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三月,偶然得闲,便去澳门闲逛。
初来乍到,走过口岸,看着公交车里的宣传广告,与周遭说着粤语的大爷大妈,我感觉这里和内地没大差别。不过居右的驾驶席、葡语的报站与随处可见的繁体字,还是带有浓厚的异乡色彩。
澳门的城建没有GDP那么光鲜耀眼,狭窄的街道,拥堵的车流,略显局促的民居,可以说是典型的两广城市老城区,只不过楼要更高些。
然而拥挤的大三巴,满满的发财车,倒也不经意地展现了它的富庶。
总的来说,澳门老城,适合在一个凉爽的工作日,约上三五好友,慢慢闲逛。
澳门历史城区,是由22座位于澳门半岛区域的建筑物和相邻的8块前地(广场)所组成、以旧城区为核心的历史街区。在第29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2005年7月15日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获得21个成员国全体一致通过,正式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为中国第31处世界遗产。
这22处建筑中,除了东望洋炮台(包括圣母雪地殿教堂及灯塔)这一个遗产点我没有参观,其余在本次旅行中皆有涉足。从北到南,简单说下我拜访的21座历史建筑。
1东方基金会会址
18世纪建筑,原为富商别墅,由于最早的屋主好养鸽子,故称“白鸽巢”。
会址北面是一座小公园(白鸽巢公园),里面有许多关于贾梅士的纪念建筑。这位贾梅士是葡萄牙最伟大的诗人,据说他的巨著《卢西塔尼亚之歌》(澳门译名《葡国魂》)就是在公园里的一个石洞中写成的。公园清幽静谧,阡陌丛生,有很多长者优游其中。公园西侧山崖有一个中国寺庙,供奉各路神仙,颇得中国传统信仰大杂烩的真传。
白鸽巢前地在会址旁边,广场的葡式地砖画讲述的就是《卢西塔尼亚人之歌》的故事。而广场上的这座钟,也是澳门著名地标了。
我很喜欢澳门街道名牌,蓝白搭配很是养眼,据说它们以葡萄牙瓷砖画艺术为蓝本。
2 旧基督教坟场与马礼逊教堂
这是一处新教教堂与墓地,在澳门比较罕见,毕竟葡萄牙人信奉天主教。但考虑到英葡两国传统友谊,又好像都能讲通。当天教堂里在拍摄影片,祭坛的彩色玻璃上写着“太初有道”,出自约翰福音。
3圣安多尼教堂(花王堂)
位于白鸽巢公园以南不远,17世纪的老教堂。过去很多澳门人及葡国人选择在圣安多尼堂举行婚礼,由于外国婚礼多数以鲜花装饰,因此华人亦称之为“花王堂”。目前教堂在大修中,现在做弥撒要到旁边的一个小教堂去。
4大三巴牌坊(圣保禄教堂遗址)
澳门最重要的地标建筑。教堂前壁形似牌坊,故而得名。前身是1640年完工的耶稣会修建的圣保禄学院天主之母教堂,1835年,一场大火烧毁了圣保禄学院及教堂,最终剩下教堂正面前壁、部分地基以及教堂前的石阶。
这座澳门最重要的建筑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宏大,不过遗迹保护做的还是可圈可点。游客可以走在玻璃上,观看脚下的遗址。教堂的纳骨堂与圣物储藏室也被改造成小博物馆,里面有一些比较有趣的藏品。
5哪吒庙
一座十九世纪建筑的供奉哪吒的寺庙,紧挨着大三巴,有人说它体现了中西文化交融,我觉得没啥看点。
6旧城墙遗址
位于哪吒庙旁边,是澳门旧城防体系的一部分,名义上是为了抵御荷兰人而修建的,现今只有一小部分保存下来。
7大炮台
位于大三巴旁边的小山上,以前是澳门城防的中心枢纽,现在顶层和小山被改造成公园,风景不错,还保存有棱堡和火炮。
炮台中央则落成澳门博物馆,面积不大,风格与深圳博物馆民俗展厅比较类似,尚属有趣,但不是必游之地。
周末的大三巴被游客挤满,人烟沸腾,喧嚣异常。我一路上见到排队二十多米的牛杂店,也见到四家手信连锁店开在相距不到200米的街区里。人山人海,其实挺影响参观体验的。
8玫瑰圣母堂
位于大三巴以南不远处,是一座十九世纪的教堂,与澳门所有教堂一样,里面是很安静舒适的,算是闹市里的一片净土。旁边有一个圣物宝库,忘记参观了。
9卢家大屋
玫瑰圣母堂附近,晚晴时建成的富商小楼,个别装饰不错,大体了了。
10圣母诞辰主教座堂
坊间俗称大堂,为澳门天主教主教座堂,可以说是澳门最重要教堂。旁边的小广场和小巷我很喜欢。
11仁慈堂大楼
位于议事亭前地,建于18世纪,以前是仁慈堂所在地,仁慈堂是葡萄牙特色的慈善机构。后来大楼被改造成药店和博物馆。
12三街会馆
位于议事亭前地附近,位置较为偏僻。修于18世纪末,最初是华人会馆,后来慢慢变成关帝庙,目前尚在使用中,但参观者寥寥,是我比较喜欢的一座小庙。
13市政署大楼
又名议事亭,议事亭前地即得名于此。是一座很有古典风范的小楼,内壁嵌着葡萄牙特色的青瓷砖,一些砖雕搭配其中。楼梯和内庭的小花园清秀典致,颇有雅趣。楼下是一个小博物馆,展示澳门渔业历史。
门前的议事亭前地是全澳门最拥挤的一片广场,仅次于大三巴门前的耶稣会纪念广场。我很喜欢它的喷泉和波浪状地砖,如果人少点就好了。
14圣若瑟修院及圣堂
议事厅前地向西,行走不到10分钟的上坡路,就到达岗顶前地。
这是一处小广场,一棵古树遮蔽全场,广场四周建筑配色以白绿为主,和谐统一,很有古朴气质。从岗顶前地开始,旅游人潮便消退下来,可以感受到一座带有葡国印记的南中国小城特有的静谧与优雅,当然,时不时经过的摩托车还是会扰人兴致。
广场旁边就是圣若瑟修院及圣堂,18世纪的建筑,现在是一所学校,貌似不能参观。样式类似大三巴,规模次之,故有“小三巴”之称。据说其培养了大批神学和翻译人才,具有重要历史意义。
15何东图书馆
位于圣若瑟修院隔壁,是一座19世纪修建的别墅,后来被改造成图书馆,目前仍在使用。小花园布景不错。
16圣奥斯定教堂
位于岗顶前地另一侧,主体建筑建于19世纪,名字取自那位写《忏悔录》的奥古斯丁。这里祭坛上的耶稣是苦路受难的造型,我是第一次见。
17岗顶剧院
位于圣奥斯定教堂对面,是一座19世纪修建的小剧院,据说是中国首处放映电影的地点。建筑不大,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闲逛起来挺舒服。
18 圣老楞佐教堂
由岗顶前地向南,穿过一条碎石铺就的狭窄小巷,不远处便是圣老楞佐教堂,即“风顺堂”,据说得名于当地葡国人会来这座教堂祈祷出海的亲人一路平安,后来的华人也延续了这一传统。教堂现存建筑主要建于19世纪,通体黄白色,典雅精致。
19郑家大屋
由圣老楞佐教堂向南,5分后到达一处小广场,即为亚婆井前地。旁边就是郑家大屋,它是中国近代思想家郑观应的故居。这座大屋占地面积极大,曾分租多户,据说高峰期住了70多户,共300多人。如今大屋已经变得空空荡荡,尚遗存个别比较有观赏性的小部件。其实我觉得这座大屋里展示的群居期间普通百姓的生活生产工具倒是更有趣,它们是一个时代的背影。
澳门的旅游景点里,一般会有说葡语的工作人员,他们中很多人相貌西化,肤色略黑,不知是不是当年葡国人后裔。
20港务局大楼
旧称摩尔兵营,略带阿拉伯风格,无法入内参观。
21妈祖阁
位于澳门历史街区最南侧,始建于16世纪,当然大部分现存建筑肯定没那么早。一般认为,澳门(Macau)得名于当时澳门人口中的妈祖庙的“妈阁”。可以说它便是整个澳门的起源之地。中国现存最早的摄影作品之一,便是1844年拍摄的妈祖庙照片。
这是一座不大的建在小山坡上的寺院,主要供奉天后与观音,建筑无甚新奇,山路上有少许摩崖石刻。
妈祖阁旁边有一座海事博物馆,是葡属时期修建的,免费参观。这座博物馆一半以上的内容是在讲葡萄牙辉煌的航海历史,与澳门在大航海时代的重要枢纽地位。馆内有很多帆船模型,还有一副早期澳门城防沙盘,令我大开眼界。此外这里还有一个比鱼市丰富不了多少的小水族馆,不知道用意何在。总体来说,我感觉它比澳门博物馆有意思。
22东望洋炮台
包括东望洋灯塔和圣母雪地殿教堂。在当处可俯瞰澳门半岛全景和珠江口的景色。这里我没有参观。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