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与大时代同频共振 与青年学人共成长

与大时代同频共振 与青年学人共成长

与大时代同频共振 与青年学人共成长与大时代同频共振 与青年学人共成长

上海市社联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王为松认为,作为上海市社联所属的学术期刊,支持青年学人成长是期刊的职责与使命,但支持青年学人不能停留在一时、一会、一文,发现一批青年学人之后,更要与青年学人做朋友,在对他们进行长期的跟踪、交流、沟通与支持中共同成长。通过五届全国青年理论创新奖征文活动的推行,编辑部初步掌握了青年学者研究动向的第一手资料,读懂了他们的所思所想所困。在大转型时代,青年一代所代表的新的学术范式正在浮出历史地表,编辑部从中发现青年学人治学研究的几大特征,从而进一步助力刊物与青年学人形成良性的互动机制,建立更为紧密的学术共同体。

一是瞄准时代问题,助力自主知识体系建设。第一,关注中国改革实践中的现实问题。面对浩浩荡荡的时代大潮,《探索与争鸣》始终致力于引导和鼓励青年学人立体、深度、全面认识和阐释中国转型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五届全国青年理论创新奖征文活动的主题均扎根于中国实践,这不仅锻炼了青年学者学以致用的精神,同时也促使他们有了更强的担当意识,把自己的学术生命同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比如,2018年恰逢学习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探索与争鸣》发起第三届全国青年理论创新奖征文活动,主题为“从新时期到新时代:中国改革再出发”。此次征文投稿文章密切关注我国现代化的进程,特别是40年来我国在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等方面的重要转型,尝试运用不同研究视角和学术范式来反思和解答新时代的新问题,为国家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二,青年一代学术主体意识正在增强。30余年来,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有了长足发展,中国学术在向世界先进学术理论学习的同时,也必须坚定走自己的道路,坚持中国学术的主体性。中国学术正以前所未有的姿态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回顾历届青年理论创新奖征文活动,青年一代正在逐渐实现方法觉醒和意识觉醒。尤其在治学资源上,已经有许多青年学人自觉从传统文化中寻找理解中国社会的思想启迪。例如,中国人民大学冯庆博士的获奖论文《义气论——春秋叙事、威仪美学与江湖治理》,就是儒家经典论说对江湖“义气”伦理进行重新阐释的文章。

第三,顺应新文科建设潮流。当代青年学者敢于打破学科藩篱,善于捕捉新出现的学术问题和现实问题,并积极学习利用各学科学术资源去解决问题。在征文中,政治学学者偏向政治与历史结合的研究,社会学学者偏向经济与社会学结合的研究;人文学科的投稿大量引用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社会科学的投稿充分借鉴人文学科的经典思想。类似投稿屡见不鲜。学科并不是永恒的、固定的,是学术发展的果而非因,回应时代的大问题成为青年学人做学问的核心目标。

二是下沉基层,克服学术悬浮化。第一,用脚丈量学术。在历届征文活动中,很多青年学人能够自觉将象牙塔里的学问与中国实际发展问题相结合,不只是为发表而发表。问题意识已成为新生代学人治学的重要起点。“不再只顾着介绍现象和理论,而是有了核心的问题,再去写文章。”一位征文获奖者如是说。比如,征文获奖者、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李涛,一直致力于乡村教育研究,其获奖论文《中国乡村教育发展路向的理论谜题》就受益于2013年他在中国西部一个县扎根调研半年的田野经历。

第二,关注青年学人的生存难题。社会生活与社会成员的心态产生互动关系,展现了当代中国的多样面貌。读懂青年人的社会心态,就能洞察中国社会心态的最新变化,从而为复杂的现代性症候提供妥善的解决方案。在这方面,青年学人从青年群体中来,更能准确感知和把握当代青年的精神世界。比如,《探索与争鸣》2023年青年学人专刊的作者邢婷婷就从学术视角提出了“45°青年”的概念。面对互联网与新媒介下的社会心态,当代青年学人无疑成为研究互联网及其社会效应的先行军。

第三,做接地气的学问。文章深奥晦涩、辞藻华丽,却无法有效回应现实问题,是学术悬浮化的一个重要表征。对此,《探索与争鸣》一贯鼓励学者对标中国重大现实问题,做真学问、真研究。在第三届征文活动中,时为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硕士生的李旭东获得了一等奖,他的论文没有深奥华丽的辞藻,而是聚焦一个被忽视的群体——北京郊区代耕菜农群体的日常生产与生活。通过对这一群体的研究,他搭建起了观察宏观社会与微观生活之间关系的一道桥梁。

三是矢志创新,做有未来感的学术。第一,做有想象力的学术。在捕捉新问题、探索新事物方面,青年学人有着显而易见的优势。在《探索与争鸣》青年学人支持计划中崭露头角的许多青年学者,已经成为中国学术研究队伍中追踪新领域、开拓新话题的主力军。在历届获奖论文中,信息革命、互联网新媒介、元宇宙、人工智能等有关前沿技术和社会现象的热词频现。比如,第四届征文活动中的《MOBA游戏批判——从“游戏乌托邦”到“游戏梦工厂”的文化变奏》,有效地将前锐的游戏研究与中国社会文化、青年心态研究结合起来,为审视当代社会文化流变提供了新视角。

第二,做有创新性的学术。为中国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创新贡献力量,是学术期刊发展的应有之义,也是青年学人成长必须经历的锤炼。在《探索与争鸣》青年学人支持计划系列活动中,两者得到了融合。纵观学术史,具有长期学术影响力、能够形成广泛启发的学术研究,往往都能够提供标识性概念,进行创新性思考。这正是学术研究具有未来感的直接体现。在五届征文活动中,青年作者们提出了诸如“虚拟型熟人社会”“权力流散”等一系列新概念、新命题,并得到了学界广泛的讨论和回应。

第三,做有时代感的学术。在梳理五届征文5000余篇投稿的过程中,编辑部发现,讨论大变局时代的中国发展与世界变局的论文较多,这与当下我们所处的时代背景密切相关。这一点在第五届青年理论创新奖征文活动中体现得较为明显,此次征文主题为“人类文明新形态:大变局下的中国与世界”。其中,有的学者讨论共同富裕的理念对人类文明史的意义,有的学者聚焦数字技术与世界主义的互动关系。青年学人亲历中国在改革开放后的迅猛发展和沧桑巨变,希望通过自己的学术研究,为中国在世界变局中稳步发展贡献理论力量。

完善支持计划 持续服务青年学人

为了更为系统、立体地服务好青年学人,在历届全国青年理论创新奖征文的基础上,《探索与争鸣》立体、多面服务青年学人,实施了包括优秀青年学人支持计划、全国优秀青年学人年度论坛和青年学人专刊在内的一系列措施。

第一,精心编辑“青年专刊”。在第四届征文活动基础上,编辑部2022年推出“技术创新与文明重构”青年专刊,在学界引发强烈反响,这为编辑部继续打造“青年专刊”带来了极大信心。2023年2月,适逢《探索与争鸣》创刊400期,编辑部经过认真讨论,决定一改期刊界通行纪念号“名家大腕荟萃”的“传统套路”,在第四届优秀征文的基础上,多方约请青年学人撰文,于2023年第2期推出了“为世界进文明——《探索与争鸣》创刊400期青年学人专刊”。该期所刊发的文章力图沟通文明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力图在“为世界进文明”的大主题下呈现中国青年学人多元、开放又不乏锐利的声音,展现学术的历史感、现实感和未来感。这组文章出版后再次获得学界的热烈反响,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3年8月,已经有70%的文章被各类二次文献期刊转载。

第二,举办“全国优秀青年学人年度论坛”。《探索与争鸣》2020年全新策划了“全国优秀青年学人年度论坛”,目前已经举办两届。年度论坛秉持编辑部搭台、青年学人唱戏的理念,完全由青年学者自行策划组织,编辑部提供学术和发表支持。第一届年度论坛分为10场分论坛,吸引先后100多位青年学人参与研讨,近2000位青年学人线上参与观摩;第二届年度论坛共15场分论坛,先后有近300位青年学人做主题演讲,4000多位青年学人在线参与。

第三,推出“优秀青年学人支持”计划。优秀青年学人支持”计划聚焦“一书、一人、一领域”,重在对优秀学人提供持续深入的学术支持。目前,围绕华东师范大学瞿骏、外交学院施展、复旦大学金理等的学术专著,编辑部邀请名家组织了研讨会,形成了专辑和别册,得到了学界的大力支持。而今神采飞扬的他们,已经成长为各学科的佼佼者。

构建学术共同体 编辑学者共同成长

在社会各界大力支持下,《探索与争鸣》编辑部通过持续实施优秀青年学人支持计划,与青年学人始终保持学术唱和、密切互动,形成了良好的青年学术共同体。很多青年学者在成为各个学校、学科的主心骨时,仍然是刊物的核心作者。通过青年学人反哺,《探索与争鸣》真正做到了立足学术鼎新、与大时代同频共振,刊物的学术水平、学术声誉得以进一步提升。在与青年学人共成长的过程中,编辑部也锤炼了一支政治意识强、业务水平高的“80后”青年编辑队伍。近年来,编辑部多人次入选国家级青年人才支持计划,获得上海出版人奖、华东地区优秀主编、优秀编辑等荣誉称号。

当下,青年学人的生存状态获得了学界乃至社会的广泛重视,这要求学术期刊不忘初心,不断优化计划,与青年学人共成长。对此,编辑部也不断思考和总结相关经验,更好服务青年学人。

第一,坚持与青年学者共成长的初心,做好青年学人支持工作的系统规划。一是持续推进全国青年理论创新奖征文,为青年学人提供平台,鼓励青年学人为阐释中国现实、推进中国研究作出贡献。二是扩大全国优秀青年学人年度论坛规模,将该论坛与“望道青年论坛”相结合,同时组织青年理论人才开展基层调研、采风活动,举办青年专题论坛或者新书研讨会等。三是出版青年学人专刊和文集。目前,编辑部正在筹备出版第三本青年学人专刊,集中发表第五届征文中获奖的优秀论文。四是继续推进优秀青年学人支持计划,在全国范围内广泛选拔具有深厚理论功底和突出问题意识的青年学者,继续推出专辑,加大支持力度。

第二,紧密结合刊物风格,办好有特色的支持青年学人系列活动。只有密切结合刊物重视时代问题、倡导经世致用的特点,才能办好有特色的支持青年学人的活动,与刊物协同发展。因此,编辑部在支持青年学人时,力求与杂志办刊宗旨相结合,呈现出问题意识强、以学术观照社会的特点,引导青年学者在社会实践中发现问题、在学术研究中阐释问题、在理论与实践的互动中解决问题。

第三,团结青年学人广泛参与,充分调动青年学人积极性、主动性。《探索与争鸣》青年学人支持计划的出发点是,希望通过搭建由学术期刊和青年学者组成的学术共同体,使得有优秀学术潜质的青年学人拥有更高更广阔的舞台,施展自己的学术才华和学术理想。未来,编辑部将继续以青年学人系列支持计划为抓手,不断探索支持青年学人的新途径,助力构建全国范围的哲学社会科学青年学者共同体,实现体系化、组织化和长效化机制,在青年学人支持方面,打造上海乃至全国的“学术名片”。

(执笔人:叶祝弟、杜运泉、孙冠豪、杨义成)

上一篇: 奥地利历史:莱塔河战役!巴本堡王朝的终结
下一篇: 中国社会科学院举办“社科青年成长成才大家谈”第2期沙龙活动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