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看了评论,发现很多需要完善的东西,仆会慢慢完善,谢谢各位!此次完善的西康与康区的区别以及江心坡问题(云南省地图中凸出来的地方),西康省≠康区,康区是藏族地区划分的三区之一,其主要范围是川西高原地区(藏族居住的地方为主)、云南西北部,川南的今大凉山地区不属于康区,雅安、乐山汉人和其他民族居住的地方也不属于康区,但是西康省除了川西高原还包括大凉山地区、雅安市、乐山市汉人和其他民族居住的地方,不包括云南西北部。关于西康省就补充这些。
关于江心坡的问题:
江心坡是指位于高黎贡山以西的恩梅开江及迈立开江之间的地带,面积约为27000平方公里。这片土地是明清时期云南腾越州所属的大塘、止那等土司控制的地方。江心坡地区的原主要土司,比如孟养、里麻等地土司(孟养土司的管辖地还要越过江心坡以西)曾受过明、清两代王朝册封,且实际居住者皆为傈僳族、景颇族、汉族和云南其它民族,并没有今日中下缅甸的缅族、掸族、钦族等。土司是由明清两代政府派任管理当地土著的地方官,而现代克钦邦和掸邦的独立争议也是由此而来。自明代起,中缅双方就经常因边境领土问题发生战事,当时的土司基本上是受明朝政府控制。清朝建立,亦先后于顺治及乾隆年间征讨缅甸,使其成为中国藩属。清末的《皇朝一统图》和民国初期的地图,并无标注江心坡和上述割让地区为中国领土。1935年“上海世界舆地学社”出版发行《中华最新形势一览图》用未定国界把江心坡划为中国领土,而且把南部争议区的国界划到萨尔温江,是为了中英边界谈判作准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对中缅边境争议无暇顾及,但继承了中华民国后期对中缅边界,认为该地区应属于中国。1952年,解放军为追击败退到缅甸的国民党残兵而越过缅甸所认为的“边界线”,并在当地驻扎下来,导致两国关系紧张。中国遂对边界争议持强硬态度,认为缅甸所坚持的“边界线”是英帝国主义侵略政策造成的恶果,中国应收回猛卯三角地区和包括片马、岗房、古浪的北部失地。而缅甸方面认为,其继承英国统治时期的边界状况,可以将北部片马、岗房、古浪在内的50平方英里(约合130平方公里)土地交还中国,但拒绝归还勐卯三角地。1960年根据周恩来和奈温签订的中缅边界条约,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弃了对江心坡的领土主张,从缅甸收回被英国1913年侵占的片马地区。
PS:此次补充从网络上找到的西康省政区图
谢邀,我也是查了很多资料才找到的,不要嫌弃。
西康省,成立于民国28年(1939年),是华西三省之一,简称康。省会初为康定县,实际上驻雅安县(今四川省雅安市)。民国20年(1931年)4月改驻巴安县(今四川巴塘县政府驻地夏邛镇)。民国24年(1935年)7月迁雅安县。民国25年(1936年)11月迁康定县。
西康省(民国35年,1946年)
建国后,195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占西康,继续沿袭旧制,省政府驻雅安市于1955年9月底撤销西康省,金沙江以西划归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以东并入四川省。
西康省(1950年)
西康省(1949)
西康是传统西藏地区的康区(藏文:ཁམས;藏语拼音:Kam;威利:khams),主要聚居的少数民族是藏族,历史比较悠久,是西藏连接中原和巴蜀地区的一条重要的交通要道。
元朝设吐蕃等路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管辖这一地区,隶属于宣政院。明朝设朵甘行都司。
清朝征服青藏高原后,雍正帝对大藏区采取分而治之的策略,将康区分拆,以打箭炉(今康定)为界,西部归达赖喇嘛管辖,东部划归内地。其中理塘、巴塘、察雅、昌都划归四川,中甸(今香格里拉市)划归云南。这一行政区划调整之后基本定型并沿用至今。
中华民国在康区设立西康省,但西康省的西部被西藏噶厦政府实际控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早期,曾设立西康省和昌都地区,后来皆撤销,西康省并入四川省;昌都地区并入西藏自治区,现为地级昌都市。
传统西藏地区的划分(原图来自维基百科)
看看西康省的地理情况:
西部为青康藏高原的一部分,整体地势高耸,人烟稀少,地势皆在3000m以上。西北部多在4500m以上,但地表起伏较小,属高原地形,为藏北高原之一部分。
中部为纵谷地形区,高大山脉皆呈南北走向,平行排列,两山间之谷地则有大河奔流,有多条大河贯穿而过,包括怒江、金沙江、澜沧江等。
东部为四川盆地边缘地区,地势较低平,是全省的精华区。
西康省地形(民国时期)
这一地区的历史如下:
此地在周代为西戎、西羌之地,汉代为图伯特地。
唐、宋两代皆称吐蕃,明代属乌斯藏。
不受拉萨当局管辖的由来
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和硕特部驻康定的营官杀死明正土司,清廷派四川提督进剿,攻占康定,雅砻江以东的土司降,尽入四川范围,称为“炉边”地区。
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后,清军进入西藏驱逐准噶尔部和平定罗布藏丹津叛乱,相继招降了康区各土司,整个康区纳入四川。
但由于行政区划尚未明确,达赖和云南都提出对理塘等地的要求。 雍正三年(1725年),川陕总督岳钟琪提出:“将距打箭炉甚远,难以遥制”的昌都、洛隆、桑昂曲(察隅)等地赏给达赖喇嘛管理;将中甸、德钦等地划归云南管辖;将巴、理塘等仍归四川辖属”。次年经清廷批准,四川提督周瑛主持会勘以宁静山(今芒康山)立界碑划分了川、滇、藏的康区。
建省准备期
光绪三十年(1904年),建昌道赵尔丰向四川总督锡良上“平康三策”:第一策是整顿治理西康与川滇腹地边境野番地区。“将腹地三边之倮夷,收入版图,设官治理,……三边既定,则越巂、宁远亦可次第设治,一道同风”。第二策是将西康改土归流,建为行省。“力主改康地为行省,改土归流,设置郡县,以丹达为界,扩充疆宇,以保西陲”。第三策是开发西康,联川、康、藏为一体,建西三省。“改造康地,广兴教化,开发实业,内固蜀省,外拊西藏,迨势达拉萨,藏卫尽入掌握,然后移川督于巴塘,而于四川、拉萨,各设巡抚,仿东三省之例,设置西三省总督,藉以杜英人之觊觎,兼制达赖之外附”。据称:“锡良嘉其议,据以入奏,廷旨报可。”这是一个较为系统的经营西康的计划,其核心内容是改土归流,西康建省,卫川图藏御英。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初,川边地区发生“巴塘之乱”,巴塘土司与丁林寺喇嘛聚众焚烧法国天主教堂,杀死两名法国传教士,并打死清政府驻藏帮办大臣凤全及其随员百馀人。事发后,四川总督锡良、成都将军绰哈布奏派四川提督马维骐、建昌道赵尔丰会同“剿办”。六月,马、赵率军击败巴塘、理塘土司军队,打死理塘土司和桑披寺喇嘛,并将巴塘正、副土司正法,平定巴塘、理塘。随后,马维骐回川,赵尔丰留任川边善后督办,处理巴塘、理塘改土归流事宜,并继续征战乡城等地。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六月,锡良、绰哈布奏清“乘此改土归流,照宁夏、青海之例,先置川滇边务大臣,驻扎巴塘练兵,以为西藏声援,整理地方为后盾。川、滇、边、藏声气相通,联为一致,一劳永逸,此西南之计也”。清政府任命赵尔丰为督办川滇边务大臣,驻扎巴塘,统辖四川西部打箭炉厅(治今四川省康定县)及所属各土司和西藏康部。川滇边务大臣的设立,揭开了川边地区改土归流的新篇章。原拟将云南藏区一并纳入,后由于形势的发展未实现。在赵尔丰的锐意经营下,“川边”辖境甚至收复了原来一直属于几不管的地区,如三岩、波密等地,直到今林芝地区工布江达县(太昭)。
宣统三年(1911年),川滇边务大臣傅嵩林在奏折中,首次提出建立西康省:“查边境乃古康地,其地在西,拟名曰西康省”,建省后可以“守康境,卫四川,援西藏,一举而三善备[3]。傅嵩林设想中的西康省范围,“东自打箭炉地,西至丹达山顶(在边坝县)止,计三千馀里;南抵维西、中甸,北至甘肃西宁,计四千馀里”。同年,清廷拟分设西康省,升打箭炉为康定府,升巴安厅为巴安府,新设登科府、昌都府及得荣等11委员以及硕搬多理事。
自1911年保路运动暴发后,傅嵩林的戍康部队调回四川参与镇压,西康防卫缺失。在英国的指示下西藏达赖派兵入侵,占据昌都、金沙江以东的德格、邓柯、白玉、石渠等地,清政府西康省被架空。
川边特别区时期
预备建省
当年北洋政府在22个省之外设了热河、察哈尔、绥远、川边等几个特别区。
民国元年(1912),民国政府设立了川边经略使,积极筹划西康建省。当时西藏局势动荡,1914至1918年,达赖十三世受英国支持,派藏军攻入康区西部,占领了康区甘孜、新龙以西地区。经英国人台克曼“调停”,将康区的邓科、德格、昌都、类乌齐等13县划归西藏暂管。西康建省一事遂告停顿。1914年划康定以西(包括金沙江以西拉萨当局实控的今昌都地区)为川边特别区,受四川省节制。
1927年夏,刘文辉入主西康,并成立西康特区临时政务委员会。民国17年(1928年)8月1日,西康及西藏代表向中央请愿,要求改康藏为行省。8月29日,中央政治会议大致决定热河、察哈尔、绥远、青海、西康改省。9月17日,国民党中央全会决议改热河、察哈尔、绥远、宁夏、青海、西康特别区为省;刘文辉在其第24军军部边务处下设西康政务委员会作为对策。民国18年(1929年)2月4日派吴醒汉为西康专使,处理川军入康及组织省政府事宜。民国23年(1934年)12月25日,行政院决议派刘文辉为西康建省委员会委员长。1935年川边特别区改为西康行政督察区。民国24年(1935年)7月22日西康建省委员会在雅安正式设立,辖康定地区20个县以及已被西藏地方政府占据的13个县,刘文辉就职委员长,并设立民政、财政、教育、建设等科。民国25年(1936年)9月23日,西康建省委员会迁至康定。民国27年(1938年)8月8日,戴传贤在西康甘孜祭奠九世班禅。11月22日,行政院议决西康准予建省,12月13日通过西康省政府委员,以刘文辉任主席。
在建省之初,刘文辉提出要将四川省的雅安和西昌地区划入西康省的要求,但遭到四川省民政厅厅长甘绩镛的回绝,同时当时的四川省省主席刘湘对此要求也不赞同。民国27年(1938年)1月20日刘湘病逝,其部下第四十四军军长王缵绪为了当上四川省主席极力拉拢刘文秀,许诺如果他当上省主席后同意划雅安和西昌给刘文辉。
因抗日战争的持续扩大,局势的日渐危急,四川省政府和西康建设委员会向行政院呈文指出建西康省的必要性。民国27年(1938年)4月,刘文辉与蒋介石在汉口会面,蒋答应将西昌和雅安划给刘文辉、西康的财政会由四川和国民政府补助并提出拨款援建川康公路。11月28日,行政院致电刘文辉批准建立西康省。
康藏纠纷
西康曾与西藏地方发生边界纠纷,史称康藏纠纷。辛亥革命后,驻西藏清军相继哗变。达赖遣藏兵内,攻陷般多、乍丫、察木多等地。民国元年(1912年),袁世凯调四川都督尹昌衡任川边镇抚使兼西征军总司令,率兵西征。云南都督蔡锷也派滇军入西康声援。川军大破藏军于里塘、巴塘之间,收复察木多、乍丫各地。民国7年(1918年),西藏军队克陷昌都城后,将部队分并南北两路进军,北路方面军很快占领金沙江西岸十三县,并且渡江攻占瞻堆,包围甘孜。在英国仲裁下,于8月19日签定《昌都停战条约》。
民国21年(1932年)2月27日,西康党务特派员格桑泽仁在巴安将当地驻军缴械。3月5日,格桑泽仁在巴安组织西康建省委员会及省防军。8月22日,西康事变解决,格桑泽仁离康赴成都。12月31日,内江会议令刘文辉部退往西康。民国22年(1933年)8月17日,刘文辉于雅安发出通电,宣布驰赴西康,致力国防。
民国25年(1936年)11月刘文辉率陵章镇中等团前往康定,并派章团驻进甘孜防止藏军进一步入侵。见此状,藏军派代表士郎多吉到康定与刘文辉商定协议。刘文辉与藏军代表达成协定与藏军以金沙江为界,藏军前侵占的金沙江以东的德格等四县归还给西康。至此,刘文辉掌控康南、康北十九个县和一个设治局。
红军入康
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团由刘伯承指挥,于民国24年(1935年)5月3日开始经云南禄劝绞车渡、鲁车渡、红门渡渡过金沙江。6月5日,中国工农红军进占西康泸定,6月6日进占西康康定。民国25年(1936年)3月30日,中国工农红军朱德、徐向前部经丹巴进入西康,4月6日进占西康瞻化,捕西康宣慰使诺那呼图克图。4月28日,中国工农红军贺龙、萧克部全部北渡金沙江,后经中甸,寻入西康。5月12日,西康宣慰使诺那呼图克图在中国工农红军朱德、张国焘、徐向前驻地西康甘孜逝世。5月17日,红四方面军第三十二军攻占理化,南迎自西康福城、德荣、定乡向北前进的红二方面军贺龙、萧克所部。5月22日,贺龙、萧克进占西康巴安,6月经过白玉、瞻化同张国焘、朱德、徐向前部会合,召开甘孜会议。在会议上,贺龙与朱德等迫使张国焘同意北上与中共中央会合的行动方针。
西康省时期
民国28年(1939年)1月1日,西康省政府成立,省会设在康定县,刘文辉为省主席。秘书长为张为炯、民政厅厅长为段班级、财政厅厅长为李万华、教育厅厅长韩孟钧、建设厅厅长为叶修峰、保安处处长为王靖宇。全省辖33个县和3个政治局,以康定为省会,全省面积共351,521平方公里,人口一百五十万人[1]:345。在西康省设立后鸦片等毒品的贩卖变得十分猖獗,并成立了西康肃清存土督办公署,实行中央和地方共同分赃。
民国32年(1943年)5月25日,西康省民政厅长冷融因禁烟问题在温江被刺。
民国35年(1946年)4月15日,西康天全荥经人民武装反抗铲烟,与军队发生激战,双方伤亡惨重,保安司令张禄实被杀。12月3日,西康发生天全民变,军民冲突。12月14日,有西康代表请愿,要求撤换省政府主席刘文辉。12月16日,天全民变事态扩大,当地人民组织西康政治革新运动委员会。12月31日,西康程志武等人使用武力反刘文辉,攻破天全。
民国36年(1947年)1月4日,反刘文辉的武装集团进逼雅安。1月7日,西康刘文辉部收复芦山。1月24日,西康宝兴、荥经一带继续发生军民激战。1月31日,张群自南京飞抵成都,处理四川政务及西康暴动事宜。3月1日,西康刘文辉军与程志武于雅安附近激战。4月1日,西康刘文辉部武装运鸦片过天全,被地方武装截击。4月10日,西康参议会要求刘文辉实践自己的诺言,查铲烟苗,停收烟捐。4月11日,西康民变领袖朱世正等人投诚。5月1日,西康天全民变领袖朱世正、李元亨投诚。
民国37年(1948年)12月10日,除新疆省、青海省、西康省、台湾省、西藏地方外,全国宣布戒严。
民国38年(1949年)1月8日,西康省政府主席刘文辉到南京。2月14日,张群赴成都会见西康省政府主席刘文辉,刘部军队进抵成都附近。10月2日,藏军进集西康边境。10月3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自青海玉树进入西康德格。12月9日,国民政府西康省主席、第24军军长刘文辉、西南长官公署副长官邓锡侯、潘文华在彭县发布投诚中共通电,是为彭县起义。12月12日,李昆岗由西昌飞成都,向胡宗南报告解决了在西昌的刘文辉所部第24军副军长兼第36师师长伍培英部的经过,胡宗南同意由贺国光兼任西康省主席,在西昌恢复西康省政府组织,并于12月25日正式发表西昌警备总司令部总司令贺国光为西康省代主席。1950年1月1日,胡宗南任代长官的西南军政长官公署在西昌挂牌。
中共西康区委员会于1950年1月中旬在成都成立,书记廖志高,副书记刘忠、秦力生,着手进军西康。1950年2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2军进驻雅安。1950年2月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康军区在雅安成立,司令员刘忠,政治委员廖志高,副司令员方升普、副政委鲁瑞林。民国39年(1950年)3月12日,中共解放军发起西昌战役。3月21日,解放军包围国民党政府于大陆的最后据点西昌县。胡宗南见败局已定,于1950年3月26日晚,与他的同僚与部属贺国光(西康省政府主席)、赵龙文(胡的秘书长)等10人匆忙登机赴海南岛。3月27日,解放军进占西昌县城。4月初,西昌战役结束。近3万名国军溃军散向各地,中华民国控制下的西康省至此彻底消亡。名义归属西康省,实际上被西藏噶厦政府占据的昌都县诸县,亦在不久后由解放军攻占。
1950年4月26日,西康省人民政府正式成立,隶属于西南军政委员会。1954年6月西南行政区撤销后,西康省人民政府直属中央人民政府。西康省人民政府主席廖志高,副主席张为炯、鲁瑞林、格达活佛、夏克刀登(藏)、果基木古(彝)、刘聚奎、白认、康乃尔(1954年7月~1955年1月)。西康省下辖雅安市,雅安专员公署、西昌专员公署,康定自治区(州)、凉山自治区(州)。
1955年7月30日,根据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关于撤销西康省建制的决议,金沙江以东各县划归四川省,金沙江以西各县划归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西康省人民委员会于1955年9月底撤销。
以上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