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四省联考历史25分题个人解析

四省联考历史25分题个人解析

四省联考历史25分题个人解析我把自己坑了

这第1问就把我整懵了……

做材料题一般先看问题,然后带着问题分析材料,这样才具有针对性。

然而问题设置就不按套路出牌。传统设问大都要求我们根据第几个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第1问一上来就让结合所学知识,关键是我们对题目的理解还把握不定,因为是古文……题目都看不懂,我又能结合什么知识呢?

第1问先搁置,停留太久只会浪费宝贵的时间。反正都要看材料,先把所有问题看完。第2问概括三人观点的相同点,第3问分析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如何弥补中国传统史学的不足。这两个题目倒是很明确,但是需要通读三则材料,偏偏前两个材料又有古文。

学生觉得难度大,就难在看不懂题目和材料。而作为教师,我们可能忽视了课标里规定的两门选修课程——《史学入门》与《史料研读》。

课标说:“历史选修课程是在必修课程和选择性必修课程基础上的进一步延伸,通过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的学习,强化学生的史学专业基础。”

我从未想过要给学生讲解系统的史学理论知识,我只是偶尔给学生普及何为第一手史料、孤证不立这些基础的史学常识,而设问却要求结合所学知识,也就是说,参加高考前,学生应该懂得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解何为历史研究的意义,掌握历史研究的主要方法,学习中外史学的优良传统……

这是2021年全国乙卷第41题,其材料均来自史学史专著,可见在高考中就已经体现了新课标对选修课程的要求。

那时我对新课标的学习还停留在学科核心素养,还在研究这道题考查什么知识点,可是查遍所有新教材,也只能从时空的角度确定它的知识点范围,可是这个知识点,你会疑惑它咋这么考?

可以说我已经落伍了。高考改革倒逼我进行思想革新。

行文至此,我还未看参考答案。对于材料题,我坚信每句话都有其深意,我会按照自己的解题方法,逐句分析,看看我能做到什么程度

第1问把握不准,先搁置看第2问: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司马光、章太炎和翦伯赞三人观点的共通之处。

①司马光编著《资治通鉴》,坚持“据其功业之实而言之”。

关键词“功业之实”,是指司马光忠于事实的治史态度,这与历代史学大家推崇的史德一致。

②司马光治史,不大究天人之际,而始终注意人事,区分人物的贤奸善恶。

天人之际:天人关系,天道与人类社会之间的联系,可以延伸为事物发展的规律。司马光的研究内容以人事为主,关注人物评价,对于人类社会的演变规律则不太重视。这是司马光史学研究的短板。

③《资治通鉴》中记述各种人物,无论是君还是臣,都视其修心治国、立身处世如何,而论其善恶得失。

这里点出了司马光对人物的评价标准:儒家价值观。无论君臣,一视同仁,也说明他不畏权威,只看事实。

④“穷探治乱之迹,上助圣明之鉴。”

这是司马光治史的目的,尽力探究治世与乱世的事迹,是为皇帝治理天下做参考。以史为鉴,这是众多历史学者的看法,但是司马光把治理天下看成是皇帝的专属,没有看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他的历史局限。

⑤于史实,“专取关国家兴衰,系生民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者为编年一书”。

这是对上一句话的补充。出于目的需要,司马光选取的史实内容主要涉及国家兴衰与民生好坏,好的经验可以效仿,不好的则要引以为戒。这可能也是司马光的局限,虽然忠于史实,但史料的选取较为主观。

①章太炎认为,“夫读史之效,在发扬祖德,巩固国本”,若“人人以旧史为不足信”,则“国之本实蹶也”。

章太炎认为读史的作用(目的)在于发扬先人的功德,巩固国家的根本。若人人都以为过去的历史不可信,那么国家的根本就会动摇。把治史与国家安定联系起来,这是章太炎与司马光的共同之处。

②如我学人,废经不习,忘民族之大闲(防),则必沦胥以尽,终为奴虏而已矣。

依然是强调读史的重要性。不学史,整个民族将沦为(他国)奴隶。章太炎是中国近代革命家,这时出现“民族”二字,说明民族意识正在觉醒,这与近代民族危机加深有关(受现实因素影响)。

③民族主义,如稼穑然,要以史籍所载人物制度、地理风俗之类为之灌溉,则蔚然以兴矣。

章太炎参加过同盟会,受过三民主义的影响,因此这里的“民族主义”不单指民族主义思想,也可能是指推翻满清封建统治的革命运动。章太炎主张用历史来培养民族意识,推动民族革命发展。史实选择以人物制度、地理风俗为主,这与司马光不同。

④不然,徒知主义之可贵,而不知民族之可爱,吾恐其渐就萎黄也。

必须要用人物制度、地理风俗的史料来推动革命发展,因为这些东西是中国本土的,而各种各样的“主义”则来自国外的经验。“主义”固然可贵,但不重视本民族的历史,就不懂本民族的特色。完全嫁接他国“主义”,可能会导致革命运动的失败。章太炎强调民族文化传统在革命中的重要性,主张史学为现实政治服务。

⑤孔氏之教,本以历史为宗。

结合上面的分析,此处的“历史”应该是指中国的文化传统,包括政治文化、民族特色、地理环境等众多内容。这句话的意思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向来主张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在传承文明的基础上,与时俱进,推陈出新。比如孔子面对春秋乱世,希望恢复周礼,同时也主张制度随时代变化而有所改良;孔子编订《春秋》,也是为了能从历史中寻找出路。

我们也可以从儒家的发展历程来举史实,比如董仲舒结合法家、道家、阴阳家的理论创建新儒学体系,更加符合大一统的时代需要;唐宋儒学家以复兴儒家为己任,兼容佛道两家的思想,建立起宋明理学;黄宗羲、顾炎武等思想家也从先秦儒家的思想中寻找理论来源,抨击封建专制。

还可以从国家制度的角度来谈,比如在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中,加强中央集权一直是其演变的动力,县一级的稳定性最强;赋税改革中,明朝的一条鞭法、清朝的摊丁入亩都继承了唐朝两税法“惟以资产为宗”的理念;民族政策上,历代中央政府都体现了因俗而治的特点;当今中国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也是源自中华文明“以和为贵”“协和万邦”的思想……

⑥宗孔氏者,当……取前王陈迹可以感怀者,流连弗替。

这里又提到了史实的选择,“前王”不应该理解为前代的君王,因为章太炎本身是革命党人,所以“前王陈迹”应该与上一句的“历史”内涵一致。尊崇孔子理念的人,应当从历史中选取有所感触的史实,将其保存下来。主张史料是有选择性的,为现实服务。

①伯赞同志说,过去,在反动统治下,写历史文章就像制造炮弹,总想使它具有尽可能大的打击敌人的威力,总要千方百计地把历史同政治斗争的需要直接联系起来。

历史文章堪比炮弹,强调历史的重要性;“总想使它尽可能”,“总要千方百计”,可见当时的历史研究存在夸大的主观成分;“历史同政治斗争的需要直接联系”,主张历史为现实政治服务,这与司马光、章太炎的观点一致。

②这在当时是必要的。因此,有时候就以古喻今……

这里的“必要”指的是历史研究中存在夸大现象。在特殊情况下,无论是史料的选择,还是史料的解读,可以允许主观倾向,以古喻今,为现实服务。

③他认为解放后社会条件起了根本变化,马克思主义成为指导思想,因此,可以也应当对历史科学提出更严格的要求,坚持斗争精神而又避免出现过去的毛病,这样才能使历史科学繁荣起来……

历史研究随着社会条件的变化而变化。马克思主义史学应该摒弃过去反动统治下的主观倾向,恢复实事求是、去伪存真的史学优良传统,同时也要坚持斗争精神,继续为现实服务。“这样才能使历史科学繁荣起来”,说明马克思主义史学有助于克服过去的史学研究主观局限。

④他反复强调,要使历史科学具有战斗力,能够不断地战胜非无产阶级思想,首要条件是严格按照历史实际来分析和研究历史,切忌削足适履。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所以翦伯赞主张历史科学要为无产阶级服务,服务主体不同于司马光。唯物史观不同于唯心史观,强调历史研究要尊重历史事实,实事求是,全面客观,不能凭主观需要来挑选史实,“裁剪”历史。

第2问共8分,至少保证4点。梳理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找到三人观点的共同之处有:

①研究态度:历史研究应该基于历史事实,实事求是;

②研究意义:历史研究对国家兴衰、民族存亡至关重要;

③研究目的:以史为鉴,为现实政治服务;

其余内容则根据所学知识进行补充:

④研究背景:历史研究反映时代问题。(司马光编《资治通鉴》与当时北宋的崇文环境和统治危机有关;章太炎在民族危机之际把读史与民族兴亡联系起来;翦伯赞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同反动统治作斗争。他们都受时代影响,反映了时代的呼声。)

⑤研究作用:历史研究具有传承文明、教化民众的作用。(章太炎以历史来培养民族主义、爱国情怀,翦伯赞用历史唤醒无产阶级的斗争精神,都能体现教化作用。历史研究也能传承文明,总之,尽可能地寻找共性。)

第1问:以具体史实说明“孔氏之教,本以历史为宗”。

我在分析文本的过程也有了思路,此处的“历史”应该是指中国的文化传统,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自然地理等众多内容。一共10分,安排5点比较保险。梳理如下:

①孔子面对春秋乱世,推崇西周的制度,主张以德治国;

②孔子编订《春秋》,从历史中总结得失,寻找出路;

③董仲舒以儒学为本,结合法家、道家、阴阳家的理论创建的新儒学体系,更加符合大一统的时代需要;

④黄宗羲、顾炎武等思想家从先秦儒家的思想中寻找理论来源,抨击封建专制;

⑤明朝的一条鞭法、清朝的摊丁入亩都继承了唐朝两税法“惟以资产为宗”的理念;

⑥历代中央政府的民族政策都体现了因俗而治的特点。

第3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对中国传统史学的改造。

本题要求指出马克思主义史学的进步之处,我们应该对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有所了解,再结合材料中传统史学的局限进行针对性作答。一共7分,至少3点。梳理如下:

①研究内容:传统史学关注人类社会的历史现象,马克思主义史学则透过现象探究人类社会发展的本质规律;

②史实选择:传统史学根据研究目的片面地选择史实,具有主观倾向,马克思主义史学追求在全面了解史实的基础上得出客观结论;

③历史评价:传统史学以儒家价值观为评价标准,马克思主义史学以唯物史观为指导,更加科学;

④服务主体:传统史学受儒家思想影响,服务于统治者治理国家的需要,马克思主义史学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为人民群众服务。

激动人心的对答案时刻终于来了!

除了第1问与我想法不同,另外两问还是答到点了

打脸没那么严重。没想到答案字数这么少,而且每点的分值也不按常理出牌。

本题主要考查选修课程《史学入门》和《史料研读》。目前官方并未出版选修课程的教材,学校可根据课标要求自主选用、改编或新编教材。新编一本选修教材对老师的要求太高了,而且学校事情也比较多,难度很大。

2021年8月,“历史园地”公众号发布了有关选修课程的教材,是安徽省肥东第一中学唐宏胜老师自主编订的。

2022年8月,江苏地区根据新课标出版了三本历史选修教材,分别是《史学入门》、《史料研读》和《历史探究》。孔夫子旧书网就这一套,已经被买走了。拼多多、京东只有《史学入门》。

排版、每课的页数与统编版教材差不多,内容上还不清楚。

再看一遍课程标准,发现课标在《史料研读》模块给出的教学示例,素材正好是《资治通鉴》!

上一篇: 大型教辅测评第4弹:高中历史教辅排行榜——兼谈历史学习的策略
下一篇: 2020-2021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及答案汇总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