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徐明德邓小平理论讲义:课后练习题(4)

徐明德邓小平理论讲义:课后练习题(4)

徐明德邓小平理论讲义:课后练习题(4)徐明德邓小平理论讲义:课后练习题(4)2004/08/30 16:22 恩波教育第四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选择题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的实质是( B )A

徐明德邓小平理论讲义:课后练习题(4)

2004/08/30 16:22 恩波教育

第四章

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

选择题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

革的实质是( B )

A、理论创新 B、体制创新 C、知识创新D、科技创新

2、科学的本质是( B )

A、发展生产力B、创新 C、与时俱进 D、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是( A )

A、不断改善人民生活B、不断增强综合国力

C、不断培养高素质人才 D、不断推进经济建设

4、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是( C )

A、发展B、创新

C、不断改善人民生活D、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5、衡量一种社会制度先进和落后的根本标准是( A )

A、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B、生产资料的公有化程度是否高

C、是否在全社会实行按劳分配 D、执政党是否是无产阶级政党

6、邓小平指出,我们始终坚持两条根本原则,它们是( C )

A、公有制和按劳分配B、人民民主专政和公有制

C、公有制度为主体和共同富裕 D、发展生产力和共同富裕

7、“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是( ABCD )

A、生产力标准的深化B、真理标准和实践标准的统一

C、实践标准在社会领域的深化和具体化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产物

E、四项基本原则的具体体现

不定项选择:

1、我们党在新世纪所面临的历史任务是( A C E )

A、推进现代化建设B、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C、完成祖国统一D、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E、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2、下列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改革,叙述正确的有( ABCE )

A、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在各方面都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相适应的比较成熟、比较定型的制度

B、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C、改革的实质是体制创新

D、有时会触动社会根本制度的变革

E、改革是全面的改革

3、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中,体现社会主义价值目标的是( CDE )

A、解放生产力B、发展生产力

C、消灭剥削D、消除两极分化E、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4、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纠正了( BC)

A、以往片面强调发展生产力,忽视生产关系变革的片面倾向

B、以往忽视发展生产力,片面强调生产关系变革的片面倾向

C、以往脱离生产力抽象谈论什么是社会主义的片面倾向

D、以往脱离生产关系抽象谈论什么是社会主义的片面倾向

E、以往既忽视生产力又忽视生产关系的片面倾向

5、发展先进生产力是( ABCDE)

A、发展先进文化的基础条件

B、实现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基础条件

C、同发展先进文化一样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

D、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要求

E、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趋势和要求

6、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包括( ABCD )

A、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问题 B、以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关系问题

C、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目标D、社会主义改革的理论基础

E、社会主义制度的具体模式

7、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中提出的重要观点有( BDE )

A、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C、全面阐述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D、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

E、提出了“三个有利于”的标准

辨析题:

1、社会主义本质内涵中最重要的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答案:此命题是错误的。

社会主义的本质的内涵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最根本的决定力量,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所下的定义,从经济要素、经济运行、经济目的的全过程进行了论述,把社会主义的制度因素融会于社会主义经济的运行之中,从而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从生产到分配到最终目的的本质特征。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本质中最为核心的是“共同富裕”。这不仅是社会主义本质的核心,也是邓小平理论中对社会主义本质定义的经济运行目的的社会主义原则的概括。这种概括既否定了平均主义,也否定了两极分化,更否定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少数人的富裕和大多数人的贫穷,从而表现出社会主义是超越于资本主义社会之上的更加符合人性和人道的“人的社会”,而不是人的异化的社会。

社会主义的本质的定义体现出在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公平和效率的统一,体现出使经济增长和福利增长呈现出协调发展的局面,这一点就超越了资本主义社会要效率而忽视公平的现实,从而使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真实的体现。

分析题:

1、用唯物辩证法原理来分析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的性质和趋势。它有两个基本含义:

①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在一定的条件下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②矛盾双方相互渗透、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矛盾的双方相互转化。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即矛盾双方相互反对、相互限制、相互否定的性质,它体现了矛盾双方的差别性和对立性。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重性,二者即区别又联系。

①二者是有区别的: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的双方相互吸引的那种性质和趋势,而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的那种性质和趋势;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②二者又是相互联系的:一方面,斗争性是同一性的基础,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因为同一是斗争的同一,是包含对立差异的同一;另一方面,斗争性也离不开同一性,因为,同一性为斗争性提供场所和条件,没有同一性也就没有斗争性。

辩证法要求在斗争中把握同一,在同一中把握斗争。

保持社会的稳定表现在哲学意义上就是坚持矛盾的同一性,改革类似于矛盾的斗争性。根据同一是斗争的同一,是包含对立差异的同一原理,要保持社会的稳定,不能消极地去维护,而必须深化改革,发展经济,只有这样才能为社会稳定创造条件。

根据同一性对斗争性的制约,同一性为斗争性提供场所的原理。在改革和发展的同时,必须保持社会的稳定,即把稳定作为前提,如果没有稳定的社会环境,就什么也谈不上。

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我们一定要辩证地处理好稳定和改革发展的关系。用深化改革、促进发展来维护社会的稳定,用社会的稳定为改革和发展提供必要的社会环境。

徐明德:幽默的考研政治辅导专家。轻松通过律师资格、物流师、注册会计师、注册审计师、硕士、博士考试,有对多种考试命题趋势独到的把握能力,有“考试机器”之称。全国唯一一位从内容和逻辑上彻底打通哲学、政经、邓论、毛概四门主课的老师。知识新,学识渊博,讲课思路清晰,考点突出,幽默风趣,押题精准。是当今最年轻、最具实力的优秀名师。主讲政经、邓论、世政、时政。

  

上一篇: 社保包含哪几种保险?五险一金全解析,社保知识不容错过!
下一篇: 高中历史好学吗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