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跨世纪青年人才工程”和“跨世纪青年文明工程”的重要
组成部分;是参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促进教育改革的积极因素;是德育教育的重
要组成部分,是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健康成长的有效途径。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引导
青年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
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引导学生增强跨
世纪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充
分发挥学生的知识和智力优势,为人民群众生产和生活基本需求服务
培养学生的劳动观
念和奉献精神。为了进一步完善我院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机制,使这项活动走向规范化、
科学化和制度化,特制订本实施意见。
一、社会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和组织形式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指学生在假期和平时课余时间有组织地进行以科技文化服
务、社会调查、公益劳动、文明共建等为主要内容的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
深入城镇、乡村,开展社会调查和社会考察。深入
城乡各地、部队、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开展社会考察和社会调查活动,从而引导学生
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同时对社会和企业的发展献策献言。
.科技服务活动
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面向全城镇社区省、县乡的中小型企业、乡镇企业,结合所学
专业,发挥技术特长,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科技攻关、工程设计、科技成果推广、科技
咨询和技术服务等活动,使科学技术为现实生产服务。
.文化服务活动
深入城镇社区和贫困乡村,开展文化培训、科普讲座,法律宣传和咨询等活动,服
务社区和乡村两个文明建设。
4.
公益劳动和文明共建活动
(1)
立足校园,开展公益劳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学生事务等工作;
(2)
深入社区开展敬
老助残帮困服务、特殊家庭教育服务、社区事物服务社区公益事业服务等活动;
(3)
与企
业、部队、科研院所、农村、居民委员会等单位开展其它形式的文明共建活动。
社会实践活动的活动组织形式
.利用假期
学院统一组织的集中营队和分散集中营队活动。
.利用平时和假期学生个体在学校周围或家乡附近分散性地进行上述活动。
.课余组织开展志愿者社区援助活动。
.其它集中团队实践活动。
二、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基本要求
一
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要本着校内、校外相结合,平时和假期相结合,集中和
分散相结合.无偿和有偿相结合的原则。
二
在校学生都必须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根据我院具体情况,除平时的活动外,要求
本科生参加七次假期社会实践活动,累计时间不少于
50
天;另外,在校学生每年参加志
愿者活动的时间不少于
30
小时。
三、社会实践活动的考核和表彰
一
社会实践活动的考核
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每学期考评一次,其成绩计入学生德育课学分和学期操行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