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
宵
节
共
团
圆
the Lantern Festival
LANTERN FESTIVAL
元
宵
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
元
宵
由
来
关于元宵节的起源,一般有以下四种说法
元宵快乐
2024
第一种说法与道教有关。道教说他们所崇奉的神——天、地、水“三官”中的天官是正月十五日生,地官七月十五日生,水官十月十五日生,因之称正月十五为上元节,七月十五为中元节,十月十五为下元节。元宵节就起源于西汉皇帝祭祀太乙神。《史记·乐书》载:“汉家常以正月上元祭祀太一甘泉,以昏时夜祭,至明而终。”“太一”,又称“太乙”,从先秦时期起就被认为是主宰一切的神。屈原《九歌·东皇太乙》中就写到了当时民间祭祀太乙神的礼俗,与屈原同时代的诗人宋玉在他的《高唐赋》中也记述了楚人祭祀太乙神:“有高士……醮鬼神,礼太乙。”此种风俗到了汉代,上元节时朝廷祭祀太乙用大典,全城张灯结彩,通宵达旦,即而形成了灯节。
元宵快乐
2024
第二种说法认为,元宵节的起源与汉将周勃、陈平等人平定诸吕有关。据记载,西汉惠帝刘盈死后,其母吕雉篡位,吕氏宗族把持朝政。吕雉死后,周勃、陈平等人协力于公元前180年扫除诸吕,拥立刘恒为帝,即汉文帝。因戡平诸吕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所以每到了这天晚上,汉文帝都要出宫游玩,与民同乐以示庆贺。古时“正月”又被称为“元月”,“夜”又被称为“宵”,汉文帝就将正月十五日定为元宵节。后来汉武帝时制定《太初历》,便把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
元宵快乐
2024
第三种说法,将元宵节的起源后移到东汉明帝刘庄。刘庄喜好佛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对佛教感兴趣的皇帝。他为了推崇佛教,就下令正月十五“烧灯表佛”,用以象征佛家学说大放光明。因此士族庶民,一律于正月十五夜晚张挂华灯。《事物纪原》记载说,汉代西都长安城有执金吾负责宵禁,“晓暝传呼,以禁夜行”,唯有正月十五夜晚,皇帝特许执金吾弛禁,连其前后各一日允许百姓踏月观灯。这就是元宵节时许多地方写有“金吾不禁”的由来。
元宵快乐
2024
第四种说法,是东方朔诓骗汉武帝的故事。这种说法最具传奇色彩。
有一天,东方朔在御花园见到一位宫女泪流满面。他一打听,原来该宫女名叫元宵,自选入宫闱后,深居宫中,与世隔绝,她想念父母双亲,因此悲伤落泪。
东方朔问明了情况,便心生一计,到长安街头卖起卦来,并扬言说:“长安在劫,火焚帝阙,十五天火,焰红宵夜。”人们一听说火神君将火焚帝宫,京城上下一片恐慌。汉武帝连忙向东方朔问计,东方朔乘机献策道:正月十五夜晚宫内人一律外出避灾。并请汉武帝传谕京城官民将大街小巷庭院屋宇统统挂上红灯,佯装成满城熊熊大火,以欺骗火神君不降灾长安。他又说火神君最喜欢吃汤圆,宫中的元宵姑娘手艺最好,让她做好汤圆,由汉武帝焚香上供火神君。这样,火神君或许会悲悯人而不降灾难。
汉武帝照计行事。正月十五夜晚,长安城张灯结彩,灯火通明。城内外的官员、百姓都早早上街观灯。元宵的妹妹也领着父母进城观灯,元宵终于见到了父母。闹了一夜灯火,京城长安安然无事,汉武帝大喜。
从此,每年到了这一天晚上,都张灯结彩放焰火,虔诚地供奉汤圆,相沿成习。因正月十五上供的汤圆数元宵姑娘做得最好,人们为纪念她,就把汤圆改称元宵,把正月十五叫作元宵节。
Happy Lantern Festival
元
宵
快
乐
元宵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节日之一。它通常在农历正月十五这一天庆祝,标志着春节的结束。元宵节也被称为“灯节”,因为这一天人们会点亮彩灯,欢庆节日。人们吃着吃元宵或汤圆,感受家庭温暖,表达着对美好生活向往。
元宵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承载着人们的祝福和希望,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元宵佳节,月圆人团圆,值此佳节,郑州市旅游协会向广大游客和旅游同仁送上最诚挚的节日祝福。
祝大家元宵节快乐,阖家幸福,万事如意!
(来源 |郑州市旅游协会秘书处)
郑州市旅游协会秘书处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