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主旨:王思斌、张和清他们指出行动/实践研究对社会工作的重要性,然而,我们这些硕士,在实践场域,深以为然,然而作为学术菜鸟的我们,论文一些,往往就成了实践报告。究其原因,还是不会做研究,缺少基本的学术训练,因而就更难掌握行动研究这种不那么正规的研究套路了。
作为一个社工说是,我的论文为何都是实践报告?
我写过两三次论文去投稿,给社会与公益、社会工作与管理、长沙民政学报,结果是泥牛入海。拿给让我认识的学者一看,都说不像论文,结构上要大改,更像实践报告。
为什么自己炮制的论文成了实践报告?
因为我在实践中没有和理论对话的自觉,没有知识生产的敏感性,埋头干的时候,没有仰望理论的浩瀚星空,所以自己只能成为泥沼中的泥鳅,跃不了龙门。
写出实践报告还洋洋自得——社会工作泥沼地的精神胜利法。
记得中华女子学院杨静、夏林清他们,习惯和一些草根实践者一起去行动,并称呼自己身在泥沼中,和那些站在干爽高地上的实践者,区别开来。说到底,就是行动研究者是深度参与实践、研究自己的行动去写东西,而站在干爽高地上的学者只是蜻蜓点水的调查一番,或听行动着给他们说几句,回去就炮制出理论文章。经杨静、夏林清这么一说,当我们自己说自己在泥沼中,似乎就在展示一种精神胜利法。
不能像学者那样自嘲,一定要走出泥沼
我们以为行动研究或实践研究是社会工作的正统知识,杨静、夏林清,包括张和清他们,他们也身在泥沼,但是他们和我们不同的是,他们委身在泥沼中,虽然时间长,但是总要回到大学里,他们手里有知识生产的武器。我们不同,我们不会学术表达,或者是个学术菜鸟,泥沼地是我们生存的地方。当这些行动研究的学者称呼他们身在泥沼中的时候,我们就应该警醒,自己身在泥沼中,我们没有资格像从学术殿堂走到泥土中的学者那样说自己在泥沼中。他们可以自嘲,我们无此自嘲的资本。
走出泥沼,才能回归泥沼。
要驾驭行动研究,就要先驾驭研究。行动研究作为一种比较野的学术路子,不太符合一般的社会科学研究规范,先掌握一般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和写作技巧,然后从事行动研究写作的野路子,才比较稳当可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