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中国抗日战争史》《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军事资料集》出版座谈会在京召开(附书单)

《中国抗日战争史》《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军事资料集》出版座谈会在京召开(附书单)

《中国抗日战争史》《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军事资料集》出版座谈会在京召开(附书单)原创 文献君 社科文献 出版座谈会现场 2020年9月2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主办的“《中国抗日战争史》《中华民族抗

原创 文献君 社科文献

近代战争历史中国有多少年_近代中国的战争史_近代中国战争历史

出版座谈会现场

2020年9月2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主办的“《中国抗日战争史》《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军事资料集》出版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会议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总编辑杨群主持,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研究员章百家、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副院长兼科研管理部主任杨艳秋、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长王建朗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长谢寿光出席并发表讲话。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世界史研究所所长汪朝光和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罗敏作为《中国抗日战争史》《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军事资料集》作者代表发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知名专家学者及媒体记者共20余人参会。

近代中国的战争史_近代战争历史中国有多少年_近代中国战争历史

《中国抗日战争史》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抗日战争史》(全八卷)是一部大型抗日战争通史著作,全面展示了抗日战争的全过程。书中从中华民族的角度考察抗日战争,强调抗日战争对中华民族的民族认同感、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深远影响和巨大意义,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枢纽”,将中国的抗日战争放在世界的大环境和战后的长时段中进行考察,从而使读者对抗战有更全面的了解、更深入的认识和更准确的把握。《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军事资料集》(全100册),收录文献341种,近5万页,对于深入研究抗日战争史具有重要文献价值,充分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作战情况,体现了身处抗战中的中国军民对于全民族抗战的认识与思考。

近代战争历史中国有多少年_近代中国的战争史_近代中国战争历史

中国历史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长王建朗致辞

中国历史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长王建朗在致辞中首先介绍了《中国抗日战争史》的出版缘起,从2005年开始讨论立项到2019年底出版,历经14年,抗日战争打了14年,写这部抗战史也花了14年。王建朗指出,八卷本的作者都是抗战史研究领域的专家,每卷作者在自己以往的研究基础上均有所创新,力求反映最前沿的内容。特别遗憾的是,主编步平先生和第二卷作者荣维木先生在书未正式出版前先后去世,这套书是对两位最好的纪念。从全书架构上来说,该书在内容上比过去出版的若干抗战史更为全面,既对战时军队本身做了专门研究,还设置专卷系统展示了沦陷区和伪政权的情况,这是过去抗战史研究关注不太多的地方。战后处置与战后遗留问题和战时中国的外交也各有一个专卷书写。他认为,这套书的一个重要特点还在于,讲抗战不仅讲战争,也讲清楚抗战时期国内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发展变化,对以后中国政治的发展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枢纽,该书写作贯穿始终的一个基本思想即是“全民族抗战”,整个中华民族的抗战是取得抗战胜利的基础。

近代中国战争历史_近代战争历史中国有多少年_近代中国的战争史

《中国抗日战争史》

《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军事资料集》书影

王建朗指出,《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军事资料集》这套书对抗日战争军事资料的研究应该会有非常大的推动。过去我们经常为资料而苦恼,现在有了抗战文献平台,有了这套书,查找资料更方便。

近代中国的战争史_近代战争历史中国有多少年_近代中国战争历史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长谢寿光致辞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长谢寿光在致辞中指出,作为一个出版人,有责任把最新的研究进展和最好的研究成果出版出来,与全社会分享。他认为,好的作品是研究者、学者和专业的学术编辑共同打磨、互相融合做出来的。“编而优则研,研而优则编”,编辑和研究者、学者之间身份是可以自如转换的,要能做到这个程度,才能有好的成果奉献给社会和国家。出版《中国抗日战争史》《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军事资料集》这样的大型丛书也充分展示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作为一个人文社科领域的专业学术出版社所应该做的事情。“十四五”时期,社科文献力争成为“国内顶尖、国际一流”的专业学术出版平台。

《中国抗日战争史》和《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军事资料集》是中国历史研究院优秀学术成果,其中《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军事资料集》是中国历史研究院学术出版资助项目第一批成果之一。中国历史研究院副院长兼科研管理部主任杨艳秋介绍了中国历史研究院学术出版资助项目的评审和出版情况。她指出,中国历史研究院的一项重要的职责就是统筹指导全国的史学研究,凝聚力量推动中国史学的前进。为此,中国历史研究院积极推进管理机制创新,组建专家咨询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另外也积极推进学术出版资助项目,包括中文学术出版资助和学术外译项目两大类,希望能推动更多能够代表中国历史学水准,反映中国历史学前沿的学术精品成果出版。

近代战争历史中国有多少年_近代中国的战争史_近代中国战争历史

《中国抗日战争史》作者代表、

中国历史研究院世界史研究所所长汪朝光发言

在作者代表发言环节,《中国抗日战争史》作者代表、中国历史研究院世界史研究所所长汪朝光指出,抗日战争的历史意义特别重大。他举例说,我们常常讲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作用,《中国抗日战争史》第一卷《局部抗战》介绍了中国共产党如何在抗战中完成凤凰涅槃的转型,而中国共产党这样一个转型过程事实上就是中国和中华民族的一个转型过程。他认为,现阶段抗战史研究还远远不够,和研究民国史一样,研究国民党必须研究共产党,既要研究国民党北伐、国民革命,也要研究之后的解放战争一直到新中国成立。而且,研究抗战还需研究日本。抗战史的研究面向很广,抗战对中国人的精神提升非常重要,对于民族复兴,它的精神作用不可忽略。从学术上来讲,抗战研究一定是中国学术的富矿,至少30~50年之内,是中国近代史研究最受关注、最值得投入的一个领域。他呼吁,中国史、世界史学者携起手来,全方位深入研究中国抗日战争史,这不仅对中国历史、中国抗战史研究是个发展推动,对整个亚洲史、世界史以及国际关系史研究也会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近代中国战争历史_近代中国的战争史_近代战争历史中国有多少年

《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军事资料集》主编、

中国历史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罗敏发言

《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军事资料集》主编、中国历史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罗敏在发言中指出,《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军事资料集》的出版为抗战史研究再出发提供了非常坚实的资料根基。她选取其中的精华部分进行了介绍,资料集中有关于中共领导人的著作资料,主要选编抗战时期的版本,而不是后来的排印本。

另外,本资料集还注意收集受中国共产党影响的左翼人士和其他相关人士对持久战和游击战的论述,对比国民党方面关于游击战的相关论述,反映出中国共产党人战略思想的影响力和科学性。

为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总体研究要深、专题研究要细”的指示精神,项目组也非常注意搜集反映中国共产党抗日根据地建设方面的出版物,比如反映人民军队建设的《部队的文化学习与文娱活动》《战时的政治工作》《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向晋冀鲁豫边区临时参议会大会太行会议的工作报告》等,希望通过资料集的出版,推动根据地史的研究走向深入、系统。

关于国民党的资料,资料集选编的重点是比较稀见的反映国民党军政和军情的机密资料,尽量客观反映中国军队在中国战场作战的历史面貌。这些出版物上,很多标有“机密”或“极机密”字样,在当时都是内部印刷品,史料价值非常高。另外,还有存世很少的有关日本军情介绍的内部出版物。

在学者交流环节中,与会学者和作者就这两部著作的学术意义及如何进一步推进抗战史研究展开了讨论。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研究员章百家指出,抗战史研究,从学术研究角度来讲,是从改革开放后才开始的。改革开放以来的抗战史研究比之前更为深入,突破了以往的很多研究禁区。抗战史研究,现在有个大概的框架,但这个框架争议还是比较大的,从各个方面来讲,怎样能够有一个相对客观的框架,这是今后需要做的工作。他认为,任何历史研究,特别是从研究到传播这个过程里,最重要的其实就是四个字:提炼、概括。所谓提炼即是从无数众多的事情里,把最重要的那些点或要素找出来。所谓概括即是需要用很简单的语言把最重要的东西叙述出来。只有在史学这个行当里的人会说“一字千金”,历史的叙述需要史学家的提炼和概括。历史研究工作包含两方面,一方面是对这段历史的了解,对这段历史的研究;另一方面则是需要把研究中最重要的成果推向社会。在信息化时代,怎样把正确的信息、新的研究成果向外传播是当下面临的一个比较大的挑战。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朱汉国教授指出,《中国抗日战争史》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作,显示出当前抗战史研究学界长期以来的学术积淀。这书的特点有三:全面、系统、有创新性。以前我们讲中国抗日战争史很少讲社会,这次专门有一卷讲的是经济与社会,而且涉及民众生活,涉及社会动员。更有意义的是,有一章专门讲“民族认同”。最后一卷也是很有意义的,对我们今天深化对抗战史的认识非常有帮助。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徐勇给予八卷本《中国抗日战争史》高度评价,他认为,该书是目前大陆学术界有关抗日战争方面资料最全、各方面专题研究最深、最有代表性的权威性的学术著作。他指出,学术研究的左右两轮,一个是史料,另一个是在史料基础上的研究,两轮共同运转,学术就往前发展了。他建议,在100卷军事资料集基础上,继续出版更多的资料集。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臧运祜认为,抗战研究还远远不够,需要加强。他建议,在抗战史专题研究已经做得很深很细的基础上继续推进通史著作的撰写与出版。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史桂芳认为,《中国抗日战争史》八卷本的出版,标志着大陆学者研究新的高度、广度和深度。在研究资料方面,抗日战争史的资料浩如烟海,编者能在这么多的资料中精心地比较、挑选出来这100册,工作量非常大,很不容易。她同时认为,学者做研究既要有高度、深度,也应该通俗易懂,也应该做一些雅俗共赏的研究,抗战研究也要大众化,不能总是阳春白雪。

中国历史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李学通指出,史料在历史研究中的作用众所周知,其实还有很多很有价值、很重要的资料躺在档案馆、图书馆里,史料的公布实际是引导学术发展的进步。比如前几年大家排着队去胡佛研究所抄蒋介石日记,几乎成了一种“史学行为艺术”,这就说明史料的重要和学者对史料的重视。在史料公布和出版过程中,出版社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希望今后有更多的抗战史料、近代史料的整理发布,给研究者提供方便。

黄道炫研究员提到,他大概在2014年年中参加这个写作,当时要求是2015年初交,大概就是用半年时间完成写作,因此这一部分还有进一步的修订和拓展空间。 同时要感谢出版社的编辑,责编指出了很多注释上的问题,对书稿的修改很有帮助。

中国历史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抗日战争研究》主编高士华指出,整个抗战史的研究具有世界性,应该更加开放,整理公布更多的资料,并多加利用。

中国历史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金以林指出,20世纪以来,抗战史研究之所以能够取得一些进步,很重要的一点是史料的开放。研究是无尽头的,抗战史的研究肯定是要进一步推动和加强,而把史料研究做好,进一步培养好新的研究者、接班人,进一步地推动抗战史研究,相信未来会有前途。

中国历史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综合处处长杜继东指出,近代史研究所和社科文献出版社合作出版了多部重要成果,学者、出版社相互支持、促进,今后应进一步加强合作,推出更多成果。

近代战争历史中国有多少年_近代中国战争历史_近代中国的战争史

与会嘉宾合影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中国抗日战争史》《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军事资料集》的出版,对于纪念抗战英烈,弘扬抗战精神,增强民族认同感,深入推进抗日战争史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代战争历史中国有多少年_近代中国战争历史_近代中国的战争史

推荐书目

通史研究

01

近代中国的战争史_近代中国战争历史_近代战争历史中国有多少年

中国抗日战争史(全8卷)

步平 王建朗 主编

2019年11月出版/1580元

ISBN 978-7-5097-8253-8

《中国抗日战争史》(全八卷)是一部大型抗日战争通史著作,全面展示了抗日战争的全过程。与以往的研究相比,本书从中华民族的角度考察抗日战争,强调抗日战争对中华民族的民族认同感、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深远影响和巨大意义,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枢纽”;突破了以往在研究过程中将抗日战争历史作为单纯的战争历史来研究的局限,而将其作为中国近代史中重要的历史阶段来把握,将中国的抗日战争放在世界的大环境和战后的长时段中进行考察,从而使读者对抗战有更全面的了解、更深入的认识和更准确的把握。

史料汇编

02

近代中国的战争史_近代中国战争历史_近代战争历史中国有多少年

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军事资料集(全100册)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编

金以林 罗敏 主编

2020年3月出版/69800元

ISBN 978-7-5201-6352-1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记录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抗战历程,呈现全民族抗战可歌可泣的历史图景,发扬中华民族伟大的抗战精神,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特编辑这套影印资料集。所编选的资料,主要为1945年以前出版的原版史料,以存世量较少、较为珍稀的官方出版物、内部文件为主,充分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作战情况,体现了身处抗战中的中国军民对于全民族抗战的认识与思考,其中很大一部分为标有“极机密”字样的内部印刷品,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本资料集以抗战军事为核心,但不拘泥于作战过程本身,还包括根据地建设、人民军队建设、游击战的战略战术、作战总结、对日作战战术、机密军情文献、军政文献、国防战略思想等与军事紧密相关的内容。全书内容丰富,对于深入研究抗日战争史具有重要文献价值。

03

近代中国的战争史_近代战争历史中国有多少年_近代中国战争历史

日本对华调查档案资料选编(50册)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编

2020年9月出版/29800元

ISBN 978-7-5201-6176-3

为落实国家档案局制定的《抗日战争研究中长期规划》,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纂出版《日本对华调查档案资料选编》。二档馆所藏日本对华调查档案资料数量较大,内容丰富,主要包括文化、产业、资源、交通、农业、经济建设、社会状况、人民生活水平等,分散在100余全宗1800余卷中。本书所选资料为日本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及其所属机构于1913年至1943年间在中国各地调查所得。调查范围从中国东北向华北、华中蔓延,直至全中国。全书含近2.5万页档案资料,按其调查机构分册梳理,即分满铁及其庶务部调查课、调查部、调查局、产业部、经济调查会、北满经济调查所、北支事务局调查室(部)、北支经济调查所、铁道总局等册,是学界研究日本侵华史、满铁史、中国近现代史不可多得的珍贵史料。

04

近代战争历史中国有多少年_近代中国的战争史_近代中国战争历史

日本生物武器作战调查资料(全6册)

〔日〕近藤昭二 王选 主编

2019年7月出版/4980元

ISBN 978-7-5201-4722-4

本书由近藤昭二、王选等搜集并整理,有利于进一步披露日本侵华战争期间使用生物武器的罪行。所搜集到的有关731 部队的细菌战档案资料和1994 美国国家档案馆、美国国会图书馆的资料,以及2007 年1 月IWG 公布的10 万页日本战争犯罪档案资料,就日本对华实施细菌战的意图、研制、实施等问题展开研讨。同时,对战后盟军的调查、美苏两国的博弈、美军接收的有关细菌战资料的下落以及日本国内731 部队、细菌战资料追索新动向等问题,展开了系统性的追踪调查。资料中还包括细菌部队有关人体实验的报告等,揭露了日军的残忍暴行。

中文专著

05

近代中国的战争史_近代中国战争历史_近代战争历史中国有多少年

剑拔弩张的盟友

太平洋战争期间的中美军事合作

齐锡生 著

2020年8月出版/138元

ISBN 978-7-5201-6685-0

太平洋战争爆发及中美建立军事同盟关系,不但使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和西方强国形成实质性的政治军事合作关系,而且在抗日战争的最后四年中,帮助中国从一个在生死边缘挣扎的半殖民地国家跃升为世界四强之一。这个变化如何产生?其过程有怎样的特色?中美两国处理同盟关系的基本态度有哪些不同?二者之间的互动行为对于同盟关系的效率产生何种影响?

06

近代战争历史中国有多少年_近代中国的战争史_近代中国战争历史

抗战变局中的华东

吴敏超 著

2020年5月出版/89元

ISBN 978-7-5201-6616-4

抗战变局中的华东,处于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并存,汪伪政权、国民党政权和中共抗日根据地政权并立的复杂状态。本书利用海峡两岸大量一手档案,力图从军事史、政治史和社会经济史各个层面,展现中共抗日力量在华东敌后的崛起、发展和坚持,以及全面抗战前期国民党军游击战的兴起和战争中后期的走私、疲沓与各自为政,呈现战时华东地方社会经历的关键性变动和诸多日常性面貌,考察芸芸众生在严酷的战火中应对苦难、努力生存的生命历程。

译著

07

近代中国战争历史_近代战争历史中国有多少年_近代中国的战争史

“民主”与“爱国”

战后日本的民族主义与公共性(全2册)

〔日〕小熊英二 著

黄大慧 李丰 王娟 彭程 译

黄大慧 审校

2020年8月出版/198元

ISBN 978-7-5201-6401-6

本书运用了庞大的史料,采用建构主义的方法论,考察了战后日本关于民族主义和公共性的言论,梳理了日本从战败到1970年代初的变迁,对左、右翼思潮对“民主”、“爱国”的表述进行分析,论述了战后日本民族主义的形成与特点。本书史料几乎涵盖了日本战后所有的政治学者、政治党派、政治运动的观点,不仅探讨了丸山真男、大塚久雄、竹内好、吉本隆明、江藤淳、鹤见俊辅等战后知识分子的思想,还涉及了宪法问题、旧金山媾和、战后史学运动、战后教育运动、安保斗争、全共斗运动等领域,是全面了解战后日本政治思想的发展、流派不可多得的学术佳作。

08

近代中国战争历史_近代中国的战争史_近代战争历史中国有多少年

战场之外

租界英文报刊与中国的国际宣传(1928~1941)

魏舒歌 著

魏舒歌 李松蕾 龙伟 译

2020年5月出版/79元

ISBN 978-7-5201-6325-5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抹不去的一道伤疤。当多数研究者将目光投向九一八事变以后的山河沦丧时,却不知战火已然在新闻界弥漫。本书是第一本全面研究中国政府在中日危机与战争初期,同日本争夺话语权的专著。作者通过租界区英文报纸着重考察了中国政府如何在国际宣传资源极其匮乏、政府派系纷争不断的情况下,逐步建立起统一的国际宣传系统。

09

近代中国的战争史_近代中国战争历史_近代战争历史中国有多少年

少数给中国的飞机

飞虎队的诞生

〔美〕尤金妮·巴肯 著

张洁 译

2020年4月出版/69元

ISBN 978-7-5201-6181-7

一部打破神话的历史学佳作。美国的援助如何帮助中国建立空军的历史被双方的诸多神话所围绕。……尤金妮·巴肯详实说明了战时的商业动机和政治操纵如何影响了中国空军部队的发展。这是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上一个重要事件有力的、以深入研究为基础的叙述。

10

近代战争历史中国有多少年_近代中国战争历史_近代中国的战争史

日本陆军的轨迹(1931~1945)

〔日〕川田稔 著

韦平和 译

2020年2月出版/59元

ISBN 978-7-5201-6005-6

日本陆军以九一八事变为契机,推翻了一直推行国际和平协调外交、在国内也比较稳定的政党政治。它是怎样逐步走向侵华战争,然后对美开战,走向太平洋战争的?领导这个时期日本陆军的永田铁山、石原莞尔、武藤章、田中新一等人,持有什么样的政治军事构想?本书的焦点就在于此。

11

近代中国的战争史_近代战争历史中国有多少年_近代中国战争历史

现代的异化

日本陆军史(1878~1945)

〔日〕户部良一 著

韦平和 孙维珍 译

韦平和 审校

2019年5月出版/59元

ISBN 978-7-5201-4668-5

在明治时期因军纪严明、遵守国际法等而在国际上受到很高评价的日本陆军,却在昭和时期因虐待俘虏、杀害平民等而臭名昭著。曾经走在时代前列的日本陆军为什么会异化成反现代的象征呢?日本防卫大学教授户部良一以“现代化”与“异化”为关键词,力图在历史的连续性中解明这一谜团。作者通过大量的文献梳理,详细介绍了1878~1945年日本陆军的情况。

12

近代战争历史中国有多少年_近代中国的战争史_近代中国战争历史

南京大屠杀

日军士兵战地日记

〔日〕小野贤二〔日〕藤原彰〔日〕本多胜一 编

刘峰 译

ISBN 978-7-5201-5714-8

2019年11出版/88元

本书收集了参加南京大屠杀的19名日本士兵的战地日记,这些日记都是日本军人自己书写的阵中生活及战争、行军情况,真实地记录了这些日本军人从一个普通的农民应征入伍,到变成杀人不眨眼的刽子手的心灵历程,再现了南京大屠杀那段残酷的历史。

论文集

13

近代战争历史中国有多少年_近代中国的战争史_近代中国战争历史

中日历史认识共同研究报告(战前篇)

中日战争何以爆发

汪朝光 于铁军 主编

2020年5月出版/118元

ISBN 978-7-5201-6500-6

2016年3月,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和日本笹川和平财团共同启动“历史认识与中日关系的未来——中日有识者的战略对话”研究项目,力图通过中日学者共同考察中日关系的历史,就1931~1945年中日战争的原因及背景,以及战后中日关系的发展状况达成一定共识,然后在双方关于历史认识的共识基础上梳理两国面临的现实问题,并就未来中日合作关系进行探讨。本书为该项目第一阶段研究成果的汇编,计有中方学者执笔的七篇文章和日方学者执笔的八篇文章。

14

近代战争历史中国有多少年_近代中国的战争史_近代中国战争历史

近代台湾史研究的新进展

纪念抗战胜利与台湾光复7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全2册)

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史研究中心 主编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台湾史研究室

中山大学历史学系 编辑

2019年5月出版/298元

ISBN 978-7-5201-4588-6

2015年10月24~25日,纪念抗战胜利与台湾光复7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广州举行。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民主自治同盟中央委员会、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中山大学联合主办。来自中国大陆、香港、台湾及加拿大、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130余位专家学者及新闻出版界人士参会,提交论文80多篇。本书即为此次研讨会论文选集。

策划:石 石

上一篇: 近代中国是怎样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下一篇: “太平天国与中国近代化”学术研讨会综述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