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上午,“廿载·守望——绍兴非遗保护20周年成果掇英展”在诸暨展出。一张张图片、一幅幅剪影、一块块展板,向人们展示出20年来,绍兴人民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守护灿烂的历史文明所取得的一系列成就,展现出绍兴非遗五彩缤纷的气象、激活了旅游的蓬勃生机活力,描绘了与人民群众生活相融的鲜活场景。当天,首批省级非遗工坊、第三批绍兴市级非遗教学性传承基地授牌仪式,“非遗助力 共同富裕”,“越·有艺”传统体育、民俗项目展演、巡游,苎萝·非遗市集等一场场非遗活动在全市各地开展,让人们看到绚丽多彩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感受到文化和自然遗产的魅力,体验到绍兴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博大和精深,并让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连接现代生活,绽放出迷人光彩。
绍兴是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又是东亚文化之都,是“鉴湖越台名士乡”,是浙江的“罗马”,文脉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绍兴大地上流动的血液和活着的灵魂,是绍兴文化大花园里最鲜活、动人的风景。20年来,绍兴非遗保护工作始终与国家同行、与时代同步、与生活同在,在历届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始终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和“见人见物见生活”的保护理念,不断完善制度机制、强化保护体系、搭建传承载体、建设服务阵地,多措并举、多管齐下,努力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努力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当下生活、融入文旅服务,让传承不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焕发出时代生机与活力。
20年奋进 绍兴非遗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文化和自然遗产与绍兴城市血脉相连,水乳交融。它滋润着人们的心灵,陶冶着人们的情操,照亮了人们的生活。一万年前,于越先民就在此繁衍生息。万年历史的小黄山遗址、印山越国王陵、宋六陵遗址……丰富的文化遗址,为绍兴悠久的历史作出了最好的注释。舜象耘田、禹会诸侯等历史文化和传说故事,深深印刻在中华历史和文化的记忆中,流淌在中华文化的血脉里。会稽山中千年古香榧生机勃勃,绍兴大地古鉴湖、古运河深水静流。绍兴文化遗产遍布,文化名人星罗棋布,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人们生活相融相伴。绍兴如中华文化一座耀眼的坐标,令世人崇敬, 绍兴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照亮绍兴人的生活,成为绍兴安身立命之本。
20年来,绍兴市非遗保护工作走过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之路,书写了绍兴非遗传承发展的新篇章。2003年,绍兴非遗传承大幕开启。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绍兴市推荐申报的绍兴黄酒酿制技艺、大禹祭典、梁祝传说、西施传说、嵊州吹打、越剧、新昌调腔、绍兴平湖调、绍兴莲花落、嵊州竹编等10个项目入选,绍兴非遗一跃成名,全国嘱目。当年,绍兴成立了“绍兴市非遗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市县两级陆续设立了非遗保护中心,文旅主管部门内设有非遗处(科室),非遗保护工作纳入我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并给予相应财政经费保障。绍兴非遗保护机制制度不断健全,围绕着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传承基地等,绍兴依法依规陆续出台了相关认定与管理办法、代表性传承人补助办法等制度,成立了市县两级非遗保护专家库,还出台了相关整体性保护制度。2019年1月1日起实施了《绍兴古城保护利用条例》,2020年1月1日起实施了《绍兴市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出台了许多专题性制度,如绍剧振兴计划、传统工艺振兴计划以及《绍兴市黄酒保护条例》《非遗研学游认定要求》《非遗形象门店管理规范》等。去年,又启动了《绍兴市越剧传承保护条例》立法工作。
绍兴形成了由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和传承基地构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截至目前,国务院先后公布了5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绍兴市共有26个项目入选;浙江省人民政府先后公布了6批浙江省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绍兴市共有97个项目入选;绍兴市人民政府先后公布了7批绍兴市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计261个项目。县(市、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约650项。绍兴市共有21人入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绍兴市共有134人入选浙江省非遗代表性传承人;365人成为绍兴市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县(市、区)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约500人。
绍兴市目前已认定了生产性、教学性、展示性等各类市级非遗传承基地184家,认定非遗主题小镇和民俗文化村等绍兴市非遗旅游景区19家,认定15家乡村非遗体验基地,认定20家绍兴市非遗研学游基地,建设认定47家市级非遗工坊,建设完成非遗客厅2家、非遗形象门店20家。此外,还积极申报相关省级传承基地或载体,如省级宣传展示基地4家、省级非遗工坊9家、省级生产性保护基地14家、省级传承教学基地9家、省级非遗旅游景区9家、省级传统节日保护基地4家、浙江省传统戏剧之乡8个。
20年奋进,绍兴非遗保护始终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形成了融古通今、启迪未来、传承创新发展的独特非遗文化现象。
非遗融入生活 点燃城市烟火气
绍兴非遗融入火热的生活场景,活在城市里,活在人民群众身边,为城市锦上添花,为人们日常生活增添光彩。
每年春节之时,“祝福·绍兴古城过大年”系列活动都会红红火火地举行。古城满城古韵与千树灯花相映,温馨的年味与祝福的韵味相融,四面八方的游客纷纷来到绍兴,体验古城独特浪漫“活”起来的中国年味和烟火气。绍兴将鲁迅笔下风情演绎出来,活化为祝福过大年活动,并使之有吉祥健康向上的精神内涵,这是让鲁迅笔下经典和非遗文化融入百姓生活、让传统与时尚合二为一的创新创意。绍兴古城古韵和年俗年味不仅迷醉了海内外游客,也给生活在城市的人们带来了愉悦、温馨和幸福。绍兴还以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为契机,运用展览、演出、体验、互动、网络直播等多种方式,调动整合全市力量,营造传统节日氛围,让“端午裹粽子”“非遗中秋”“重阳节送戏”等融入生活、时尚场景,点燃城市烟火气。
绍兴是著名的戏曲之乡,越剧、绍剧、绍兴目连戏、新昌调腔、诸暨西路乱弹等5大剧种,绍兴莲花落、绍兴词调、绍兴摊簧、绍兴平湖调、绍兴宣卷等5大曲种,皆已入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此外还有绍兴评话、落地唱书等市级曲艺类项目。戏剧曲艺的保护工作,一直是绍兴非遗保护工作中重要一环。目前,各大剧种曲种都出现生机和活力,濒危剧种绍兴目连戏、诸暨西路乱弹赢得新生与发展,并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曲艺传承生态。这些剧种、曲种的表演队伍,活跃在城乡,为人们生活添彩。
绍兴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注重搭建非遗惠民服务平台,连续6年办好“水乡戏台周周演”活动。每周六下午,绍兴市文化馆定期组织绍兴莲花落、绍兴摊簧、绍兴评话、越剧、绍剧等地方戏剧曲艺专场演出,至今已共计举办300余场;已举办“越韵雅集”活动约50场,开展面向市民的非遗手工技艺体验课近300场。绍兴市文旅部门还注重做好非遗进校园、进社区、进景区、进农村服务,配置了戏曲展演、手工课程、讲座辅导等服务内容,通过点单配送的形式进社区、农村、文化礼堂实施精准服务。节假日期间,“绍兴有戏·街艺角”曲艺演出公共文化服务活动,让游客真切感受到绍兴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各景区还借助“非遗”资源优势,让更多的文化资源、要素转化为旅游产品。
绍兴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是绍兴非遗活化的亮点和特色。绍兴注重搭建文旅融合发展载体,认定19家首批绍兴市非遗旅游景区和16家首批绍兴市非遗研学游实践基地,编著推出了《流动的文化——绍兴非遗主题活动和非遗旅游景区导览手册》,开展非遗进景区暨“百工展百技”活动。借助旅行社的优势与资源,将非遗研学游基地融入到绍兴文旅线路中;举办绍兴市非遗研学与旅游对接推进活动,推进研学游标准化建设,先后出台实施《非遗研学游基地认定要求》和《非遗形象门店管理规范》等。全市联动开展“绍兴有戏——非遗兴乡大巡游”活动,为乡村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促进了乡村的旅游消费。绍兴创建“绍兴非遗客厅”,2020年8月28日首家“绍兴非遗客厅”在迎恩门风情水街面向公众营业,这里集合了全市30余项非遗资源,融展示、展演、展销、体验、培训、教学等多种功能于一体,是绍兴优秀非遗资源的对外展示窗口和服务阵地。非遗客厅探索非遗消费与旅游融合的成功经验,受到社会广泛关注。绍兴还打造流动的“非遗客厅”,精选非遗项目,将非遗客厅搬到绍兴马拉松活动中,搬到第六届非遗集市、国际人文交流周等文旅活动上。
一个个非遗景区,火了热了;一条条非遗文旅体验游线,人气暴涨;一个个非遗体验,魅力无限。非遗融入生活,激发了文化旅游活力,点燃了城市烟火气,也让人感受到了绍兴韵味、先贤智慧和文化精美。非遗在新的时代,滋养着人们的生活,迸发出无穷的活力,也让人感受到了绍兴文化的力量。
谱写非遗新篇章 逐梦“诗和远方”
踏着时代的节拍,绍兴非遗在保护中发展,在传承中活化,在融合中创新,与现代生活相融相伴,涵养出一个城市鲜活的生活方式和更加深沉的文化自信。
绍兴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局长胡华良告诉记者,文化是绍兴城市的底色,蕴含绍兴未来发展的强大动能,在新的前行路上,我们更要汲取传统文化养分,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为绍兴社会经济发展赋能。我们将进一步夯实保护非遗体系建设根基,加强非遗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强化非遗传承人、保护单位、传承基地等服务工作,不断完善制度建设,加倍努力,以扎扎实实的行动,形成非遗永续传承发展的良好社会生态;进一步提升非遗保护服务中心的服务水平,让非遗在打造“重要窗口”,助力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等中心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绍兴将进一步深化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工作,扩大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推荐目录;推进非遗项目保护主体与旅游景点景区的对接合作,大力推进非遗融入旅游空间,拓展非遗主题景区创建,开发设计出更多的非遗特色旅游线路;引导更多的项目传承人参与其中,向游客讲好非遗故事、开展非遗展演、创作文创产品等;绍兴正大力推动非遗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把优质丰厚的非遗资源,转化成可供欣赏、体验、消费的文化服务或产品,着力推动打造文旅融合特色IP,拓展非遗实践方式、增强非遗传承实践活力、推动非遗系统性保护、丰富旅游产品;不断赋予非遗时代特色,构建非遗新的场景,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谱写出新的篇章,促进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胡华良表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绍兴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推进文化创新的自觉性达到了新的高度。绍兴文旅人坚决扛起新的文化使命,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守正创新,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深化非遗与旅游及相关产业深度融合发展,逐梦文旅融合的“诗和远方”,以更宽阔的视野,深耕文旅融合地,打造最佳旅游目的地,走出文旅融合星光灿烂的新境界。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