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千年,仿佛刹那间。村落成了国,符号成了诗,呼唤成了歌。
这些穿越几千年而来的艺术品,内敛而深沉。
它们不会说话,却以如此特别的方式,被展现在了我们面前。
这么生动的文物展示方式,你可曾见过?
生活中,我们欣赏文物最常去的地方可能就只是博物馆、历史馆等地方,最多就是听听导览员讲解关于这个文物的历史故事,更多的时候可能就只是透过那层厚厚的玻璃,去欣赏这个文物的外观式样。
(上海博物馆)
(四川博物院)
(陕西历史博物馆)
近年来,文博类节目的盛行掀起了一股全民的文物热潮。
《我在故宫修文物》是16年央视出品的一部纪录片,该片虽然只有三集,但记录了在故宫的文物修复者对书画、陶瓷、青铜等文物的修复过程,讲述了修复者的生活日常,将文物的修复过程展现在大家面前,使大众对文物的保护更为重视。
人民网曾评价,“《我在故宫修文物》是一部有温度的纪录片。该片没有板起面孔说话,没有像说明书一样介绍与修复相关的专业知识,而是用年轻的视角走进古老的故宫,第一次系统梳理了中国文物修复的历史源流,揭秘世界顶级文物“复活”技术。”
虽然它可能不像《国家宝藏》那么生动有趣,形式多样,但作为一部有“匠人精神”的纪录片,它是富有人情味的。
去年的《国家宝藏》,一开播,就引起热议,九家历史博物馆,二十七件传世珍品,数位由张国立老师带领的文物讲解员,把文物的前世今生交由明星“国宝守护人”去讲解,对各个博物馆珍宝进行剖析,更以情景剧的形式把人们带回属于文物的那个时代,与文物与古人相逢,以创新的形式带领大家了解文物的前世今生。
(各种釉彩大瓶)
这是故宫博物院藏品之一,它的名字就叫各种釉彩大瓶,清乾隆年间烧制,瓶身所装饰的釉彩多达十七层,工艺复杂,后世称之为“瓷母”。可以看出当时的工艺技术已经达到了顶峰。
最近,央视百集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二季开播了,反响热烈。延续了第一季每集五分钟的特色,时长短但内容十分丰富。相对于其他的纪录片来说,它不像是一个记录片,更像是在讲述一个个小故事,观众在学习历史文物知识的同时也不会感到冗长无趣。
南京博物院院长龚良曾说过,“博物馆展示的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见证物,重点应该放在见证物上,而不是重要性、贵重上”。
《如果文物会说话》用生动的话语,把文物知识以有趣的形式普及给大众,文物如果会说话,历史便能通过它们的口中为更多人所知晓。
这些节目的盛行,是文物走近百姓生活的过程,是历史文化走入人们心中的过程。
也是文物类表情包开始流行的时代。
相关公众号热推:
《九承艺术》
《九承奇石馆》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