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笔者与县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员李学娃、丁红伟、赵俊峰在县城西关街实地采访调查中,在当地居民家中发现残碑及石匾各一。一为清宣统二年(1910年)山西绛州张掌卿的残碑一通,另为民国甲戍(1934年)“张公祠廉泉茶亭”石匾一方。清同治三年《郏县志》杂事志祠墓中有载略述:郏县旧有张公祠两处,第一处是为清顺治年间郏县县令张笃行所建,张笃行“山东章丘人,进士,顺治三年任,有风力,兴利除害,爱士知人,所识拔,皆显贵。升礼部主事,祠建东门内。”第二处是为康熙年间郏县知县张震维而建,张震维“江南吴县人,监生,康熙二十年任,修南城楼,立社学,祀名宦”。祠在东关外,两祠遗址早己不存。此张公祠是目前在郏县域内新发现的第三处张姓祀祠存在的佐证实物。
郏县修志止于同治三年以后,由于清末、民国时期豫西一带盗匪丛生,战乱频发,造成时局不稳,郏县编纂《郏县志》修志间断,致使郏县自清同治朝以后,很多的文献史料留存而出现断层,直到1996年郏县系统地编纂出版了郏县有史以来较系统完整的编年史《郏县志》,但由于对那段历史缺乏完整资料,遗漏也是在所难免。为此,西关街这处张公祠为人不知也属正常,该祠惜于在民国年间被毁而不存,具体时间不详。
图一、邑候张铨三功德碑残碑
该碑的上下部断残严重,己不可知原碑的实际数据和准确文字多寡及记述內容,残碑的最长处为92公分、宽63公分、厚16公分,碑右上书:公、印、三铨,字掌卿,山西绛州人。中书:□(邑)侯掌卿父台张大老□(爷),左落款书:宣统二年□孟夏月□□,最下方为众立碑人的名单,因损伤严重文字不能辩读。文中括号内文为笔者推断而标识,“邑候”在明清时对县令的称谓,“父台大老爷”是百姓对有名望的知县尊称,此碑应为张公祠內之物。
图二、1934年“廉泉茶亭”石质匾额
另一方石匾额为青石材质,规格长100公分;宽56公分;厚10公分。匾上书:“张公祠”、匾中:“亷泉茶亭”、匾中下书:白怀琛、段成功、孔宪怀、朱平章、于海源、陈文翰、王河清、王河汾、梁业信、常应宝、史树荃、王乃砺、张鸣志、张松栋、李鸿逵、李思贤、刘鸿猷、胡天性、徐铭鼎、张紫云、陈荫清、王德兴、马文烜等24人建亭记功名单,匾右书:民国甲戌冬月,匾左书:新绛马维駗倡建,中州梁秉南敬书。石碑、石匾额相互印证为原张公祠内之物,现均被妥善保存在当地居民某与某家中。
据西关街已九十岁高寿的牛凤仙老人讲述;幼时记得在山陕会馆的东邻有“张公祠”一处,后在祠内临路建茶亭一座,茶亭为六角造型,石料亭基,六根青石柱为支撑,上部石质构件内镶嵌“张公祠廉泉茶亭”青石石匾额一方,座此面南朝向大路,屋顶为木质承重结构,房顶复瓦,是一座典型的传统古典建筑。1944年5月上旬,日冦侵占郏县时,国民党的第一战区12军81师葛开祥部奉命固守郏县县城,5月3日下午至4日凌晨,进行了一场可歌可泣、气壮山河的郏县军民抗日阻击战。日寇当时将西城外的山陕会馆做为临时战地医院,日军多次将不治死亡的官兵尸体就近堆在东邻的“廉泉茶亭”内焚烧,最终大火引燃了上部的木结构,导致茶亭坍塌。次年8月日本投降后,被当地居民从废墟中找出该匾收存至今。
该碑右书:“三铨、字掌卿”(其余略)三铨者何人何能受众乡绅拥戴,并为其建生祀祠?笔者遍查有关资料,方得释疑。
三铨者姓张、字掌卿、号贵贡,(1870—1918)山西绛州今山西新绛县三泉镇吉庄村人,其父曾任职过介休县训导。张三铨少年时聪颖好学,15岁时以童子试于州,24岁乡试中举,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殿试于光绪戊戍科,登进士三甲106名,赐同进士出身,时年29岁。张三铨中进士后,在河南一带为官近20年,曾任鄢陵、郏县知县,民国元年(1912年)任郏县知事一年。他是清末最后一任郏县知县和中华民国首任郏县知事,史上承上启下任职于前后朝者并不多见。张三铨任郏县时,他勤政为民,秉公理事,执法严明,注重教育,政绩卓著,因而受到群众的拥戴,在宣统二年(1909年)众乡绅在县城西关“万里茶道”郏县段重要节点的“山陕会馆”东侧,特为他建造张公生祀祠一所,以彰其不朽。时隔25年后的甲戍年冬(1934年),郏县乡绅20余人在张公祠前建“张公祠廉泉茶亭”一座,茶水免费供过往的商人、行人饮用。
图三、1921年荣昌火柴公司同人合影
张三铨任职期满回乡后,抱实业救国之志,在民国四年(1915年)与邻县闻喜人段捷三、又名段连岑,二人商定联手在九原山下窑头坡创办“荣昌火柴公司”。段捷三在24岁时任河南开封“豫泉官钱局”总经理,32岁时因辛亥革命爆发,官钱局改组被革职回乡。张三铨、段捷三的动议一拍即合,就立即着手购置火柴厂的生产设备及原料,其设备和火柴原料从日本购进,配药技师也从日本聘请,招聘生产工人三百多名。于当年八月正式投产,投产后火柴厂日产“卧牛牌”、“火炎驹”牌火柴100多箱,不久即获巨利,开创了晋南民族工业的先河。在国内业界造成广泛的影响。
图四、荣昌火柴公司生产的“卧牛牌”火柴火花商标
民国二十年(1931年)当局财政部为抵补取消厘金,对火柴开征统税,加之蒋介石与阎锡山“中原大战”造成晋钞贬值,火柴税金增高十三倍之多,导致公司连年亏损,濒临倒闭。后借贷5万元资金注入,才恢复了元气。1934年陕西省当政规定该省内五年免征火柴税,公司将部分机器迁至陕西省华县,更名为“奉昌火柴有限公司”。后因抗战爆发,由于日军严格控制原材料和半成品停供,海外材料来源中断和资金短缺,无法维持生产,公司遂告停工,至抗战结束也未曾恢复经营。
张三铨先生其人治学有成、出类拔萃,他为官廉洁公正、福泽一方,为商创办实业、振兴国货,无愧为三晋大地的一代名人志士。
注:1996年版《郏县志》大事记中载:民国元年(1912年)11月26日知县改称为知事;1913年1月8日县衙改为县知事公署。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