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人民日报》App:拾历史之笔,书人生问卷|青岛五十八中杜威实验学校赴京研学纪实

《人民日报》App:拾历史之笔,书人生问卷|青岛五十八中杜威实验学校赴京研学纪实

《人民日报》App:拾历史之笔,书人生问卷|青岛五十八中杜威实验学校赴京研学纪实以下内容转自人民日报App:5月3日清晨,青岛火车北站,一群身着白衣红帽的青少年有序集结。这是一场与未来的约定,6时14分,满载杜威学子的高铁专列缓缓启动,向着600公里外的北京

5月的微风吹过,即将迎来蝉鸣。

5月3日清晨,青岛火车北站,一群身着白衣红帽的青少年有序集结,青岛五十八中杜威实验学校高一年级14个班、高二年级4个班共计650余名学子,脸上写满兴奋与期待。这是一场与未来的约定,6时14分,满载杜威学子的高铁专列缓缓启动,向着600公里外的北京,逐梦起航。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面提升学子综合素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着力提高学子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此次研学,青岛五十八中杜威实验学校积极响应青岛市“十个一”指导思想,结合自身学情、校情实际,精心策划研学路线、站点、方式,以知名高等学府为中心,以“拾历史之笔,书人生问卷”为主题,兼具学思践悟游多重功能,真正让学子们通过本次短暂的研学活动,实现开眼界、长见识、强志向、蓄动力的效果。

绿色是5月的主色调。伴随着高铁专列的飞驰,窗外的景象让一直沉浸于书海中的杜威学子眼前一亮,大自然首先为研学旅行奉上第一道“开胃菜”。

田野里,麦苗拔节抽穗,一畦畦,一垄垄,着一身绿衫,在暖风中喜气盈盈、颔首微笑;道路旁,杨柳的发梢由黄变绿,由短变长,优雅的背影让人注目艳羡;车厢里,闪亮的眼神、好奇的表情不时互换、碰撞,心情与梦想一同放飞……时间不知不觉来到10时06分,北京南站迎来一群特殊的客人,杜威学子整齐划一,有序走出站台,一言一行均彰显着阳光、自信、儒雅、大气。

十菜一汤两主食,在驰骋4个小时后,同学们落地午餐充满北京风味。饭后,简单休整,杜威学子便朝着本次研学的第一站——八达岭长城奔去。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中华文明的缩影,同学们在攀登和探索的过程中走进历史,眼观、耳听、触摸着历史的厚重,探寻中华民族生生不息、长盛不衰的文化基因,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以及戍守边疆的决心。

“长城,始修于战国,连接于秦朝,巩固于西汉,完善于明朝。现如今,秦汉时期的古长城遗迹或已被连年战争所毁坏,或因年久失修而荒废,可以攀登的已寥寥无几。唯有明长城保存比较完好。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蜿蜓六千余公里,凝聚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与智慧,是世界建筑史上的瑰宝。而在北京境内最负盛名的便是居庸关、八达岭、水关三处长城。今天攀爬八达岭长城,举目四望,何止一个雄伟了得,让我深刻领会到中国古代人民的劳动智慧。”一名同学感悟道。

“八达岭居于燕山山脉和太行山脉之间,取四通八达之意,自古便有玉关天堑之称。作为国家级5A级景区,八达岭长城以其宏伟的景观、完善的设施、深厚的文化历史内涵而闻名于世。它分为南北两段共十八座楼,我和几个同学沿南端而上。若问长城给我的第一印象,那便是险。两个烽火台之间的坡度最大可达到近60度,即使扶着栏杆仍心有余悸。脚下踩着的台阶高低不一,有的一步能跨三级,有的手脚并用才勉强能够到,这着实要求我们小心脚下。山间云雾缭绕,一眼望去看不到最顶端。青茏的山色在大雾中只露出些许轮廓,凭空增添了几分神秘,令人无法估测自已的实际高度,只觉宛在云端。”另外一名同学说。

“古代爱国将士曾走过的路,今天我们重新踏足。我们远远望见一座敞亮的方台,上竖两根标杆,而旁边又无逸出的通路,无疑是好汉峰了。环顾四周,从垛子中向外看,群山样貌大批浮现在眼前,重峦叠嶂,绿树翠林,风景这边独好。真是‘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参与研学的同学感慨道。

在这里,同学们于学于研中感悟着聪明智慧、艰苦勤奋、坚韧刚毅、开拓进取且充满向心凝聚力、维护统一、热爱祖国的民族精神,领会到中华民族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长城精神。

带着八达岭的收获感悟,同学们来到当天的第二站——鸟巢和水立方。

作为“双奥”城市,北京的奥运元素随处可见。在奥林匹克公园,同学们纷纷与鸟巢、水立方、奥林匹克塔等建筑合影留念,感受气势宏大的建筑特色和奥林匹克精神,丰富知识,充实体验。

“鸟巢呈椭圆形纯钢材建造,水立方外形似一个大立方建筑体,两个建筑都设计得非常好,有艺术感。这是我第一次与鸟巢如此亲近,第一次如此详细地观察它、了解它。”一名同学说,通过研学导师的介绍,他了解到“鸟巢”融入了绿色、科技、人文的设计理念,使其成为2008年奥运会的一座独特历史性标志性建筑,在世界建筑发展史上也具有开创性意义,为21世纪的中国和世界建筑发展提供了历史见证。

国家游泳中心又称“水立方”,位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内,是北京为2008年夏季奥运会修建的主游泳馆,也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标志性建筑物之一。

“‘水立方’是世界上最大的膜结构工程,除了地面之外,外表都采用了膜结构——ETFE材料,由约3000块气枕组成的膜结构构成,蓝色的表面出乎意的柔软但又很充实。”一名同学通过研学导师的介绍了解到,该建筑集建筑学、结构力学、精细化工、材料科学与计算机技术等于一体,建造出具有标志性的空间结构形式,不仅体现出结构的力量美,还充分表现出建筑师的设想,享受大自然的浪漫空间。

第二天一早,同学们先后参观了天安门和故宫。故宫又称“紫禁城”,是中国明清两代皇帝的行宫和政治中心,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符号之一,故宫是全国各地游客必去的景点之一。

对于同学们来说,故宫更是一座具有教育意义的博物馆,能够激发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进入故宫前,同学们首先对故宫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做了预习,熟悉各种建筑物的名称和位置等,这些知识在研学活动中得到深入印证和加深理解。同学们带着求职探索的心情前往,推开六百多年历史的大门,欣赏凝固着历史的文化瑰宝,感受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特征与建筑美学,触摸历史,感知文化,与时间相遇,与历史对话。

高校研学旅行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知识的挖掘和分享。

在高校研学旅行中,同学们可以亲身参观实验室、科研中心、图书馆等场所,了解最新的科研成果、学术思潮,与高校的教师、学者进行面对面交流互动,深入了解高校的学术氛围和文化特色,有助于同学们明确自身发展方向,激发学习动力,促进知识交流传播,提高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5月4日至5日,杜威学子来到了本次研学的重点环节——探访国内顶尖高校。一天半的时间里,同学们辗转中国科学院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知名学府,通过聆听、察看、体验,感受大学浓厚的氛围,乘着梦想的翅膀,种下未来的种子,期待高考的那个盛夏花团锦簇。

博学笃志,格物明德。5月4日午饭后,同学们离开故宫,径直来到距离“科学”最近的地方——中国科学院大学,感受科技的魅力与实力。在这里,同学们先后参观了“两弹一星”纪念馆、学科奠基人纪念馆、爆炸场、校史馆和李佩陈列室,学习“两弹一星”的发展历史,赞叹先辈们的伟大科研精神与爱国精神。随后,全体师生来到报告厅聆听国科大资环学院刘文彬教授“秉持科技报国理想,走进神圣科学殿堂”专题讲座。

讲座从中国科学院大学历史沿革与发展现状入手,引用大量数据材料,为同学们详尽介绍了中国科学院大学的历史过程、发展概况与教育培养体系、招生政策,详细解读了中国科学院大学教育培养优势与特色。聆听完讲座,同学们对未来进入这所学府深造思路更加明晰,兴趣更加浓厚,动力更加强劲。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同学们来到国内最高学府清华大学,水木清华,行胜于言,无问西东,感受着浓厚的学术氛围,传承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同学们还参观了清华艺术博物馆,欣赏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旧藏,感受来自历史和艺术的熏陶。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离开清华大学,同学们来到师范大学中的最高学府——北京师范大学。行走在如画的校园中,了解师大精神,探寻师大文化。随后,同学们来到报告厅,收获了惊喜的小礼物,聆听北师大教授的专题讲座,感受到北师大百年荣耀。

德才兼备,知行合一。紧随其后,同学们来到全国最好的航空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参观北京航空航天博物馆,领略北航先进的科研水平、为中国航空事业做出的贡献,了解航空航天发展的科技历程以及我国在探索宇宙空间取得的显著成果。

实事求是。当天下午,同学们来到了人文社科领域的顶尖院校——中国人民大学,感受深厚的人文社科底蕴,现场聆听“法律和我们的生活”和“人大工商管理学科的发展历程”两场专题讲座,对于人民大学以及这两个专业都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

浩瀚广博,璀璨文化。5月6日至7日的研学主题便是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科技馆以、颐和园、抗日战争纪念馆等国内一流博物馆和纪念馆,内容涵盖古今,了解祖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无限光明的未来发展。

在天安门留影合念后,同学们来到了中国国家博物馆。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中国国家博物馆是国家最高历史文化艺术殿堂和文化客厅,是中国文化的宝库。同学们穿梭在各个展馆中,成为了时间行者,从远古时期到明清时期,从复兴之路到新时代,目睹了祖国的兴衰起伏,心中更加坚定了追求卓越,报效祖国的决心。

来到中国科技馆,杜威学子感受到了古今中外科学技术的碰撞,纷纷体验馆内多种多样的互动设备。从古代中国的科技成果到航空航天领域的最新技术,从身边常见的科学现象到神秘遥远的宇宙空间,同学们通过互动体验、观察思考,寓教于乐,开拓视野。

走进历史画卷,探访皇家园林。6日下午,同学们又来到了一个截然不同的博物馆—皇家园林博物馆颐和园。从精雕细琢的工艺中感知古人的智慧,从一步一画的风景中感受古人的浪漫,天地万物皆是学习的课堂。

研学第四天的活动以清华留学生的英语课堂结尾,同学们完全用英语与外国学长沟通,交流彼此的家乡文化、兴趣爱好、文化差异。活动最后,清华学长热情地向同学们发出邀请,希望未来能够在清华校园中相见。

最后一天,杜威学子来到中国抗日战争纪念馆,在场馆前齐唱《歌唱祖国》,随后进入场馆进行参观。

馆内陈列的一张张珍贵的照片,一处处场景复原,一件件珍贵的历史文物,再现中国人民同日本侵略者进行英勇斗争的光辉历程与艰苦卓绝的抗战之路,深深震撼了每一个参观的学子。

鲜衣怒马少年时,且歌且行且从容。本次研学可分为三大阶段,第一阶段,同学们与期待和梦想初次对话,在研途中探索,在探索中思考,在思考中学习,游遍长城、故宫、鸟巢、水立方;第二阶段,杜威学子与五所知名高校亲密接触,当那些曾经期待的事物一一出现在眼前、身边,更加强化了同学们的学习品格、学习意志、前行动力,在高等学府里探索,在探索中思考,在思考中学习,行程短暂、行囊满满;第三阶段,同学们强化爱国主义、传承红色基因、领略科技创新精神。7日下午4时06分,伴随着研学专列安全抵达青岛北站,杜威学子的本次研学旅行画上圆满句号。一路走来,他们在攀登知识高峰中追求卓越、在肩负时代重任时行胜于言,用理想与信念让梦想开花,传递温暖,获取力量,亲善友爱,向阳生长。

研学感悟1:

这次的研学之旅是一次非常难得的机会,让我有机会亲身体验和感受了北京这个历史文化名城的魅力。在这五天的旅途中,我们不仅参观了许多著名的景点,也了解了许多知识和文化背景。这些经历和收获都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中。

第一天,从青岛北站出发,前往北京。下午,我们游览了八达岭长城,这是一座举世闻名的文化遗产。站在长城上,感受到历史的沉淀和辉煌,同时也感受到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晚上,我们参观了奥林匹克公园,看到了鸟巢和水立方等著名建筑,这些代表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成就和创新精神。

经历了养精蓄锐之后,我们前往故宫博物院,这是一座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和历史于一体的博物馆。在博物馆中,我们了解了中国几千年来的文化积淀和历史演变,深刻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午,我们品尝了北京特色美食——炸酱面,这种小吃不仅美味可口,也代表了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精髓。下午,我们前往中国科学院大学雁栖湖校区参观了中国“两弹一星”纪念馆、校史馆和李佩纪念馆,展示了中国在科技领域上的成就和贡献。

次日,我们前往清华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参观,在中国人民大学听取有关法治的讲座。清华大学是中国最著名的高等学府之一,这里孕育了许多优秀的人才和科技成果。在校园中,我们看到了清华大学的文化和精神内涵。在中国人民大学听取有关法治的讲座,我们了解了中国法制建设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法治不是冷冰冰的法条,也有伦理道德和人情关怀”可见依法治国对于社会和国家的重要性。

第四天,我们前往中国国家博物馆参观了中国“复兴之路”主题展览。这个展览以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现代化进程为主线,展示了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成就和发展。通过这个展览,我更深刻地认识到了祖国的历史和文化,并对于中国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下午,中国科学技术馆琳琅满目的先进科技令我目不暇接,同时也深刻地感受到科技改变我们生活之深、其重要性之大。

第五天,我们前往卢沟桥抗日战争纪念馆,体会革命先烈的精神,并勉励自己。在这里,我们看到了许多革命先烈的事迹和英勇表现,感受到了他们为国家和人民作出的巨大贡献。同时,我们也认识到了保卫祖国、维护和平的重要性,坚定了爱国主义情怀和责任担当。

通过这次研学之旅,我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感悟。首先 “追求卓越、报效祖国”的校训在这次活动中得到了淋漓尽致地体现,这是每一个青年应该具备的素质。其次,我也了解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成就和挑战,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而应具备的自豪感和责任感。最后,我也感受到了团队合作和互助精神的重要性,这些都是我们走向成功的重要保障。

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我将会继续发扬这些精神和品质,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为实现而奋斗:追求卓越,报效祖国!

——韩宗霖

研学感悟2:

“带你前进的不是远方的风景,而是脚下的路。”暮春时节,我有幸重游帝都开始了历时5天的研学旅行,领略了八达岭长城的雄壮巍峨,在故宫了解了中华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国博被一个个智慧精巧的发明所震撼,在国图的书海中畅游,在中国科技馆探索科技的奥秘……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与中国人民大学和清华大学的邂逅了。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一直以来,人大以其优美的环境,一流的学科,活跃的思想,扬名中外,是莘莘学子的梦想。当我踏进人民大学的校门,凝望着远处的绿树蓝天,看见青年们脚踏自行车,在广阔的校园里驰骋,无不洋溢的青春的绚烂美好。继续前进,我在明德楼的棱角中更是感受到“实事求是,朴实务实”的人大风骨,作为人大主要的建筑,它犹如一盏明灯,点亮学子们求学的道路。到了一勺池,漫步在小道上,沁香扑鼻而来,身边的白鸽仿佛一缕清流能将心中所有的忧愁都一并带走,留下心中的一片净土。

“惠风荡繁囿,白云屯曾阿,寒裳顺兰止,水木湛清华。”晌午的清华园是宁静的,在门前看见“清华大学”四个字心中不仅是惊喜,更是敬畏。走在林荫大道上,周围是各类研究所,看着那些半开的窗户,我仿佛看到学子们挑灯夜战,只为探寻未知之谜,中国正是有这样的人才,才能迅速崛起,我为他们感到骄傲,立志要像他们那样为国争光。

“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这次研学我收获颇丰,它让我的灵魂一次次升级,让我的意志更加的坚定,我也会以学哥学姐为榜样携着自己的梦想奋力前行。

——崔宁

研学感悟3:

在五月的开头,我们进行了去往北京的研学。这次难忘的经历不仅是我的一次旅行,更是我作为七班的一点,作为学校的一份子的一份独特而美好的回忆。

我们的研学活动十分丰富多彩。我们到达北京的第一站是雄伟高峻的八达岭长城。在艳阳下的攀登格外艰辛,每走一步都仿佛有万钧重量来缚着,但到达顶峰后,那美丽而独特的风景也让我深刻地明的“不到长城非好汉”这句话的含义。这次登长城的体验也磨炼了我义的意志,让我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有了吃苦的劲头。在水立方,鸟巢,天安门等景点的游览让我见识到了“大国工匠”的才学与智慧,精妙绝伦的建筑制作工艺深深吸引了我。接下来在中国科学院大学和人民大学的参观使我明白唯有勤奋好学,积极进取地不断努力才能迈向更广阔的平台,遇见更多优秀的人才。漫步在人民大学的绿荫道上,站在人民大学的教学楼下,也让我对大学生活心驰神往。同时,我们还到达了国家博物馆和科技馆。在国家博物馆的参观让我对我国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而在科技馆的参观则让我对日亲异的科学技术发展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总而言之,这次充满意义的研学经历开阔了我的视野,让我了解了许多知识,也留下了一份难忘的回忆。我相信,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这次经历也能给予我不断向前的动力,让我在学习的道路上走得更长更远。

——王子阁

(撰稿: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 记者 杨海涛)

审核 | 办公室

为方便您第一时间接收学校微信推送

请按照下方提示

将公众号设为星标

上一篇: 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时间.doc
下一篇: 怎么查以前的天气预报?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