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顶剧院,原名伯多禄五世剧院,位于澳门特别行政区风顺堂区岗顶前地9号。剧院昔日为澳门葡萄牙人的大会堂和土生葡人的聚会之地,是中国第一所西式剧院,于清咸丰十年(1860)落成。2005年7月15日,岗顶剧院作为澳门历史城区的组成部分,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岗顶剧院
咸丰七年(1857)3月,剧院筹建委员会成立,为纪念十九世纪葡萄牙国王伯多禄五世,这座剧院命名为“伯多禄五世剧院”。清咸丰十年(1860),岗顶剧院建成了主体部分。同治七年(1868),岗顶剧院落成。同治十二年(1873),在入口正面加建柱廊、拱廊及新古典主义的三角楣,至此岗顶剧院面貌初具。
俯瞰岗顶剧院
岗顶剧院平面呈长方形,长41.5米,宽22米,屋顶为中式坡顶,屋脊高为12米,屋檐高为7.5米。剧院外观为新古典希腊复兴风格,正立面为一面宽15.7米的罗马圆拱式门廊,门廊顶端以三角形山花收结,中央有象征音乐艺术的竖琴半浮雕装饰。其下则是由四组爱奥尼柱式倚柱组成的三个券洞,券洞宽约3米,而八条倚柱均长约6米,令立面看起来更为雄伟、高耸。
岗顶剧院正立面
三角形山花与门廊
与正立面不同的是面向岗顶前地之侧立面,其墙上连续开满九个宽2.45米的罗马圆拱式落地大窗,进一步加强屋面水平感的同时也表现出一种浑厚的气度。建筑整体以绿色粉刷,衬托墨绿色门窗及红色屋顶配以黄色为主调的周围环境,既和谐共处又突显个性。
侧立面
岗顶剧院内部平面作纵向布局,圆形的观众席前后布置了前厅及舞台,前厅中开三门,通向一层观众席,两侧开门通往侧廊。前厅高垂的古老水晶吊灯增添了庄重和浓郁的艺术气氛。
前厅
剧院的观众席与舞台装饰设计玲珑精致,具有欧洲剧院当时典型的设计风格,同时亦结合了澳门本地的环境,观众席呈蚬壳形排列,舒适宽敞。
剧院一层观众席与舞台
剧院两侧是可供休息的长廊,廊内的圆拱式落地大窗起到了较好的采光效果,同时延展视野,使侧廊看起来更加宽阔。
长廊
长廊内设有楼梯直达二楼观众席,此观众席为月牙形,依靠楼下十条排列成弧线的柱子支撑着。
楼梯
二层观众席入口
二层观众席与舞台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