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评价中心主办的首届全国人文社会科学评价高峰论坛日前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张江在讲话中指出,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设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的重大战略任务。构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人文社会科学评价体系,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建设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的迫切要求,是形成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人文社会科学的题中应有之义。
张江认为,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加强和改进人文社会科学评价工作,已属当务之急。加强和改进人文社会科学评价工作,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评价导向。要克服片面注重量化标准的倾向,将价值性与科学性统一起来,努力实现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的动态平衡,构建符合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发展规律、有利于促进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繁荣的评价标准体系。
与会学者表示,打造哲学社会科学的中国话语体系,归根到底要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推出能体现中国立场、中国精神、中国水平的研究成果。要实现这一目标,掌握学术标准的制定权是根本,掌握学术成果的评价权是关键。深化学术评价体系的改革,构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评价体系,已经成为中国学术走向未来、走向世界的必然要求和基本前提。
据介绍,中国社会科学院作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国家队,在构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评价体系方面,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和担当。成立中国社会科学评价中心,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基于占领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评价研究的制高点,掌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评价的话语权,引领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方向的考虑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
论坛举办期间,中国社会科学评价中心发布了《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报告》和《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等研究成果。据介绍,《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报告》指出,现有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存在意识形态属性评价指标不突出、评价数据公开透明性待加强、定性评价方法待改进、评价理论基础待完善等问题。此次发布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在强调学术性评价的同时,注入了意识形态属性指标,评价打分引入扣分机制,期刊评价对期刊引导作用明显突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