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每日一书 |《社会性动物》

每日一书 |《社会性动物》

每日一书 |《社会性动物》The Social Animal

社会性动物_动物社会性_动物性社会性精神性

内容简介:

《社会性动物》是“美国社会心理学的《圣经》”(Revue des Questions Scientifiques的评价),“仍然是最好的……是一部杰作”(Contemporary Psychology的评价)。本书从1972年出版第一版以来,在世界范围内畅销数千万册,是社会心理学领域内最具影响的著作。

核心收获:

有关社会心理学的四个观点: 一、人是一种社会性动物,二、我们的思维比自己想象得更保守(思维因处理能力有限、自恰、维护原有观点而保守);三、许多时候态度不是行为的原因,而是对于行为的事后解释(认知失调、因果颠倒);四、如果想要拉近和一个人的关系,最好的办法可能是让他帮你的忙。

摘要内容:

人们如何对大大小小的事情作出决定,取决于我们认识社会、建构生活的方式。理性思考需要准确有用的信息以及加工数据的资源。但我们不可能对遇到的每条信息和每个决定都深刻思考。如果意识不到认知资源受限,就很容易认为自己是真理的化身。所有的判断都是相关的,我们如何看待人或事物取决于他们所处的环境背景。社会背景有四个不同方面: 不同方案的比较、事情发生前人们的想法、决策是如何形成或产生的、信息被呈现的方式。呈现问题的方式要么刺激人们思考,要么触发人们的即刻认同一一这取决干信息发布人所采取的途径。

最容易被洗脑的人就是那些相信口号式信仰并且他们的信仰从未被认真挑战过的人。那些在某个问题上坚信某种态度的人,往往抗拒任何改变其态度的直接企图,其主要原因就是自我辩解的需要。事实上,这些人对那种宣传和教育是刀枪不入的。现在我们可以看到,使一个人坚持一种态度的机制同样也可使那个人改变一种态度。它取决于在这种情境中,哪种行为最能减少不协调。掌握了这一理论,我们就可以通过使人接受某些信念而建立起适当条件,以便改变他人的信念。

威吓越小,外在理由越少,内在理由的需要就越大。让人们构想出自己的内在理由,是帮助人们

形成一系列永久准则的重要一步。关于洗脑: 我们的观点容易受既是专家又可信的人的影响;如果宣传者的态度明显地背离其自身利益,他(或她)的可信度(和宣传效度)就会增加;如果宣传者无意影响我们的观点,他(或她)的可信度(和宣传效度)亦会增加,如果我们喜欢并认同某人,至少在无关紧要的问题和行为上,他(或她)的观点与行为对我们的影响通常比问题内容本身对我们的影响要大,如果我们喜欢某人,至少在无关紧要的问题和行为上,即使很清楚他(或她)正企图影响我们的观点且可从中获益,我们往往还会受其影响。

上一篇: 社会性动物
下一篇: 社会性动物的悲哀之处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