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读历史?因为在历史中,可以找到现实的答案。
学习历史是为了了解人性,而了解了人性,就能解决很多问题。在现实中,我们遇到的几乎所有问题,其实在历史中都有答案,只不过很多人不了解历史,不了解人性而已。
下面,跟大家分享一下商鞅变法之于个人的两大启示,搞明白了足以游刃职场。
启示一:
让“一把手”坚定地站在自己的这一边
商鞅变法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非常关键且重要的一点,就是商鞅清醒地看到了变法的最大变数(秦孝公这个秦人的“一把手”),始终让秦孝公站在了自己的这一边。
纵观历史上的变法、变革,所有失败的案例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变革者背后的力量比较弱小,或者发生了倒戈。原本支持变法、变革,但是在遇到困难和阻力之后,改变了想法,不再支持,结果为了平息众怒,也为了缓和矛盾,倡导变法、变革的人最终被迫成为了牺牲品。
商鞅的清醒认知,决定了他所倡导的变法具备了力量基础,具备走向成功的前提。
当然,秦孝公之所以会坚定地支持商鞅,特别是在遇到矛盾和阻力的时候不动摇,不仅在于商鞅的目标就是秦孝公的目标(强国),更在乎商鞅采取了很多正确的操作和做法。
在当代职场中,这个道理和逻辑依旧适用,你要变革、革新,你要做出成绩,首先你必须赢得你的上级(领导)的支持,否则就会和历史上失败的变法、变革一样,无疾而终。
前段时间,王自如接受采访(他老板也在场)的一段话,引发了很多网友的热议。
王自如说,他根本没有看过公司给他发的工资单,他入职时唯一的要求,是希望给他分配一间距离他老板(董)比较近的办公室,这样他方便汇报工作。而且他还说,每次听他老板开会都是一种享受,这种享受让他充满工作的力量。
网友们大多都认为王这马屁拍得太过分了,但是也有少数网友提到,王的这种做法是非常聪明且智慧的,因为王只要得到了他老板(董)的信任和支持,那很多事情都会事半功倍,而他也将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
事实上,在现实职场中,很多事情就是这样,领导往往就是最大的变数——领导支持你,你会非常顺利,而且很容易就能做出成绩;领导不支持你,你做什么都是错的。
这启示我们,身在职场,谋事成事还是要遵循人性的特点和事物的规律,优先解决(搞定)主要矛盾,以此带动次要矛盾的解决。否则,主要矛盾解决不了,你再积极、再努力、再有能力,也不可能得到你想要的东西。
你与领导的关系好还是不好,这很重要,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的能力发挥和成绩取得。
启示二:
业绩至上,没有价值贡献,一切免谈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商鞅变法的核心,那就是“军功至上,业绩第一”。简而言之,你有军功,一切都好谈,荣华富贵随你享用;你没有军功,一切免谈,即便你是贵族也不例外。
当时的秦国并不强大,只是一个被韩国、赵国、魏国、燕国、齐国、楚国、孤立的弱国,而且秦国的疆域远在西北,还跟戎狄杂居。总之,当时的秦国,就是一个被所谓中原正统各国所孤立、排挤的小国、弱国。
后来,秦孝公继位以后,想重振秦穆公时代的盛世,于是便广纳贤才振兴秦国。
秦国要想强大,秦孝公要想从“不上桌”到“上桌”,再从“次桌”要“主桌”,那秦国就必须具备强大的军事力量,就必须通过战争来证明自己。在这种环境下,商鞅提出了变法,而变法的核心就是“军功至上,业绩第一”。
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在这个核心导向的指引下,秦国愈发强盛,最终实现了六国一统。
历史遵循价值原则,谁拿军功,谁享受荣华富贵;到了当代职场,同样是这个道理,不管你在哪里工作,你能贡献业绩,你能创造价值,那你就会受到单位和领导的尊重,那你就能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回报。否则,不管你多辛苦、多努力,都是无稽之谈。
所谓辛苦不向业绩低头,就是这个意思。你努力努力、辛不辛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否拿出实实在在的业绩,重要的是你能否为单位创造价值、为领导分担压力。
大作家冯唐在谈到“草根选手”如何逆袭这个话题时,总结了四个“听话,出活”。
所谓“听话”就是要确保方向正确,你要朝着单位和领导的方向前进,而不是你自以为的方向前进,否则必然招致刁难、打压;而“出活”则是你要能贡献实实在在的价值,任何一家公司或单位都是以价值谋发展的,你若是之于公司没有价值,那公司为什么要留下你。
很多人总是认不清职场的本质,要么自我感动,要么精神内耗。
实际上,任何工作都是一个价值交换的过程,你贡献价值,老板攫取价值,老板付出薪酬,你挣取薪水。你要获得地位和尊重,那你就要拿出实实在在的业绩和贡献来,别谈其他没用的东西。
为什么有的人能力不强,但却依旧地位靠前,因为他们背后有关系、有资源(价值)啊。
后记
现在,静下心来思考两个问题:
第一,你的领导是否信任你、支持你,以及领导在他的权限内能给你多大的支持。
第二,你之于你的领导是否有足够的价值贡献,以及领导是否在乎你的价值贡献。
好书推荐:《纵横职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