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归纳|历史小论文示例(4篇)

归纳|历史小论文示例(4篇)

归纳|历史小论文示例(4篇)归纳|历史小论文示例(4篇)

历史与社会小论文1000_历史与社会小论文_论文历史社会小结怎么写

小论文示例:

1、党史:

中国共产党经过28年眼苦卓绝的斗争,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制度向人民当家作主的伟大飞跃,揭开了中国历史新的篇章,预示着中国一个崭新时代的到来。根据下面表格中的史实,阐述“中国共产党的28年”。

时间

历史事件(关键词)

1921年

中共一大的召开

1924—1927年

国民革命

1927—1937年

国共对立(革命道路)

1937—1945年

全民族抗战

1946—1949年

解放战争

1949年

开国大典

(提示:结合表格所示的史实和所学的知识,围绕“中国共产党的28年”这一论题,抓住“两合、三新”进行简要阐述。要求:阐述论题必须史论结合,不少于100字。)

示例:中国共产党的28年

1921年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开始领导中国的革命。1924—1927年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实现第一次合作,进行国民大革命,领导北伐战争,沉重打击了北洋军阀和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由于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共第一次合作失败。中国共产党吸取失败经验,成立自己的军队,并探索出符合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后,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再度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进行全民族抗战,并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1946年解放战争爆发,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解放军推翻国民党政权,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2、罗斯福新政,新冠肺炎,经济危机和福利国家

材料一:

1929年,美国经济大萧条。乳制品产量严重过剩,大量牛奶滞销。于是,农场主为了保证利润,把大量过剩的牛奶直接倒进密西西比河。对此,罗斯福政府大刀阔斧地实施新政,果断采用国家干预经济手段,使美国逐渐从经济危机的阴霾中走了出来。

2019年年底,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开来,2020年春,美国逐渐成为新冠肺炎疫情的“震中”。历史重演,根据美国最大的乳品合作组织“美国奶农”估计,进入4月以来,美国奶农们每天要倾倒1400万升牛奶。除了牛奶之外,其他农产品的浪费状况也同样惨不忍睹。对此,特朗普政府却“无心”抗疫,拒绝在联邦层面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反而寄希望于各州自行应对,不断营造“美国将迎来防疫美好结局”的虚假氛围,浪费了宝贵的抗疫窗口时间,导致经济大面积“停摆”,美国经济很有可能因此倒退3-5年。

材料二:

自2019年12月下旬武汉爆发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疫情以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迅速行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和部署,统揽全局,果断决策,全国一盘棋,从上到下全部行动起来,用3个月左右取得了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决定性胜利,维护了人民的生命安全。与此同时,面对疫情对经济的重创,中国政府精准施策,在严格防控疫情的同时有序推进复工复产。国际各界认为,中国复工复产非常及时,不仅有利于自身经济发展,也给世界经济作出了显著贡献。

阅读上述两则材料,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历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体现材料主题;史论结合,论述条理清楚,并在50字以上)。

示例:

观点:政府的危机处理能力与国家发展息息相关

论述:人类社会面临的危机无处不在,面对各式各样的危机,政府能否正确有效地应对危机,将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发展态势。

回顾历史,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德、日深受其害。两国政府不仅未从内部着手改革,反而将国内积攒的社会矛盾转嫁于国外,最终走上了法西斯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害人又害己。相比之下,美国政府却锐意改革,大胆创新,实施罗斯福新政,增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能力,建立起社会保障制度,不仅恢复了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信心,使美国经济开始缓慢复苏,而且为后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审视当下,面对2019年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美国政府重蹈胡佛政府的“自由放任”覆辙,任由疫情扩散。联邦政府不但没有及时出台行之有效掌控全局的措施,反而甩锅中国,推卸责任,最后导致美国民众怨声载道,经济发展停滞不前,大国形象严重受损。而同样饱受疫情之苦的中国,在新冠病毒出没之初,政府便迅速做出了应急反应,高屋建瓴,统筹安排,武汉全面封城,百姓居家隔离,口罩生产加班加点,对点帮扶立竿见影。在疫情初步受控后,中国政府又立足长远,着手复工复产,不仅遏制了国内经济崩溃的态势,而且也为世界经济的稳定发展贡献了中国力量,中国的大国形象也日益深入人心。

总结:古今对比,中美对比,政府应对危机的能力对国家发展的影响之大显而易见。因此,各国政府应当想方设法增强危机处理能力,以对国家发展有利。

3、改革开放

我们建立经济特区,实行开放政策,有个指导思想要明确,就是不是收,而是放。这次我到深圳一看,给我的印象是一片兴旺发达。深圳的建设速度相当快,盖房子几天就是一层,一幢大楼没有多少天就盖起来了。他们的口号是“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特区成为开放的基地,不仅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使我们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听说深圳治安比过去好了,跑到香港去的人开始回来,原因之一是就业多,收入增加了,物质条件也好多了,可见精神文明说到底是从物质文明来的嘛!厦门特区地方划得太小,要把整个厦门岛搞成特区……可以把周围地区带动起来,使整个福建省的经济活跃起来。厦门特区不叫自由港,但可以实行自由港的某些政策,这在国际上是有先例的。只要资金可以自由出入,外商就会来投资。我看这不会失败,肯定益处很大。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办好经济特区,增加对外开放城市》

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示例1】观点:实行对外开放有利于社会的发展与繁荣。

论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实行改革开放,设立经济特区,吸收外资,引进外国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明清时期的统治者盲目自大,并且为维护其封建统治免受威胁,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闭关自守,不与外国往来。这种政策阻碍了中外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使中国错失了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的机会,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综上所述,开放对社会经济发展有巨大推动作用。

【示例2】观点:经济特区的设立有利于中国的繁荣富强。

论述:经济特区的设立,可以增强同国外的经济技术的交流与合作,引进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有利于人才的培养和经济的发展;同时,随着物质条件的提高,社会治安等精神文明建设的进步,经济特区的设立也有利于世界了解中国,扩大中国的国际影响。因此,经济特区的设立有利于中国社会更好、更快地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利于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4、中美关系

材料一:美国著名传记作家罗斯·特里尔在《毛泽东传》中说:“从某种角度看,毛泽东和尼克松都有所获。中美双方结束了对骂状态,都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苏联再也不可能窃喜于北京和华盛顿互相没有接触了。……日本赶忙拥抱北京,并断绝了同台北的关系。

材料二:一位学者认为:“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如果没有中国同美国的关系正常化,也就没有70年代末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外开放’政策以及中国对外经济关系的蓬勃发展。”

材料三:2017年底美国内部就已经形成了战略共识:中国是修正主义国家,是主要竞争对手。中美关系的基本性质就变了,原先是既竞争又合作,现在以竞争为主了。

材料四:就像最高领导人多次强调的那样,中美两国关系好,不仅对两国和两国人民有利,对世界也有利。我们有1000个理由搞好中美关系,没有一个理由搞坏中美关系。

阅读上面四则材料请你就中美关系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历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体现材料主题;史论结合,论述条理清楚,并在80 字以上)

观点:中美两国合则双赢,斗则俱伤。

1942年中美等26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逐渐扭转珍珠港事件后美英盟军劣势,最终日本法西斯无条件投降,中美合作取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1950年中美两国在朝鲜战场上兵戎相见,结果美国第一次在没有胜利的情况下班师回朝。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美国扭转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劣势的局面并进而使苏联解体,而中国的改革开放得以顺利进行。而2017年美国将中国定为战略竞争对手,开始一系列的扼制中国发展的动作,结果美国至今仍处于疫情暴涨和经济衰退双重压力下。由此可见中美两国相向而行则能合作共赢,相互斗争则会两败俱伤,中美和睦相处既有利于双方,又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

历史与社会小论文_历史与社会小论文1000_论文历史社会小结怎么写

公众号快速找到所需资源,点☞

-THE END -

上一篇: 千校万岗职位等你来| 近期招聘汇总(第九期)
下一篇: 从正史修撰看民族交融的历史进程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