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树立辩证唯物史观 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树立辩证唯物史观 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树立辩证唯物史观 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坚决同各种错误的思潮作彻底的斗争,意识形态主旋律更加响亮,文化自信得到进一步的彰显。但是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坚决同各种错误的思潮作彻底的斗争,意识形态主旋律更加响亮,文化自信得到进一步的彰显。但是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形式仍然复杂,各种挑战依然严峻,一些错误的思潮特别是历史虚无主义有冒头之势,妄图挑战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否定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他们竭力争夺意识形态领域的话语权,以期实现其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为此,我们必须树立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要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加强思想引导和理论辨析”,“更好正本清源、固本培元”,坚决同各种历史虚无主义的表现形式作彻底的斗争。

一什么是历史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是“一种自然史的过程”“历史总是像自然过程一样地进行,而且实质上也是服从于同一运动规律的”“人们不能自由选择自己的生产力——这是他们的全部历史的基础,因为任何生产力都是一种既得的力量,是以往的活动的产物”。可见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其客观性、规律性。历史是由人和事组成的,其事实可分为两种:一是世界上每天发生并客观存在的事实或事件,另一种是借助于文字或其他形式记载下来的历史事实。

习近平总书记说:“历史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形成、发展及其盛衰兴亡的真实记录”。历史具有客观性:“历史就是历史,事实就是事实,任何人都不可能改变历史和事实”“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所有的这些重要论述都说明历史的客观性而应该加以充分的尊重,正如列宁所说的“如果从事实的整体上、从它们的联系中去掌握事实,那么,事实不仅是‘顽强的东西’,而且是绝对确凿的证据。如果不是从整体上、不是从联系中去掌握事实,如果事实是零碎的和随意挑出来的,那么它们就只能是一种儿戏,或者连儿戏都不如”。因此,历史中的事实不但具有客观性,而且具有规律性,我们研究它,就是从其客观性中寻找出规律性,从而达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进而发现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不断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

二历史虚无主义研究历史的方法

如何对待客观存在的历史事实,因不同的解释会导致不同的结论,其对人类的思想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到目前为止,历史虚无主义对历史话语的解释有三类模式。现论述如下:

1.情节化解释。通过历史学者对历史情节的记述从而赋予历史故事的“意义”。其包括浪漫剧、喜剧、悲剧、讽刺剧等四种不同的情节化解释模式。

2.论证式解释。历史学家运用推定律原则,赋予一定情节模式组成的历史事件以逻辑化阐述。其包括形式化、机械化、有机化、情境化等四种论证式的解释模式。

3.意识形态蕴涵式解释。历史学家为“理解现实”而就历史事件所持的特定立场。其包括无政府主义、保守主义、激进主义和自由主义四种解释模式。

以上的三大类解释模式皆源于后现代主义思潮主张的“彻底解构传统”理论,并最终形成“历史著述理论”。他们以历史著述的主体性和价值观为借口,否定了历史的客观性和价值,从而否定了历史学科的科学性,进而得出了一切历史都是人为“著述”的荒谬结论,最终陷入了对历史随意“解释”的深渊。他们以价值重估为借口,大肆歪曲、否定历史事实,为大做翻案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想打开了潘多拉魔盒。

三历史虚无主义的表现及本质

历史虚无主义本质上违背了实事求是的原则、脱离了历史必然性和客观现实条件的制约。其随意假设历史、解构历史,完全背离了历史唯物主义,给意识形态领域造成极大混乱和不良的影响,是彻头彻尾的唯心主义历史观。近几年来,其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否认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列宁语)。众所周知,从1840年鸦片战争起,中国逐步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苦难深渊,当时中国的各种政治力量和仁人志士为挽救民族危机、实现国家富强,进行了前仆后继的英勇斗争。但无论是太平天国的农民起义、洋务运动的师夷之长、戊戌变法的自身革命乃至辛亥革命的西方宪政等等,由于没有找到正确的指导思想,最终都以失败告终。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革命的面目焕然一新,这是无可辩驳、不容置疑的历史事实。

而历史虚无主义却假设没有“鸦片战争”“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而且将其“假设历史”作为真实发生的历史,认为那样中国社会就会走上一条现代化的辉煌之路。甚至美化侵略,鼓吹“西方的大炮也是一身而兼二任,它既是要在野蛮地侵略中国,又是在强迫中国这个老大帝国走出封闭、走出中世纪、走向近代化”。他们颂扬改良,反对所谓的“激进主义”(即革命),认为“激进主义”阻断了中国现代化进程,宣称:“要改良不要革命”,从而否定了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关于革命是历史发展火车头这一基本原理,进而否定中国自从接受马克思主义这一真理而彻底改变了中国面貌这一伟大事实。

(二)否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在1921年应运而生,之后带领中国人民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终于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巨大成就;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并取得了辉煌的成绩;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并取得了全方位、开创性的历史性成就。诸如: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历史性地解决了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贫困问题;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00万亿元大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万美元,稳居世界上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在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超级计算、量子通信、大飞机制造、航空母舰等基础和前沿领域取得了一大批标志性成果,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10.2亿人拥有基本养老保险,13.6亿人拥有基本医疗保险,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百年奋斗栉风沐雨,历史以其无可辩驳的事实一再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坚持党的领导……坚决反对一切削弱、歪曲、否定党的领导……的言行”,同时,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是我们事业取得成功的精神密码。

而历史虚无主义却无视以上的客观历史事实,随意更改中国近现代历史中已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的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会议和重要历史人物的评价,并对贯穿于这些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中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民族精神任意消解。一段时间以来,在网络、媒体等领域,出现了许多负能量的宣传导向,他们效仿苏联解体前的一段时期,大肆污蔑、歪曲为苏联人民引以为荣的几乎所有英雄人物和杰出人物,特别是1942年2月16日被苏联政府追授“苏联英雄”称号的卓娅。捏造“苏联时期的英雄模范很多是伪造的”的做法,对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英雄人物:如李大钊、狼牙山五壮士、刘胡兰、江姐、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以及新中国成立后涌现的英雄模范人物如雷锋、王进喜、焦裕禄等全部加以抹黑。更有甚者,历史虚无主义者无限扩大我国在社会主义发展中“细节”上的曲折,无限放大其“失误”,从而达到否认党的领导的目的。更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效仿苏联解体前“全面否定苏联历史、苏共历史、否定列宁、否定斯大林”,说列宁是德国的间谍,斯大林清洗杀死了几百万甚至3000万直至5000万人,斯大林背叛了列宁和列宁主义的做法,“搞历史虚无主义,思想搞乱了……最后,苏联共产党偌大一个党就作鸟兽散了,苏联偌大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就分崩离析了”。他们借纠正“左”全面否定毛泽东,并进而否定井冈山时代、延安时代,甚至否定中国整个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宣称“社会主义公有制效益低下”。结果,无数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献出生命的先烈被丑化为“野心家”“投机派”,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为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被矮化为“权力斗争”“宫廷内斗”。他们肆意攻击革命前辈,诋毁革命先烈,抹黑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其目的就是要从根本上否定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历史必然性、政治正当性和合法性。他们凭主观臆造出所谓的“新观点”,其本质就是否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三)否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的中国共产党经过28年的奋斗,终于取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但是在新中国成立后走什么样的路,建什么样的国,中国共产党人几经探索,终于找到了社会主义道路。虽然受历史客观条件的约束,我们也走过一些坎坷,经历一些曲折,但是在这条道路上,我们最终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目前,我们正沿着这条道路意气风发地走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时代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不断为人类做出伟大贡献的时代,这是新时代五个方面的内涵和特征,是历史规律逻辑发展的必然结果。

而历史虚无主义却否定近代以来中国革命和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他们认为近代以来中国革命以及革命后所选择的道路是背离“以英美为师”的“近代文明的主流”,是少数职业革命家“制造出来”的,是强加给中国人民的。他们不懂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的社会历史性,决定了其必然要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开展实践活动的相关原理。他们或者从根本上否定社会主义制度,或者以发展过程中出现暂时、局部的不足来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或者以历史阶段的割裂来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或者以西方的资本主义制度框架来歪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质上就是否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事业。

四历史虚无主义出现的原因

新时代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要清醒地认识到,新时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在各个方面各个领域,我们都面临着日益复杂、极为严峻的内部和外部环境及历史挑战。在意识形态领域方面有以下几个方面表现:西方自由主义鼓吹个人至上、侵蚀了集体主义;鼓吹所谓的“普世价值”“自由”(新闻自由)“民主”(民主社会主义、民主宪政)等五花八门的西方思潮,攻击党的领导,攻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负面效应的功利主义、拜金主义滋生蔓延,导致一些人理想渺茫、信念动摇,政治意识淡化,道德取向歪曲;还有一些人特别是青少年,随着物质条件的不断丰富,随着革命战争年代峥嵘岁月的渐行渐远,对我们党和国家苦难辉煌的历史感受日趋淡化,纪律意识和奋斗精神有所弱化,甚至“佛系”“躺平”成了口头禅、流行语。

五树立辩证唯物史观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历史虚无主义是一种否认历史的客观性、必然性、规律性的唯心主义思潮。在中国其根本目的是“搞乱人心,煽动推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历史虚无主义的要害,要从根本上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他们不懂得“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在新征程上,无论世情、国情和党情如何变化,我们应该始终如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不能变,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地位不能变,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不能变,同时也要坚持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不能变,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不能变,发扬百年奋斗中淬炼形成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决抵制历史虚无主义对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的歪曲、否定和篡改,用正确的唯物史观加以批判和驳斥。为此,我们必须努力做到:

(一)真正理解和准确把握“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指出:“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的地位,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因为在中国特色社会新时代,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目标继续前进,这是一个全新的历史方位。

全新的历史方位是我们做好所有工作的立足点、出发点,这是历史唯物主义实事求是的根本观点在工作中的具体体现。在这个立足点上,习近平总书记以深厚人民情怀、卓越政治智慧、强烈使命担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发扬伟大的历史主动性精神,解决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变革。在这一创造历史的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成为众望所归、当之无愧的核心。同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应运而生、顺势而成。

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一个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坚强领导核心的确立总是与科学思想的指导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新时代的伟大斗争产生党的坚强领导核心,党的坚强领导核心又领导了新的伟大斗争;新时代的伟大实践孕育并催生党的创新理论,党的创新理论又引领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人的主观能动性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中得到彼此辉映并相互促进,从而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二)要始终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伟大旗帜

《决议》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中国化的飞跃。”这一思想就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提出了一系列创造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我们今后应该始终坚持的。

旗帜关乎人心向背,道路关乎党的生命。在新的赶考路上,举什么旗、走什么路是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的根本分歧之一。人类历史是螺旋式上升的,社会主义道路虽然多样且充满艰辛曲折,但人类历史由社会主义进入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规律的必然结果和逻辑结论。我们不能假设历史、不能虚化历史,更不能否认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新时代我们必须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伟大旗帜,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记“国之大者”;坚定中国共产党的伟大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历史发展到今天的必然逻辑,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要求。我们要时刻警惕和坚决抵制历史虚无主义对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歪曲、否定和篡改,敢于斗争、坚决抵制,始终坚定信念信仰,在新时代不断开创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作者系实验区党工委党校党史方志研究室主任)

上一篇: 朔州市朔城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下一篇: 新中国芭蕾舞史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