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千多年前的周朝,有三位伟大的母亲,她们是:太姜、太妊、太姒,合称“三太”。
周朝三太是周朝三位开国先王的夫人,她们母仪天下,贤德无比,辅佐和教化了开万世太平的几位君王,不仅成就了周朝八百年基业,还为华夏民族培养了留名万世的几位圣人——周文王、周武王、周公。
一、太姜,周太王的后妃,王季的母亲,周文王的祖母。
太姜智慧非凡,以身作则教导自己的儿子们,为儿子们培养了高尚的人格品质。
大儿子太伯与二儿子仲雍,知道父亲古公亶父(周太王)想将王位传给弟弟王季和他的儿子姬昌(周文王),便主动离开,去到荆蛮。
古公去世,季历继位,后传位于昌,称西伯侯,即周文王。文王在位50年,为灭商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他是很有作为的创业主,勤于政事,重视发展农业生产,礼贤下士,广罗人才,拜姜尚为军师,问以军国大计,使“天下三分,其二归周”。
周文王,人称“西伯”。他秉承先祖的遗风,以仁德治国,敬老爱幼,对贤者谦虚礼敬,为了接待他们,自己常常都顾不上吃饭,很多贤德的士人都来归附他。历史上有名的长者伯夷、叔齐,听说文王对老人很敬重,也特地前来归顺于他。
虞国和芮国的国君争夺土地,争夺了很久都没有结果,于是就想去找文王来主持公道。他们来到周国边境,看到农夫相互让田,路人相互让路。来到城镇,看到男女分开走路,头发斑白的老人不负重上路(表示尊老)。
来到朝廷,看到士人礼让大夫,大夫礼让卿相。于是就很惭愧地说:“我们所争的,正是周朝人所羞耻的。
像我们这样的小人,怎么能来践踏君子的厅堂呢?”于是他们把土地全都让了出来。这一美谈,体现了周文王不言而教的深远影响。
周文王是人们心目中的完美形象,后世儒家称文王为“内圣外王”的典范。孔子特别推崇文王,做梦都想恢复“郁郁乎文哉”的周礼。
文王演周易,从周易中我们可以看出文王的一些政治理念。
二、太妊,是挚任氏的女儿,王季的后妃,周文王的母亲。
据《礼记·保傅》篇记载,太妊品行端庄,德行高洁,严谨、庄重、诚敬,凡事合乎仁义道德才会去做。太妊在怀文王时,非常注重胎教,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恶言。
她认识到,母亲所接触的外界事物都会感应给胎儿,并对其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接触恶的事物就会产生恶,接触善的事物就会产生善。所以形象、声音尤为重要。
她晚上就命乐官朗诵诗歌,演奏高雅的琴乐给她听。所以文王生下来就非常聪明,太妊教一而识百,触类旁通。
太妊是历史上有记载的胎教先驱。
后来,实行胎教就成了古代妇女的一项任务。大凡怀孕的妇女,睡觉不侧身而卧,站立时不左歪右斜,不吃不洁净的东西,不坐位置不正的座位,不观粗俗的举动,不听靡靡之音。
晚上听人诵诗,接受圣明之道。只有这样,生下的儿女方能品貌端正,才识过人。
在中医学上,有一著名的诊断疾病理论是“有诸内必形诸外”,即内脏的情志病变一定会反映到外表上来,出现一系列的躯体和精神症状。
因此,说文王优秀是科学胎教的结果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文王在母亲教育下,奠定了周朝八百年基业。
三、太姒,周文王的夫人,周武王和周公的母亲。
她仁爱和顺,贤德而深明大义。在娘家时生活俭朴,对老师恭恭敬敬,这从侧面说明那个时期的女人也受教育。
周文王在郃(he)阳地区渭水之滨遇到太姒,惊为天人。后又得知太姒不但长得端庄秀丽,而且仁爱明理,生活俭朴。于是,姬昌决定迎娶太姒。
但因渭水无桥,文王决定于渭水造舟为梁,舟舟相连,成为浮桥,亲迎太姒,场面盛大,体现了文王真挚的爱情。
《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描述了太姒和周文王的爱情故事。入门之后的太姒,旦夕勤劳,以尽妇道。
太姒成为文王夫人之后,性情仍然没有改变。她非常仰慕祖母太姜和婆婆太妊的贤德,继承了婆婆完美的德行。她早晚勤勤勉勉,极尽妇道。
从未有过失礼和过失,还极尽子女之孝道,经常回家探望和安慰父母。太姒能够以妇礼妇道教化天下,被人们尊称为"文母",文王治外,文母治内。
太姒共生了十个儿子,包括讨伐商纣的周武王,以及巩固了周朝基业的周公旦。太姒教育孩子十分成功,她的孩子从小到大,没有做过邪僻不正的事情。儿子长大之后,文王继续教导他们,从而成就了周公的圣德。
太姜、太任、太姒合称“三太”,后世以“太太”作为已婚女性的尊称,代表贤德直追三太。
也是为了纪念这三位伟大的女性以身作则,力行八德,成就了文王、武王和周公的圣德。
周公被尊为儒学奠基人,孔子一生最崇敬的古代圣人之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