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我国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研究综述

我国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研究综述

我国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研究综述078文/李祯  LiZhen本文从法规条文的解读入手,分析梳理了国内外“历史文化街区”相关概念的演变,明确了我国历史文化街区这一特色称法的内涵,同时结合相关文献的分析

078文/李 祯Li Zhen本文从法规条文的解读入手,分析梳理了国内外“历史文化街区”相关概念的演变,明确了我国历史文化街区这一特色称法的内涵,同时结合相关文献的分析,归纳出自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历史文化街区研究领域五个层面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将历史文化街区的研究历程划分为萌芽、初步和全面深入发展三个阶段,最后探讨了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不足和趋势。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volution of Historic Conservation Area’s relevant concepts in home and abroad from the interpretation on regulations and policies, clearing the connotation of Historic Conservation Area which is a feature called in China, and combing with the analysis of relevant literature, summarizes five aspects study on Historic Conservation Area since 1980s. On this basis, the paper categorizes the development of studies on Historic Conservation Area into three phases, namely the forming stage, preliminary stage, and integrated stage, and finally discusses the disadvantage and trend of Historic Conservation Area protection.作者简介李 祯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硕士研究生ABSTRACT历史文化街区;概念演变;研究综述Historic Conservation Area;Concept Evolution;Review Of The ResearchKEY WORDS我国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研究综述A Review Of The Research On Historic Conservation Area Protection In China我国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始于 20 世纪 80年代,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中观层面的重要概念。

在过去的三十余年里,历史文化街区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同时,亦暴露出一些问题和不足。为了更好地指导今后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实践工作,丰富历史文化街区的理论研究成果,有必要对三十余年来的研究现状、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和分析。1. 历史文化街区的概念演变历 史 文 化 街 区(Historic Conservation Area)是我国的特色称法,国际上与其相似的概念有历史城区(Historic urban Areas)、历史地区(Historic Areas)和历史地段(Historic Sites)等,它和文物保护、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组成了中国遗产保护的三个体系,同时,也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重要层次和核心内容,现将其概念形成过程做一梳理。1.1 国外相关概念国外遗产保护的思想起源较早,大致在 19和 20 世纪相交之时,英、法等国出台了有关文物古迹和历史建筑保护的法规 ① ,在提出对单体建筑、构筑物和其他遗迹的保护策略后,国外遗产保护的关注点逐渐扩大到历史建筑和其周围的环境上,并于 1931 年提出了第一个国际公认的城市规划纲领性文件《关于历史古迹修复的雅典宪章》。由于二战后不合理的拆除和开发政策,使城市环境遭受破坏,20 世纪 60 年代,大多数欧洲国家都颁布了地区性的保护政策。

随后,在 20 世纪 70 到 80 年代,形成了“历史地区”和“历史城区”等概念。(表 1)1.2 国内相关概念我国对于遗产保护的关注点初期停留在文物古迹层面,于 20 世纪 60 年代初步形成了中国文物保护制度 ② ,之后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城市大规模的开发建设使原有的历史文化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这使得我国遗产保护的视野扩大到城市层面,并于 1982 年公布了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而在具体的保护实践工作中,由于街区保护的可操作性强,在 80 年代中期到90 年代中期逐渐形成了“历史文化保护区”这一遗产保护领域中观层面的概念,至 2005 年前后形成了以“历史文化街区”为核心的概念群,包括“历史地段”“历史城区”等。(表 2)2. 我国历史文化街区的研究现状通过对中国知网 (CNKI)“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文献的检索 ( 检索项为“主题”;检索词为“历史文化街区”),选取相关研究文献 200篇(其中期刊文献 150 篇,学位论文 50 篇),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从研究内容来看,学界关于历史文化街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五个层面:概念演变、核定标准;保护原则、理论模式、方法和手段;实践案例;人文、社会学;归纳总结、价值评估等。

从研究者的学术背景来看,其中前三层面的研究者主要来自建筑学、城市规划等专业,后两层面还吸引了来自文物学、历史学、地理学、管理学及旅游学等其他领域的学者。2.1 概念演变、核定标准2.1.1 概念演变戴湘毅[1]等回顾了现存历史街区在名称、对象、范围和内涵上存在的诸多分歧,认为历史街区的定义应该具有准确性、概念性和可操作性。曾琼毅[2]在文化遗产的框架下对历史街区的概念进行了诠释,提出“历史街区是指保存着一定数量和规模的历史遗存且历史风貌较为完整的并具与之相依存延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活街区”。李晨[3]总结了与历史文化街区相关的若干概念,并对其进行了细致的比较分析。曹昌智[4]从社会实践出发,详细论述了导致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的概念界定含混不清 , 表述不一的原因所在。2.1.2 核定标准应金华[5]认为确定历史性地段的标准应是 :(1)有明显的历史延续的信息反映;(2) 突出的文化特征(诸如传统民居、商业、文化);(3)一定的空间环境含量;(4)浓郁的历史或传统文化氛围。王景慧[6]认为历史地段应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1)有历史遗存的真实的物质实体;万方数据

上一篇: 什么是社会组织?社会组织有哪几类?商会和协会的区别?
下一篇: 2023年2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统计数据报告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