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缺少丰富的社会经历,使得他们具有很强的可塑性,而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生活和学习习惯、道德品质的有效途径,对于学生未来的健康成长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理念和方式也需要进行调整,这样才可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促使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育的持续发展。
1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教师虽然在教学实践中积极落实新课改的要求,但由于部分教师对新课改的相关内容缺乏深入、正确的认知,以及小学生年龄比较小,自制力不足,所以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还是没有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使其主体性得到体现。例如,有的教师认为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就是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就会提出各种问题和布置相应的作业,没有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有效的引导,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更低,同时注重学习结果的观念还是没有转变过来,缺少对学生学习的科学评价,从而致使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的有效性没有达到预期。
2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的有效策略
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
在教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明确强调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而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体现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同时素质教育也是教育目标化的体现,教师应该在教学中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还要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与生活习惯。因此,为了能够使学生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能够获得促进自身全面发展的技能方法、基本知识以及情感态度,教师需要注重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让学生在学习中可以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具备可以适应自身终身学习的能力,为学生建立完成人格提供帮助。
选择灵活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随着教育教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学方式被应用于教学实践当中,并显示出了良好的效果,而这不仅可以充分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的学习更加积极和主动,也有助于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对此,教师应该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和认知规律,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笔者就以下几种常用的教学方法进行了简单阐述。
1) 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即教师通过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投入到学习中去。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主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这样既不会让学生感到陌生,又可以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对于提升学习的效率有着积极影响。例如,教师在教学“我爱我的家”这一课时的过程中,就可以结合教材内容来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相应的教学课件,然后在学生观看后组织学生讲一讲自己家里的情况。有的学生会说:我们家有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我,一共五口人,我们一家人很和睦,我感到很幸福;还有学生会说:我们家虽然并不富裕,但爸爸妈妈很爱我,会在周末带我出去玩......
在这样热烈的讨论氛围中,教师逐渐引导学生开始进入本节课时的学习,使他们能够对学习充满热情。
2) 合作学习法
合作学习法即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爱好以及性格特点等,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然后要求每个小组围绕教师所布置的任务和学习要求开展学习探究活动。这种模式不仅可以让学习好的学生帮助学习较差的学习,提升学生的整体学习效率,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语言交际能力等,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例如,在教学“规则在哪里”时,教师就可以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探究社会生活中都存在哪些规则。学生们在明确学习任务之后,教师会根据小组成员的喜好以及特点引导他们进行分工,使他们可以有的放矢地开展探究活动。最后,教师在对每个小组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总结,帮助学生可以在下次合作学习中更加有效。
3) 角色扮演法
品德与社会课程本身就与我们的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教学中如果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采取角色扮演法来开展教学活动,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助于学生更真切感受到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体现,认识到学习品德与社会课程的重要性。例如,在教学“诚信是金”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根据教学的知识点来简单编写一个剧本,然后让表演欲望和表现力较强的学生来进行演绎,这样既能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也可以使学生在欢声笑语之中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以此来有效提升教学的效果。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除了以小组形式开展探究活动,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可以学会自主探究。由于学生的学习更多都是来自于自己的兴趣以及符合自身需求,在很多时候都需要自己可以独立完成学习任务。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也需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究学习空间和时间,这样不仅可以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会促使学生在探究中不断提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能够获得自主学习的能力。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优化是新课改背景下的必然趋势,也是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基本需求。因此,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身心特点来优化教学模式,打破传统教育观念下的单一教学模式。同时教师应该注意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要以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为目的,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促进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进一步发展,才可以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