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汽车网 文化频道】提及“混血”二字,恐怕对于多数人而言并不陌生,但倘若想在人类工业史上找出带有混血基因的产物,或许并不多见。在当今的汽车领域,就有这么一款车虽有着日系车的面儿,但骨子里流淌着的却是德系车的“血液”。英菲尼迪Q50L——以高贵典雅的个性外观著称,搭载来自戴姆勒代号为M274的2.0T涡轮增压发动机,与奔驰C级同款机型。
回望历史,Q50的前身是英菲尼迪G系:第一代G20车型(P10)于1990年推出,历经6年于1996年停产,其不错的综合素质为G系列奠定了市场基础。1998年推出第二代车型(P11)沿用了一代车型的动力配置,生产周期仅有3年。从第三代(V35)开始,乃至第四代(V36)车型,英菲尼迪G使用了日产的FM后驱平台,并贴上了Skyline的标签,定位比一、二代更高端,设计取向运动。2013年,英菲尼迪宣布G字头将隐退,由Q字头接替其江湖位置。新一代Q50车型在2013年北美车展全球首发,加长版Q50L于2014年末在东风英菲尼迪实现了国产。
初代G系(代号P10) 1990-1996年
1989年,英菲尼迪品牌于北美地区诞生,次年就推出了初代G20车型(代号P10)。第一代英菲尼迪G,基于日产Primera车型打造而来,多加一些配置,然后再挂上英菲尼迪Logo的车型。作为专攻美国市场的日产豪华子品牌旗下的车款,采用成本较为低廉前置前驱布局,性能上应对前置后驱的对手们难免有些力不从心,好在该车各方面表现均衡,并无槽点,因此市场反馈还不错。关于初代G20,当时有一个非常有趣的广告语:“生于日本,在欧洲留学,到美国就业。”
第一代的G系列车型比较单一,只有四门轿车版。外形设计风格简洁,车头部分窄小的中网用一条横向格栅进行分隔,前后包围与车门加上了当时车型广泛应用的黑色防擦条。车侧没有复杂的线条装饰,不规则多边形尾灯采用上下排列的光源布局。内饰设计主打舒适性和豪华性,中控台整体偏向驾驶员一侧,四幅式方向盘样式普通,仪表盘采用红色指针黑色背板。车身尺寸方面,该车长宽高为4400mm/1690mm/1390mm,轴距为2550mm。
当时英菲尼迪同期推出的还有Q45车型,G20的定位是充当比Q45更入门级的豪华车型。现在的豪华车都有多种引擎排量可供选择,或者一种排量多种功率输出版本,还可以根据排量的多寡来命名,以展示身份尊贵的程度。而当年的初代G系动力单元配置只有独孤一味的2.0L SR20DE直列四缸引擎,最大功率为142马力,与发动机匹配的是4速自动变速箱或5速手动变速箱。底盘部分,G20采用了四轮独立悬架,前悬架为多连杆形式,后悬架为麦弗逊形式,前后悬挂的结构设计正好颠覆了我们当前的认知。
1993年,G20进行首次小改款,主要是对配置进行了一定升级,新车被命名为1993.5年款;1994年2月。G20进行第二次改款,中网尺寸更大,并换装了195/65 R14更大尺寸的轮胎。另外还增加了一款运动版车型,配有雾灯、运动座椅、行李厢盖后扰流板、限滑差速器等配置。到1996年7月19日,初代G20停止生产,其整个生命周期共历时6年时间。
第二代G系(代号P11) 1998-2002年
在第一代G系停产两年后,英菲尼迪于1998年推出了第二代G系(代号为P11)。第二代的英菲尼迪G依然只有G20一种型号,换言之还是只有一种排量,依旧采用前置前驱的布局,第一台新车下线是在1998年5月18日,其整个生命周期只有短短的3年多时间,在2002年1月11日正式停产。
第二代G20采用全新设计的外观,发动机盖一直延伸至中网底部,形成一体式的样式。前保险杠延续了动感的八字设计,车身包围采用了与车身同色的设计,防擦条面积减少了许多。尾灯造型变得更为圆润,灯组位置也进行了重新排布。
内饰整体布局变化不大,依然采用偏向驾驶员一侧的中控台设计,仪表盘的背板变成了白色。第二代的P11相比上一代G,在车身尺寸上有了明显增加,但依旧为紧凑型车。
动力方面,第二代G20早期沿用了第一代G20的动力总成,仍旧是那台最大功率142马力的2.0L自然吸气引擎,继续匹配4速自动变速箱或5速手动变速箱。身为豪华品牌车款却这么“不思进取”当然是不合格的,因此在1999年末,第二代G20增加了一款高功率版本,最大功率小幅提升至147马力。2001年,G20又推出了一款运动版车型。第二代G20虽动力未做改动,但针对悬挂系统做了一定的升级改进,前悬架仍为多连杆式,后悬架形式从麦弗逊也变成了多连杆,由此整车操控性有所提升。
第三代G系(代号V35) 2002-2007年
从第三代车型开始,英菲尼迪G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被贴上了Skyline的标签,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纪元。首先,第一、二代G的代号为P10和P11,进入到第三代,车型代号变成V35,车身布局形式也从之前的前置前驱变成前置后驱,总算符合了豪华品牌车型的特质,整车动态表现自然有质的飞跃。在车型阵线方面,英菲尼迪G系也开始玩起多一车多型的策略性游戏,增加了两门Coupe版本车型。
“Skyline”这个名字想必在每一个日系车车迷都耳熟能详,我们常常听到的Skyline往往跟GTR这个名字绑在一起,于是很多人认为他们是同一款车型。其实不然,Skyline是日产一个集美学和性能于一体的车系,曾经的GT-R车型都归属于Skyline产品线下。但自从GT-R R34停产后,2007年再度回归的GT-R R35,以高性能跑车独立成为一个车系,Skyline则转入英菲尼迪门下,专攻豪华运动车市场。
有了Skyline家族血统的英菲尼迪G系,到现在的英菲尼迪Q系列车型,一直沿用着前置后驱的运动血统。第三代的英菲尼迪G系的车系定位比前两代高了不止一档,仅推出G35一个型号,基于日产FM平台(Front Midship)打造,搭载3.5L V6引擎。FM是Front Midship的缩写,设计师通过将发动机舱布置得尽可能靠后,实现了52:48接近平衡的前后轴负载分配比,以追求最为灵活、均衡的操控。
就是从这一代G35开始,英菲尼迪G系开启了追求运动化的目标方向。相比此前的G20,该车外观的变化天翻地覆,前脸部分其发动机舱设计得十分修长,中网采用了横向镀铬格栅,中间嵌有英菲尼迪LOGO,造型相比前两代更显动感。内饰也不例外,G35采用了双层式样的中控台设计,四辐式方向盘没了,被三辐式取代,只是方向盘的造型有点天然呆。
动力方面,G35搭载的是日产著名的VQ35DE 3.5L V6发动机,03款、04款的最大功率即达到264马力,峰值扭矩为353牛·米,如此参数当年非常惊人,即便在涡轮当道的今天也依旧比绝大多数2.0T发动机的参数更高。传动系统匹配的是5速自动变速箱或6速手动变速箱,其中自动变速箱来自日本爱信旗下的爱信AW,自动挡车型还提供了四驱版本,被称为G35x。底盘部分,G35采用了前双叉臂式独立悬架/后多连杆式独立悬架结构,G35x车型配备了日产的ATTESA E-TS全时四驱系统。
G35从05款开始进行了改款,外观最明显的变化是减少了中网的横格栅数量,前保险杠底部变成了单层大开口的样式。内饰部分中控台、仪表盘的布局都进行了重新布置,音响系统中去除了过时的磁带播放器,加入了MP3/WMA播放功能。动力方面,重新调校的引擎最大功率达到284马力,峰值扭矩为366扭米。
•G35 Coupe(代号CV35)
在G35问世后不久,英菲尼迪于2002年6月又推出了双门造型的G35 Coupe车型。G35 Coupe的大灯、尾灯、前后保险杠等都经过单独设计,看起来更加新潮、动感。横空出世的G35 Coupe,让英菲尼迪G的车型阵线更强大。
Coupe车型拥有更为顺滑的车顶曲线,以及更张弛有利的车身线条感,其运动与优雅兼得的造型在今天仍旧吸引力十足。内饰方面,Coupe版跟四门轿车版相比大同小异。动力系统部分,G35 Coupe搭载相同的VQ35DE发动机,最大输出功率为284马力,峰值扭矩为366牛·米,传动系统标配5速自动变速箱可选装6速手动变速箱。
G35轿车最终在2006停产,G35 Coupe则一直生产到2007年,在第四代V36 G系推出后,第三代G系正式退出了历史舞台,这代英菲尼迪G系,让世人深刻了解到了英菲尼迪对于运动高性能中型车的理解以及强大造车功底。
第四代G系(代号V36) 2006-2015年
英菲尼迪第四代G系的研发起步很早,于2002年就开始了。和以往不同的是,2006年1月,英菲尼迪在北美车展上先发布了新一代G35 Coupe概念车,同年纽约车展,新一代G35轿车正式问世。
第四代G35的代号V36,出自第二代FM平台,驱动形式仍然是前中置后驱。新车与当年的英菲尼迪M系列共享部分组件,并对前悬架进行了运动化的设定。底盘采用内装轻质铝制组件的四轮独立悬架设计,前独立双叉式悬架/后多连杆悬架,并配有前后稳定杆。车身尺寸上,第四代G35轿车的车身尺寸长宽高为4750/1773mm/1453mm(四驱版的车身高度为1468mm),轴距为2850mm。
第四代G35(V36)车型在四门轿车、双门Coupe基础上,还增加了两门Convertible敞篷版车型。驱动方式上仍有四驱可选,四驱版的命名方式依然是熟悉的G35x。
第四代G35(V36)的外观设计风格第三代G系非常相似,其沿用了修长发动机舱的设计,且拥有更加流畅的车身线条。其前脸造型经过重新设计变得更为多姿,发动机盖明显上移,引擎舱盖上的两道凸起更显力量感。中网面积有所加大,采用多横条样式,车身侧面取消了防擦条的设计,更显美观。车尾造型十分动感,车尾扰流唇更为明显,彰显了运动范儿,基本上不用再装尾翼了,排气管也变为了双边共双出的形式。可以这么说,V36外形变得更为亮丽,风格也更为洒脱。
第四代G35(V36)的内饰部分设计得极富时尚感,亮点之一是中控台采用了阶梯式的布局,清晰的划分出不同的功能区域。仪表盘采用了醒目的白色、紫色背光设计,单色的车载信息显示屏被布置在表盘中间。告别上代天然呆的三辐式方向盘,V36的方向盘更能吸引当时追求运动时尚的消费者,方向盘后还增加了换挡拨片。
动力部分搭载的是VQ35HR型3.5L V6发动机,最大功率310马力,峰值扭矩363牛·米,传动系统匹配5速自动变速箱或6速手动变速箱。底盘部分,第四代G系采用内装轻质铝制组件的四轮独立悬架设计,前独立双叉式悬架/后多连杆悬架,并配有前后稳定杆。
•G37 Coupe(代号CV36)
2007年纽约车展上,英菲尼迪带来了代号为CV36的全新G系Coupe车型G37 Coupe。双门Coupe精神在V36继续得到发扬光大,新车采用了与第四代G系四门轿车相同的整体风格,腰线造型、车顶线条基本不变,细节设计上显得更加时尚动感、饱满。
其车身尺寸长宽高为4651/1824/1392mm(手动挡的车身高度为1394mm),轴距为2850mm。该车最大的亮点是动力系统采用了后来获奖无数、成为一代神机的VQ37VHR型3.7L V6发动机,最大功率335马力,传动系统匹配5速自动变速箱。
•G37 轿车
2008年,英菲尼迪G系列进行升级,采用全新动力系统的G37四门轿车取代了之前的G35四门轿车,率先在欧洲市场上市。G37轿车亦搭载VQ37VHR型3.7L V6发动机,最大功率332马力,峰值扭矩365牛·米 ,传动系统匹配7速自动变速箱。G37 Coupe也同步升级为7速自动变速箱。
•G37 两门Convertible敞篷版
V36这一代G系还新增加了两门Convertible敞篷版车型,2009年6月,英菲尼迪G37 Convertible正式问世,其车身尺寸长宽高为4656/1852/1400mm,轴距为2850mm,3.7L V6发动机最大功率在这一版本车型上调校为330马力,传动系统匹配7速自动变速箱。
•入门车型G25轿车
2010年的巴黎车展,英菲尼迪发布了G25车型,其搭载VQ25HR型2.5L V6发动机,最大功率221马力,峰值扭矩254牛·米,其0-97km/h加速时间为7.5秒,该车的推出降低了G系的入门门槛。
同时英菲尼迪还展示了G37的IPL高性能概念车,其最大特点是动力系统经过重新调校,最大功率提升至353马力,同时配合更激进的车身套件,新的合金轮圈,悬架系统也进行了升级以达到更好的操控性,以及其他一些小的调整。IPL G37 Coupe/Convertible随后都进行了量产。
进入Q时代 2013年-至今
G车系经历四代的发展后,在2013年的北美车展,英菲尼迪推出全新命名体系的Q50车型,作为G车系的替代车型。不过,G系列并未马上退出历史舞台,G37车型在2014年依然在售,但这明显是一个隐退的前奏。英菲尼迪G系列的轿跑车型和敞篷轿跑车型,在新的命名规则下变为了Q60。
Q50在外形方面一改之前的圆润风格,尤其是车头棱角设计分明,大灯造型凌厉,变得更富运动气息。Q50采用了很多英菲尼迪的新式的家族设计元素,最明显的是“3”字形的后门线条。车身侧面线条流畅,采用双腰线设计增添了层次感。车尾圆润饱满,上翘的小扰流板和大口径双边共双出排气管凸显了运动感。
Q50的车身尺寸比G有所增加,但增加的幅度不大,车长依然在4.7米的级别。不过由于Q50的外形经过了重新设计,其风阻系数从G系的0.29大幅降低到0.26,对于提升性能和燃油经济性方面带来一定帮助。内饰部分,Q50采用环抱式中控台设计,包裹感强,彰显出该车的豪华运动气质。中控台最大亮点是其采用了双触控显示屏的设计,科技感十足。
动力方面,Q50先期共有2.0T、3.7L和3.5L混动三种动力搭配,其中2.0T发动机是英菲尼迪与戴姆勒共享技术的成果;3.7L发动机来自之前的G37;混动版本搭载的是由3.5L V6发动机和电动机组成的混合动力系统,与发动机相匹配的是7速手自一体变速箱。底盘部分,Q50采用了前双叉臂式独立悬架/后多连杆式独立悬架结构,前后都配备横向稳定杆,高配运动版车型还配备了可根据车辆行驶状况自动调节阻尼的双活塞式减振器。
2013年4月,英菲尼迪Q50亮相上海车展,完成亚洲首秀。2014年4月16日,英菲尼迪Q50正式在国内上市,共推出三种动力系统共8款车型,售价区间为32.58万元-54.98万元。
2014年北美车展,英菲尼迪又发布了Q50的高性能版本Q50 Eau Rouge概念车(Eau Rouge是比利时斯帕赛道的一个著名弯角)。该车动力系统搭载的是与GT-R相同的3.8L双涡轮增压V6发动机,最大功率达到了560马力,最大扭矩为600牛·米,传动部分匹配了7速自动变速箱。该车还配备有前后轴扭矩分配为50:50的全时四驱系统,其0-100km/h加速可以在4秒内完成。
2016北美车展上,英菲尼迪发布了2016款Q50车型。新车基本延续了此前车型的设计,前脸家族似的前格栅以及造型犀利的前大灯营造了较为运动的视觉效果。同时换装了一款全新造型的多辐铝合金轮圈,熏黑的处理也为整车的运动感增色不少。
作为重点,2016款Q50动力系统搭载了一台全新的3.0L V6双涡轮增压直喷发动机,根据调校不同,其高动率版最大输出功率为406马力,峰值扭矩475牛·米;低功率版最大输出功率304马力,峰值扭矩400牛·米。其高功率版发动机最大输出功率相比目前在售的3.7L车型提高了55马力,峰值扭矩提高了114牛·米。此外,该车将继续提供2.0T汽油发动机、2.2T柴油发动机以及3.5L V6混合动力供选。传动方面,2016款Q50全系车型匹配了7速自动变速箱。
•英菲尼迪Q50L
2014年成都车展,英菲尼迪Q50L(即Q50的长轴距版)首发登场。同年11月6日,Q50L在东风日产襄阳工厂举行下线仪式。11月17日,东风英菲尼迪Q50L正式上市,为了适应排放法规以及做到更低的售价,来到国内Q50L就被阉割成了全系2.0T版本,有五款车型可选,售价区间为27.98万元-42.98万元。国产Q50L 2.0T车型上市后,Q50 2.0T车型随即停止进口,而Q50 3.7L车型和混动车型仍以进口形式继续销售。
说到英菲尼迪Q50L这款车,单论颜值的话个人觉得还是比较有个性且自成一派的,其外形和内饰设计都与进口版本基本保持一致,整车给人的感觉也是比较年轻、且富有运动气息。而作为一款加长版车型,Q50L加长后的车侧线条给人感觉也比较流畅、优雅,与Q50相比似乎没有突兀或违和感。而它的车尾,肌肉感很强的造型设计配上尺寸较大的双边共两出排气管,则更是为整车增添了几分运动气息。
Q50L的内饰设计也与进口版本基本保持一致,简约但又不简单,双屏设计配上非对称式的线条,让它的中控台看着非常别致。而与此同时,该车做工、用料上又很好的继承与发扬了高端日系车所特有的那份精致与讲究。
车身尺寸为4840mm(Q50L豪华运动版和运动版长度为4852mm)×1823mm×1456mm,轴距为2898mm,其在长度、高度以及轴距部分相比进口版本分别增加了50mm、6mm和48mm。虽然车身加长了不少,但Q50L依然保持了50:50的前后轴负载分配比,前双叉臂式、后多连杆式悬架结构也没有改变。
配置方面,国产Q50L相比进口版更丰富,增加了前大灯主动照明系统和智能远近光辅助系统、后风挡电动遮阳帘和车内氛围灯系统、带有移动物体监测功能的全景式监控影像系统、坡起辅助等。
最后来说下动力,英菲尼迪Q50L全系采用的都是代号为274930的2.0T涡轮增压发动机,这款发动机同样出现在不少奔驰车型上,只是调校会有所不同。在英菲尼迪Q50L上,它的最大功率为211马力,最大扭矩为350牛·米,搭配的是7速手自一体变速箱。此外,该车的悬架结构为前双叉式独立悬架+后多连杆式独立悬架,并都带有横向稳定杆。至于驱动形式则为前置后驱。
总体来说,国内售卖的Q50L全系只有2.0T发动机还是让人觉得有些"捉襟见肘",毕竟这款车大排量才是精髓,不仅能做到开10年发动机无大修,而且其驾驶起来的畅快感也是不输宝马3系这类车型的。这种区别对待也是消费者所极其反感的,因此,动力其实是拖了Q50L销量后腿的。
总结:
以上便是关于英菲尼迪G系/Q50的详细历史,可以看到,英菲尼迪G系列当时只是一个入门级的豪华品牌车型。最初的第一代、第二代G系(P10和P11)基于日产Primera发展而来,是主打家用舒适的前置前驱车型,车身尺寸比较紧凑。但从第三代(V35)开始,英菲尼迪G系开始向运动车型方向发展,并贴上了Skyline的标签,更换全新的前中置后驱平台,同时还推出了四驱版和轿跑版,第四代车型进一步衍生出敞篷版车型。
如今G字头隐退,Q字头接替其江湖地位,2013年面世的Q50更是通过凌厉的造型、加长的轴距、运用线控主动转向等高科技技术来提升产品竞争力,其搭载的Hybrid动力系统,更环保更能代表未来的发展趋势。近三十载的岁月里,英菲尼迪G系/Q50完成了五代车型的跨越式发展,成为了德系豪华品牌中型车们势均力敌的对手。(文:太平洋汽车网 韩蕊)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