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鼓励同学们积极参与社会调研活动,我校每年都会举办“大视野·微观察”返乡社会调研活动,让同学们以返乡为契机,深入家乡开展调研教育实践活动,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
在第十三期“大视野·微观察”返乡社会调研活动中,秘书学系21级学子陈辉远、杨雨蒙与其他三位文学院的同学的调研课题——《新媒体时代大学生视频化阅读情况的调研》获得了一等奖的荣誉。
小编直达一线,采访到了课题负责人陈辉远、课题组成员杨雨蒙两位同学,让我们来听一听他们的调研过程和心得吧~
两位受访同学的合照
Q:两位同学当初是抱着怎样的想法参加这个活动呢?
陈:走出学校进行社会调研是我一直想做的尝试,恰好学校有这样的一项社会调研活动,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所以我便报名参与了。
杨:我的想法比较简单。因为上大学以来从来没有参与过课题研究,就想借这次机会参与到课题研究中进行尝试。在过程中尝试进行一些思考、做一些研究工作、积累一些研究经验和社会阅历。恰好陈辉远同学,也就是本组组长对我进行了邀请,我感到十分荣幸,便欣然加入课题组。
Q:为什么会选择这样的调研课题呢?
陈&杨:我们课题组的成员都来自中国语言文学大类,对“阅读”这一话题有着共同的兴趣和热情。因此,我们在选题时就一致决定要围绕“阅读”展开我们的调研。
在确定具体方向时,我们进行了多次的头脑风暴,成员们各抒己见,最终将目光聚焦在了B站这个新媒体平台上。我们发现B站发布的报告中提到了“读书类视频”的快速增长,这引起了我们的兴趣。我们在张轶楠老师的指导下,确定了本次调研课题《新媒体时代大学生视频化阅读发展情况的调研》。
Q:可以分享一下你们的调研的过程以及及调研的方法吗?
陈:这次调研的过程涵盖了选题、调查选题研究现状、确定调查重点与相应的调查方法、开展调研、整理成文、修改文稿6个步骤。
杨:这次调研中我们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针对性访谈的方法,调查大学生对于视频化阅读的了解、使用情况及认可程度,深入挖掘“视频化阅读”背后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和认知机制。
Q:调研过程中有出现什么令你印象深刻的事,或者是有遇到什么困难吗?当时是怎样的解决的呢?
陈:在调研过程中,有一件事让我印象深刻,也让我很感动。那天是元宵节,我在企业微信上发放问卷时,有一位陌生的学姐认真地填写了问卷,还给了我们一些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并祝我们元宵节快乐。学姐给了我很大的鼓励和支持,十分感谢她,同时也感谢所有帮助过我们的同学。
杨:我觉得调研过程中数据的整理和处理是比较困难的。我们的基础数据十分冗杂,将基础数据处理成可以体现调研结果的可理解数据,整体的工作量较大,需要应用一些较复杂的excel算法。我们当时的解决方法是将数据分类整理、依次处理,并在网络上查找学习相关处理数据的公式函数。最终我们处理好了数据,并依据数据得出了相应的结论。
Q:可以分享一下你们在此次调研中的收获吗?
陈:经过本次调查,我们不仅收获了对该课题的认识,也提升了对社会调研的认识。社会调研并没有那么遥不可及。我们可以从专业、兴趣、当下现状出发寻找身边发生着的、有意义的社会现象。随后针对其特点开展相关调研。
杨:研究课题不仅让我们学到了一些新的技能,也锻炼了我们的批判性思维,提高了我们深入思考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这让作为学生的我们在“读万卷书”同时,也能“行万里路”。
Q:最后可以给想要参加该活动的同学一些建议吗?
陈&杨:我们给同学们以下三点建议:
1. 合理建构调研队伍。调研队伍的成员应该具备相关的知识和兴趣,能够分工合作,互相配合,共同完成调研任务。
2. 确定选题的时候可以选择“头脑风暴法”,抓住每一个组员提出的小建议,然后综合各种建议,找到最符合调研目的和条件的选题。这样可以充分利用每个组员的思维和经验,避免思维定势和盲目跟风,提高选题的质量和创新性。
3. 做好合理的调研规划,明确调研目标、内容、方法、步骤、时间、预算等方面,制定应对可能出现的困难和风险的措施,提高调研的效率和效果,避免浪费资源和时间,保证调研的顺利进行和成功完成。
通过陈辉远、杨雨蒙两位同学的分享,我们了解了两位同学参与社会调研的过程和收获,也感受到了他们的热情和认真。希望他们的经验和建议对想要参加社会调研活动的同学可以有所参考和帮助。
社会调研对于我们秘书学学子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社会调研不仅可以让我们了解社会现状和发展趋势,还可以培养我们的沟通协调能力和公共关系能力,拓宽我们的视野和知识面,增强我们的专业素养。
第十四期“大视野·微观察”返乡社会调研将于近期启动,小编也号召各位能踊跃报名参加,在“读万卷书”时“行万里路”,练就过硬本领。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也是一个挑战自我的机会。希望大家能够抓住这个机会,利用假期时间,走出校园,深入社会,开展有意义的社会调研活动,为自己的专业学习和个人成长增添一笔宝贵的财富。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