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厦门:让鼓浪屿世界文化遗产活起来传下去

厦门:让鼓浪屿世界文化遗产活起来传下去

厦门:让鼓浪屿世界文化遗产活起来传下去我市不断创新思路与做法,推动鼓浪屿的科学保护与有效利用。(本报记者黄嵘航拍器摄)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詹文)  被习近平总书记誉为“国之瑰宝”的鼓浪屿

厦门:让鼓浪屿世界文化遗产活起来传下去

我市不断创新思路与做法,推动鼓浪屿的科学保护与有效利用。(本报记者黄嵘航拍器摄)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詹文)

被习近平总书记誉为“国之瑰宝”的鼓浪屿,岛上的文化遗产正陆续活起来、传下去。

近段时间来,鼓浪屿管委会系统党员干部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鼓浪屿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不断健全长效机制,全面推进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推动历史文脉有效传承,全力打造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示范地。

习近平总书记在厦门工作期间主持编制的《1985年-2000年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便提出,要把鼓浪屿视为“国之瑰宝”,并在这个高度上统一规划其建设和保护,为鼓浪屿的保护利用确定了方向。2017年,鼓浪屿申遗成功后,习总书记专门作出“要总结成功经验,借鉴国际理念,健全长效机制,把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遗产精心守护好,让历史文脉更好传承下去”重要指示,为做好新时代鼓浪屿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提供了根本遵循。

用活用好鼓浪屿文化遗产资源、红色资源,特别是用好总书记在福建、厦门工作期间创造的宝贵思想财富、精神财富、实践成果和对鼓浪屿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成为鼓浪屿管委会系统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点。“我们将‘再学习、再调研、再落实’活动有机融入党史学习教育中,引导管委会系统党员干部筑牢初心使命,转变工作作风,把学习成果转化到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上,让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遗产活起来、传下去。”鼓浪屿管委会负责人说。

活化百年建筑

鼓浪屿,八卦楼。不时有游客,循琴声而来。

方思特坐在百年名琴、6米高的诺曼·比尔管风琴前,演奏着世界名曲。琴声回荡,绕梁盘旋。

她是岛上长大的琴童,10多年前大学毕业正准备出国留学,在鼓浪屿之子、爱国华侨胡友义的邀请下,留在了八卦楼管风琴博物馆。后来,她成为馆长,在鼓浪屿管委会的领导下,和小伙伴们一起,守护这栋“国保”和里面的管风琴。

方思特知道这栋百年建筑背后的故事,有爱国华侨倾其所有的壮举,更有习近平总书记倾注的关心。1986年,在厦门工作的习近平同志,在经济特区建设初期,到处都要发展、到处都缺钱的时候,仍毅然批下十分珍贵的30万元用于八卦楼的修缮,彻底扭转了一座百年建筑的命运。

整修后的八卦楼,成为国内唯一、世界最大的风琴博物馆。因完整保持了当年的历史风貌,八卦楼和另外52处历史建筑、历史道路、代表性自然景观和文化遗迹,共同构成鼓浪屿文化遗产的核心要素,在后来的申遗过程中,受到联合国世界遗产保护专家的高度评价。

中西方能工巧匠合力,让百年名琴重新发声;定时演奏,讲述风琴与鼓浪屿的情缘;研究管风琴艺术,举办国际性管风琴系列活动……在八卦楼里,来自世界各地的风琴珍品不再是“安静的陈列品”,它们与这栋历史建筑水乳交融、相互辉映。

如今,这里每年会迎来上百万游客,包括外国元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专家、世界级音乐大师。“作为鼓浪屿的后人,我们有责任守护这里,让岛上珍宝重新焕发光彩,发挥它应有的作用。”方思特说。

救世医院旧址,成为故宫鼓浪屿外国文物馆;黄荣远堂,成为我国首个国家级综合性唱片博物馆;原英国领事馆所在地,成为鼓浪屿历史文化陈列馆……活化利用百年建筑,是厦门牢记习总书记嘱托,精心守护文化遗产所做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丰硕成果,许多案例得到国家文物局、住建部和学术界的借鉴推广。

“猫头鹰楼”亚细亚火油公司旧址成为外图书店后,每年举办40余场公益文化活动,服务岛上居民和游客,成了鼓浪屿文化新地标。厦门外图台湾书店副总黄群说:“今年,我们计划对书店进行提升,营造更好的文化空间,让每个走进书店的人都可以深度了解鼓浪屿,感受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的深厚文化底蕴和开放包容的精神,感受鼓浪屿不断的变化提升。”

讲好传承故事

鼓浪屿中华路15号,褚家园。

常有外国游客过来,喝杯咖啡,听这栋重点历史风貌建筑的主人谢绵聪讲述鼓浪屿老建筑的故事。一部韩国影视剧在褚家园开拍后,这里一度成为韩国游客眼里的网红。此前,在鼓浪屿管委会的帮助下,谢绵聪父子对老别墅进行了修缮,尽可能恢复原貌。

鼓浪屿笔山路17号,春草堂。

这是被孙中山任命为“福建讨贼军总指挥”的革命先驱许春草,亲自设计建造的小楼。孙辈许多康直言:“一度没有住人,闲置在那,白蚁很快就上门了,到处筑窝。”

修缮老宅后,在管委会的支持下,许多康将家里这栋“国保”建筑办成了家庭博物馆,展出家族史料和家族收藏的文物。孙中山亲笔书写的委任状、许春草组建的民间抗日救国会、传承6代的百年钢琴,成为一个家族的历史、一个时代的缩影,吸引来众多游客。

鼓浪屿虎巷8号,中共福建省委机关旧址。

90多年前,大门上的小小门环,曾是地下党联络暗号的工具。如今,门环已保存在厦门博物馆。

中共福建省第二次代表大会会址、中共福建省委军委机关旧址……丰富的红色资源,使鼓浪屿在中国共产党党史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在市委组织部牵头下,鼓浪屿管委会正深入挖掘、整合岛上的红色资源,打造红色主题教育基地,讲述鼓浪屿的红色故事,引导党员干部从红色历史中汲取奋斗力量,转化为精心守护鼓浪屿“根”和“魂”的工作实效。

“这些年,我们深入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对鼓浪屿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不断创新思路与做法,推动文化遗产的科学保护与有效利用,尽可能让鼓浪屿上的一景一物一草一木都‘活起来、会说话’,能延伸历史轴线,能活化历史场景,最终实现总书记嘱托的‘让历史文脉更好地传承下去’。”鼓浪屿管委会负责人说。

提升生活品质

今年秋天,厦门音乐学校将复办鼓浪屿校区,这让许多康悬着的一颗心放下了。正在日光幼儿园读书的儿子,很快就要上小学,他曾一度犹豫要不要搬到厦门岛内,“现在不搬了,一辈子都想扎根鼓浪屿。”

鼓浪屿日光幼儿园是中国第一所幼儿园,出过很多名人,包括林巧稚、殷承宗、许斐平。一个现象引起外界关注:日光幼儿园片内生源连续三年饱和,而以前片区生源占比不到60%。

厦门二中鼓浪屿校区复办英语实验班也报名火爆,报名和招生比超过10:1,2021年首届毕业生约80%被保送厦门外国语学校和厦门二中高中部。

这些年,鼓浪屿的生活品质持续提升,带动老鼓浪屿人陆续上岛,自2018年以来共回迁1200多人。

“文化遗产的活化、历史文脉的传承,靠的是人。”鼓浪屿管委会负责人说,鼓浪屿是历史国际社区+文化社区+文化景区三位一体,申遗是为民,申遗也要惠民。

今年来,鼓浪屿管委会更是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组织广大党员推动解决鼓浪屿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加速推进历史国际社区的品质提升,凝聚最大合力共同守护好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遗产。

【链接】

借鉴国际理念 健全遗产保护长效机制

鼓浪屿申遗成功三年多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对鼓浪屿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不断健全长效机制,全面推进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推动历史文脉有效传承,取得丰硕成果,诸多保护经验、创新模式,被国家住建部、文物局全面推广。

鼓浪屿监测预警系统,发挥着日常监管作用,构建起预防性保护体系。从各景点的现场情况、实时游客量、天气变化情况等,到公园庭院里的古树名木,通过鼓浪屿世界文化遗产监测管理中心的大屏幕,一目了然。全岛三维测绘扫描,采集比对不同时段的大数据,从细微处发现问题,建章立制进行预防性保护。在中国世界遗产中心顾问胡锤看来,这是鼓浪屿文化遗产监测工作最优秀的地方。

创新设立历史风貌建筑修缮技艺研习基地,委托高校、科研机构进行工艺研究,立足精细化专业化,推进文化遗产保护。

借鉴国际理念,鼓浪屿文化遗产“科学保护”与“有效利用”的专业规范不断增强。岛上的文物建筑和历史风貌建筑,全部进行火灾风险评估,制定出《历史风貌建筑防火设计导则》,为后期鼓浪屿历史风貌建筑消防审批提供了依据。

《鼓浪屿重点文化发展扶持暂行办法》《鼓浪屿直管非住宅公房租赁管理暂行办法》《鼓浪屿公益性文体项目“以奖代补”暂行规定》等文化回归促进政策也先后出台,鼓励引导单位和个人参与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目前,全岛有近百栋历史风貌建筑、文物建筑开办成书店、展馆或家庭旅馆,高端文化企业、文化艺术大师工作室和文化赛事不断落户。

鼓浪屿申遗成功两周年时,《厦门经济特区鼓浪屿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开始实施,这是我市再度为加强鼓浪屿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专门立法,开创了国内文化遗产地依法保护先例。该条例实施以来,鼓浪屿以法规为指引,构建起依法保护治理的长效机制、高效融合的管理机制、统一监管的综合执法机制、共治共管的社会参与机制。 (厦门日报记者 詹文)

上一篇: 人间正道开新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⑤)
下一篇: 善于抓住社会主要矛盾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