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之神勇,千古无二。
四海八荒(四海八荒指什么意思)
项羽的勇猛,可以说是古代武将的上限。
除了项羽之外的任何一个武将,都担不起“霸王”二字。
项羽的成名之战是巨鹿之战。
项羽带领着五六万楚军,破釜沉舟,置之死地而后生,九战九捷,打得四十万秦军全线崩溃。
这时候的项羽,只有25岁。
那些古代名垂青史的名将,一生功业高光,都是在而立之年以后才取得的。
大多数人的战绩,都得在四十之后了,当然霍去病这个“汉武限时外挂”除外。
而项羽巨鹿之战的时候,才不到25岁呀,就能正面打翻一个帝国,称霸天下。
光是巨鹿之战已经足矣让后世兵家武将仰望了,但是项羽还有更猛的战绩,彭城之战。
项羽率三万铁骑奔袭千里,打得刘邦五十万联军抱头鼠窜。
刘邦逃跑的时候身边只有十几人。
在战场上,仅仅张大眼睛一瞪,敌将就被吓得胆战心惊,逃回营中,不敢出战。
这才是天生的“王霸之气”,这样的事,项羽做到了。
如此骁勇霸气的项羽,也有垓下之围,四面楚歌。
据史记项羽本纪记载,乌江突围战中,项羽所部仅剩二十八名骑兵。
赤泉侯杨喜为汉军骑将,率本部精锐骑兵疾追不舍。
项羽眼睛一瞪而厉叱之,竟吓得杨喜人马俱惊,几乎跌下马来,其部连续退避数里。
项羽驰骋纵横,斩汉军一都尉,杀数十近百人,突围到乌江。
项羽与乌江亭长相会,后拔剑自刎,留下了“不肯过江东”的千古绝唱。
江山美人,都败在此地。
在楚汉争霸那段历史,如果说谁能跟项羽比划比划,只有兵仙韩信。
韩信一生历经大小六十余战,从未一败,二十几岁就能率领千军万马,吞六合,扫八荒。
我们不知他这一身本领从何而来,只能感叹他的天纵英姿。
韩信少无行,靠寄食为生,后来下乡亭长不再豢养他。
韩信便做些零碎可笑的东西谋生,比如钓鱼。
在这期间经受了漂母的一饭之恩,韩信感激得泪眼朦胧,发誓以后发达了要好好报答。
结果被漂母泼了冷水,说你快别吹牛了,你一大男人不能养活自己,看你可怜才给你吃的,指望你报答吗?
韩信羞愧无地。
自此,韩信开始走上了一条拜将、入相、封侯、称王的不归路。
“国士无双”这四个字,就出自于韩信。
军事上来说,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还定三秦,瓦罐渡河破魏王,背水一战诛陈余,徇赵胁燕定齐,以断河计破楚军二十万杀龙且,再垓下合围破项羽。
功高于天下这几个字,韩信实在是当得起。
从战争过程到成果,“兵仙”都是教科书一般的怪物。
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
生时如此光芒万丈的兵仙韩信,却死得非常窝囊。
吕后怀疑韩信有反叛之心,把他骗到长乐宫,把韩信给做掉了,还灭了韩信的三族。
也不能说是吕后,应该是刘邦觉得韩信太危险,留着是个隐患。
狡兔死走狗烹,韩信的命运,似乎是宿命。
3、杀神白起
白起,战国四大名将之首。
无论网络上怎么吹捧李牧,论战绩白起还是碾压李牧。
白起一生七十余战,不曾一败。
他从大秦普通士兵开始,百夫长、千夫长,一步一步,称为威震七国的大秦“武安君”。
白起有多猛,相信不用多说。
“论打歼灭战,千古之下,无人出其右”,不服白起的就去查一查这句话是谁说的。
白起为人所诟病的就是长平之战,坑杀投降的二十万赵军。
自此以后,赵国元气大伤,再无实力与秦国对抗。
长平之战后,白起本想乘胜追击攻破邯郸。
但是范雎觉得秦国损耗也不小,需要休养生息,范雎把自己想法告诉了秦王。
秦王觉得范雎说得有道理,就没有同意白起继续伐赵。
白起气得几乎吐血,这确实是伐赵的好机会,也是用十几万秦军士卒换来的!
此后,白起跟范雎之间有了不可调和的矛盾。
秦昭襄王四十八年,秦王派王陵攻赵都邯郸,但是不太顺利,久攻不下。
于是秦王命白起去前线统军,但是白起却抗命不遵,他认为此时已经错过了攻赵的时机,去了也打不下来。
白起抗命令秦王大为恼火,再加上楚国、魏国联军支援赵国,秦军接连失败,损伤惨重。
秦王迁怒于白起,令白起带病出发,奔赴前线。
但范雎在秦王耳边说了几句白起的坏话,白起走到杜邮时,被秦王赐剑自刎。
武安君引剑将自刭:“我何罪于天而至此哉?”
良久,“我固当死。长平之战,赵卒降者数十万人,我诈而尽坑之,是足以死。”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