌、徐邦道、丁汝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聂世成

抗战时期

组织东北抗日游击队杨靖宇;发动西安事变张学良、杨虎城;七七事变保卫北平赵登禹、佟麟阁;淞沪会战守卫宝山姚子青和守卫四行仓库谢晋元;平型关大捷林彪;台儿庄战役李宗仁;百团大战彭德怀;枣宜会战张自忠;反“扫荡”左权。

(四)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资产阶级的抗争)1894-1919

推翻清朝专制统治的斗争

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早期革命活动:①1894年成立兴中会(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②1895年领导广州起义;③1905年建立同盟会(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④1906年发表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

革命志士的奋斗:①1906萍浏醴起义;②1907安庆起义;③1907广西起义;④1911广州黄花岗起义

辛亥革命:①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②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建立(民国N=1911+公元X);③1912年2月,清帝溥仪退位;④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维护民主共和制度作出的努力

①1912年3月,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防止袁世凯独裁专制;②1913年,孙中山和黄兴等好找南方各省反袁,发动了二次革命;③1915年底,在孙中山的号召下,发生了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护国战争;④1917年,孙中山开展护法运动。

(五)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无产阶级的抗争)1919-1949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1919-1923)

开端

五四

运动

意义:①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性质);②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③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青年节的由来)

精神: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中共成立初期

“一大”立党

条件:①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②阶级基础:工人阶级队伍壮大;③组织基础:早期共产党组织的建立;④国际条件:共产国际的帮助。

概况:①时间:1921年7月23日;(七一建党节的由来)②地点:上海——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③代表:13名代表参加,代表全国50多名党员。

内容:①确定党的名称:中国共产党;②通过了第一个党纲(明确奋斗目标: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③确定了党的中心工作: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④成立了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当选为中央局书记。

意义: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适应近代以来中国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是近代历史选择的必然结果。

精神:红船精神(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二大”立纲

概况:①时间:1922年7月;②地点:上海

内容:①最高纲领:实现共产主义。②最低纲领(民主革命纲领):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压迫,建立统一的民主共和国。

意义:第一次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纲领。

“三大”立线

概况:①时间:1923年6月;②地点:广州

内容: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京汉铁路工人罢工

结果:失败(标志:二七惨案)

教训:单枪匹马不能取得革命胜利,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

国民革命时期(1924-1927)

兴起

第一次

国共合作

原因:中共和孙中山的吸取了失败教训;苏联的帮助。

方式:共产党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党内合作)。

表现:(1)政治上: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召开。(①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②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2)军事上:1924年5月,在广州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孙中山任总理,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

高潮

北伐战争

(1926-

1928)

目的:推翻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战场:湖南、湖北、江西

先锋: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叶挺独立团(“铁军”)

战绩:从珠江流域打倒长江流域,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胜因:①国共第一次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②北伐方针策略正确;③工农群众的大力支持;④北伐将士的英勇奋战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失败

国民党右派叛变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4月18日在建立南京国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

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召开“分共会议”,国民革命失败。

1928年底,张学良“东北易帜”,南京国民政府名义上统一了全国。

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6)

城市武装

南昌起义

①时间:1927年8月1日②人物:朱刘叶贺周③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八一建军节的由来)

上一篇: 重温十部经典英国老译制片,看过五部以上的人,不占少数
下一篇: 访谈|何中华:我与《山东社会科学》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