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第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ppt

第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ppt

第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ppt第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ppt,第 12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 第一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一点 八分。 课前一题 材料一 圣西门坚信理性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力量,为此游走各方

第 12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 第一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一点 八分。 课前一题材料一 圣西门坚信理性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力量,为此游走各方,劝说人们捐献财产,缔造美好的协作社会。傅立叶设计了理想的社会——法郎吉,在报纸刊登广告,希望有人能够投资,但多年等候始终落空。欧文认为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是贫穷、愚昧和一切罪恶的根源,主张应该依靠合乎理性的政府,建立共同劳动、人人平等、成果分享的社会。 问: 1.空想社会主义者对于实现社会主义理想的途径的思考和实践有什么共同点?材料二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说:“资产阶级用来推翻封建制度的武器(注:指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现在却对准资产阶级自己了。但是,资产阶级不仅锻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它还产生了将要运用这种武器的人——现代的工人,即无产者。”“它(注:指资本主义)首先生产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2.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实现社会主义理想必须依靠什么力量? 3.马克思、恩格斯确立这一信念的理论依据和实践依据分别是什么? 第二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一点 八分。 答:1.空想社会主义者把社会主义看成是理性的产物,而不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回避政治斗争,诉诸经济 和社会改良,并把实现社会主义的希望寄托于人们的道德觉悟。

2.现代的工人,即无产者。 3.理论依据: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即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实践依据: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工人运动蓬勃兴起。 第三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一点 八分。 这两张图反映了什么问题? 《在简陋不堪的房屋里就寝的工人》 第四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一点 八分。 单元序言: 1.时代背景:工业革命开启了财富新源泉,但劳资矛盾趋向尖锐,社会冲突迭起。 2.社会主义思潮诞生:(1)空想社会主义:揭露、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设计了理想中的和谐、协作和平等的社会。 (2)科学社会主义: (方法)马恩立足于历史唯物主义,在总结工人运动经验、吸取人类优秀思想成果的基础上,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内容、意义)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指明了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方向。 3. 社会主义运动(实践):1871年巴黎公社 第五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一点 八分。 一、空想社会主义 1空想社会主义产生的背景: (1)工业革命推动英法德等国资本主义快速发展 法国:是欧洲大陆最早开始现代化进程的国家,18世纪下半叶从英国引进新技术,初步建立现代工业部门。启蒙运动和大革命为现代化全面开展奠定坚实基础,拿破仑统治时期资本主义经济有很大发展。

1815年后政局平稳,工业革命进入大发展时期。 19世纪五六十年代进入工业化完成阶段。 1870年工业产值超过农业产值,机器大生产占据主导地位,法国进入工业社会。1820年代德意志工业开始活跃。 (空想社会主义诞生时法国还未完成工业革命,圣西门1760——1825;傅立叶 1772—1837) (2)由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病(血汗工厂、工人生活悲惨等、贫富分化),工人运动蓬勃展开19世纪初期英国发生捣毁机器的卢德运动 (经济斗争) (3)出现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思想(提出改造社会的方案),空想社会主义是其中之一 (新经济、新阶级、新问题、新运动,新思想) 第六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一点 八分。19世纪初的思想家在批判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弊端的同时,设计理想中的和谐、协作、平等的社会。以下是三大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 2. 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圣西门、傅立叶、欧文 圣西门 1760—1825 傅立叶(Fourier 1772—1837) 欧文(1771——1858) 他们认为私有制、竞争是导致社会灾难的根源,他们在 不同程度上主张实行公有制和比较公正、平均的分配。 第七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一点 八分。

(1)圣西门: A思想主张:(1)对法国革命没有解决人民的苦难深感失望,抨击资本主义社会 (2)坚信理性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力量 (3)他设计的未来的理想制度称为“实业制度”(类似于计划经济,看文献选读53页) (4)他寄希望于统治阶级的理性和道德觉悟(善心),幻想国王和资产者会帮助无产阶级建立实业制度。 B实践活动——游走各方,劝说人们捐献财产,缔造美好的协作社会。 第八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一点 八分。 (2)傅立叶 A思想主张: (1)揭露资本主义制度的罪恶,把资本主义文明称作“新成立的奴隶制度”。 认为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恶性无序竞争以及投机行为是失业、贫困的根源。 (2)设计了理想社会中的基本组织单位——法郎吉 他主张 以“和谐制度”来代替资本主义制度。理想中的“和谐社会”由一个个自给自足的合作社——“法郎吉”组成 。法郎吉按照劳动、资本和才能分配,以此缓和劳资矛盾。但不主张废除私有制。 (看知识链接52页) (3)否定革命,坚决主张用改良的手段来改造社会。 B实践活动:他在报纸刊登广告,希望有人投资,但落空。 第九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一点 八分。 (3)欧文 A思想主张: (1)批判资本主义制度, 认为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是贫穷、愚昧和一切罪恶的根源,(2)主张应该依靠合乎理性的政府,建立共同劳动、人人平等、成果分享(财产共有)的社会; 主张消灭私有制,通过建立合作社来解决失业问题。

B 实践活动:1)欧文为了争取议会制定《工厂法》和限制工作日的立法进行了大量的工作。 2)1824年欧文到美国创办“新和谐”公社,最终失败。 3)回到英国后投入工人运动,后因坚决反对无产阶级的政治斗争(暴力斗争),后逐渐脱离了工会运动。 C 经历: 出生于英国手工业者家庭(马鞍匠人),后任新拉纳克工厂经理,进行改革试验。发表了《关于新拉纳克工厂的报告》、《论工业制度的影响》,呼吁制定改善工人劳动条件的议会法案。 第十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一点 八分。 代表人物 理想社会 实现途径 圣西门(法国) 傅立叶(法国) 欧文(英国) 协作社会 实业制度 劝说人们捐款 法郎吉 等待有钱人投资 新协和村 依靠合乎理性的政府 第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一点 八分。 3 空想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和评价 (1)肯定: A揭露、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病,充满着人文关怀, B设计了理想中的和谐、协作和平等的社会(公有制、计划经济、消灭剥削、劳动者当家作主、按劳分配等) C初步启发了工人阶级的觉悟。 D虽然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努力失败了,但是他们为人类留下了宝贵的思想遗产,成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之一。

(2)不足:(空想社会主义只能是空想的原因) A空想社会主义者把“社会主义”看成是理性的产物,而不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B 回避政治斗争,诉诸经济和社会改良, C把实现社会主义的希望寄托于人们的道德觉悟。 第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一点 八分。 恩格斯对空想社会主义者的评价 三大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空想性,集中表现在理论基础上就是他们认为人类的“理性”是社会发展的基础,由此出发,社会主义不是对资本主义社会中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斗争考察的结果,而是个别“天才人物”发现的永恒真理、理性和正义的表现,而这种“天才人物”的出现,也不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而是一种纯粹偶然的现象。社会主义的实现不需要经过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而只靠对剥削者的说服劝导就行了。 但瑕不掩瑜,三大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的学说中还包含着丰富的积极的合理的因素。 第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一点 八分。 圣西门(1760-1825)较早地看到了法国大革命不仅是贵族和市民等级之间的阶级斗争,而且是贵族、市民等级和无财产者之间的阶级斗争。他还提出一切人都应当劳动,初步觉察到经济状况是政治制度的基础,主张对人的政治统治应当变成对物的管理和对生产过程的领导,即表达了废除国家的思想。

他渴望建立一个人人都有劳动权利和义务,不受压迫和剥削,有计划地组织起来的新社会。 第十四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一点 八分。 傅立叶(1772-1837)无情地揭露资产阶级世界在物质上的丰裕和道德上的贫困,抨击资本主义商业是欺诈的场所,是人民的陷井,称工厂为“温和的监狱”。他把资本主义文明称作“新成立的奴隶制度”,认为这种制度在一个“恶性循环”中运动。他批判了两性关系的资产阶级形式,第一个提出了在任何社会中,妇女解放的程度是衡量普遍解放的天然尺度的重要观点。他还辩证地看待人类社会历史,认为社会发展是由低级到高级的运动,每个历史阶段都有它的上升时期和下降时期。他主张在未来的社会里,大家共同劳动,男女平等,实行普及免费教育,并提出了消灭脑体劳动、城乡对立的思想。 第十五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一点 八分。 欧文(1771-1858)从1800年起,在他管理的苏格兰新拉纳克棉纺厂,实行了一系列提高工人福利的改革,如缩短工作时间,改善劳动条件,举办消费合作社和公共食堂,设立工人夜校,首创幼儿园等。但他看到,这些改革并没有根本改变工人的奴隶地位,于是逐步转向共产主义。他认为,私有制、宗教和资产阶级的婚姻形式是阻碍社会改造的三大障碍。

他试图通过实验,消除资本主义的弊病,建立一个没有私有制,没有阶级对立,人人平等的共同享受劳动成果的新社会。1823年他提出通过共产主义移民区来消除爱尔兰贫困的办法,并于1824年在美国建立“新和谐”共产主义移民区。试验失败后,欧文直接转向工人阶级,在工人运动中又进行了三十年的活动。 第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一点 八分。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1.背景: (1)社会需要: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同时,使劳资矛盾激化、经济危机爆发;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工人运动蓬勃开展,无产阶级独立登上政治舞台,迫切需要革命理论指导。经济危机的爆发使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日益暴露——社会化大生产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机器大工业要求相互联系的各个生产企业密切配合,但由于生产资料掌握在少数资本家手中,因此生产的社会化只能在单个的资本家企业的有组织生产上得以实现,造成整个社会的生产处于无政府状态。资本家为追求高额利润,拼命扩大生产,剥削工人,使劳动人民购买力的增长跟不上生产的发展,供需矛盾激化,引发经济危机 第十七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一点 八分。 工业革命引起的深刻变化 生产社会化 生产资料私有制 基本矛盾 经济危机 使社会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 工人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 社会关系的变革 工人处境恶化 ■机器轰鸣声里的抗争与思索■ A工业革命与工人运动 第十八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一点 八分。

1831、1834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1836-1848英国宪章运动 1844德意志西里西亚织工起义 推翻富人政权,争取民主共和国 要求普选权,工人参与国家管理 反对私有制社会 工人运动需要科学理论指导,科学理论在工人运动中产生 B 阶级基础(三大独立工人运动) 第十九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一点 八分。工人运动的不断高涨,启发了马克思和恩格斯,他们从中看到了工人团结的力量和前途,逐步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对世界无产阶级斗争和人类社会进步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二十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一点 八分。 (2)创立方法:马克思、恩格斯在总结工人运动经验,吸收人类优秀思想成果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A德意志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直接来源。B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中,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发现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历史唯物主义揭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出现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是现代资本主义经济条件的必然产物; 剩余价值学说则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社会、创立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力量——工人阶级,这样就使社会主义理论从空想变成了科学。 (3)组织需要:1847年马、恩加入正义者同盟,该同盟改组共产主义者同盟后,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纲领。

第二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一点 八分。 1.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条件 经济前提: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发展,使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暴露,劳资矛盾激化。 阶级基础: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标志工人阶级独立登上历史舞台,工人运动需要科学理论指导 思想基础:马恩总结工人运动经验,继承发展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德国古典哲学、英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是三大来源) 实践活动:马、恩为无产阶级政党创建所作的努力,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纲领 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 .■沐浴全世界工人的阳光■ 第二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一点 八分。 19世纪40年代诞生的科学社会主义是西欧资本主义的经济、阶级斗争、思想文化发展到一定水平的产物,也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思想领域实行伟大变革的结果。一句话,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时代的产物。 第二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一点 八分。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条件 ①社会物质条件: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各种弊端日益暴露。 工业革命是生产技术上的革命―――导致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经济危机爆发。 工业革命是社会关系上的革命―――导致广大工人境况更苦,开始早期斗争。

②阶级基础:19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三大工人运动。 ③思想基础: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过程 ①创造科学理论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黑格尔辩证法、费尔巴哈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劳动价值论的基础) 科学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理论) ②指导无产阶级政党的组建 1846年在布鲁塞尔建立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 1847年在伦敦举行共产主义者同盟代表大会。 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

上一篇: 新菁英训练营|社会实践怎么做?实践中心告诉你
下一篇: 市人社局召开党组扩大会议部署党纪学习教育工作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