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南宁样板”
之南宁市公安局篇
守护平安“底色”
提升幸福“成色”
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开展以来,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要求,南宁市公安局立足实际,积极探索、大胆创新,以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落脚点,全面加强公安基层基础建设、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违法犯罪打击力度,不断深化公安改革,奋力开创平安共建、成果共享、智治支撑的社会治理新局面。
《南宁日报》4月11日第5版专版报道截图
层层压实责任
不断完善市域社会治理机制
市域社会治理是关乎城市经济发展、公共事业发展、基本民生、社会矛盾化解等领域的系统工程,其核心追求——幸福和平安,是群众的内心期盼与现实追求。
2020年5月,南宁市被中央政法委确定为全国第一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南宁市公安局党委深刻认识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及时成立市域社会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围绕“以政治强引领、以法治强保障、以德治强教化、以自治强活力、以智治强支撑”的总体布局,将做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强力推进,纳入公安工作发展全局谋划。
南宁市公安局不断强化责任落实,认真对照平安南宁建设、南宁市“十四五”规划、《南宁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任务清单和测评工作指引》,梳理涉及公安机关任务清单,逐条明确责任领导、责任部门和时间表,层层抓好工作落实。
为确保试点工作全面推动,形成强大工作合力,南宁市公安局制定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工作任务和目标,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建立健全平安建设权责清单,构建完善市域社会治理机制体制。市公安局还建立强有力的跟踪督办机制,按时间节点对照任务分解表和工作指引进行专门督办,定期通报各警种的工作进度。
夯实基层基础
纵深推进试点工作提质增效
基层基础工作是公安工作的根基,是公安事业长远发展的基石。近年来,南宁市公安局以开展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创建活动为契机和引领,全面夯实公安基层基础工作,大力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提质增效。
今年春节过后,家住蒲庙镇康岭路的卢女士报警称,自家电动自行车被盗,警方随即开展侦查。专职警务助理到案发小区周边搜集破案线索。根据群众描述的体貌特征等信息,警方及时抓捕盗窃电动自行车的嫌疑人,并找回群众丢失的电动自行车。
近年来,南宁市公安局不断探索农村警务机制改革,在“一村一警”的基础上,创新推进“一村一警务助理”建设。专职警务助理大部分是本地人,他们发挥人熟地熟的优势,在公安机关的指导下,落实矛盾调解、预警宣传和安全防范等工作,配合派出所侦破案件,承担着信息员、宣传员、治安管理员、救助员、服务员等多个角色,在警力有限的情况下,提高了乡镇区域的见警率、管事率,实现了服务群众零距离、警务触角全覆盖、治安管理无漏洞、化解矛盾全方位。
全市通过在出入城主要道路建设公安检查站(点),布建街面警务站,设置交警和派出所联勤公路交警警务室,设立社区警务室等,配备1511名专职警务助理,200名党员民警兼任村(社区)党委副书记;完成355个城中村数据采集点建设,完成1072个智慧安防小区建设;“守望工程”区域视频监控总数超13.2万路,汇聚数据数以亿计;全市中小学校园封闭化管理覆盖率、一键式紧急报警安装和联网率、“校园智慧卫士平台”安装率、专职保安员配备率均达100%,护校安园保障更加有力。
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和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中,南宁市公安局依托公安检查站、街面警务站、公路交警警务室、公安派出所及社区警务室等“五大治安防控支点”,搭建了“圈层查控、单元防控、要素管控”的防控基础架构,分步推进公安大数据、前端感知体系和治安防控机制建设,通过数据赋能大力提升公安机关打击违法犯罪、维护社会安定和贴心服务群众的能力水平。广大市民参与城市和社区治安治理的平台也更为便利和多样化,意愿更加强烈,全民参与社会治理防控格局基本形成。
强化科技赋能
不断提升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市域社会治理向现代化推进,离不开科技力量的支撑。全市公安机关坚持科技支撑,进一步提升市域社会治理的“软实力”。通过大力推进智慧警务建设,充分发挥物联网、5G等新技术优势,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现代化技术与公安工作深度融合,提升社会治理的现代化水平。
城中村因外来人口多,治安情况复杂,一直是基层治理难点。而西乡塘区友爱村自开展“微智治”模式以来,曾经的“疑难杂症”一个个被破解。
在友爱村七组,租户王女士外出回来,通过指纹识别,出租屋楼栋大门便自动打开。“不用钥匙也不用刷卡,安全又方便!”王女士满意地说。智慧门禁不仅方便了群众,还提升了群众的安全感。2022年5月以来,市公安局衡阳派出所推进城中村智慧平安“一把锁”改造工程,在友爱村出租屋楼栋安装智慧门禁,减少城中村因流动人员较多带来的盗窃等治安隐患。
在“一把锁”改造工程的基础上,衡阳派出所积极推进“守望工程”和“一张网”建设。目前,派出所辖区已完成1600个共享摄像头布点,辖区城中村社会治理迈入5G快车道。智慧防控显身手,群众更安全。2022年5月以来,友爱村“五类侵财”案件发案数同比下降34.6%,视频破案率提高32.7%。
为提高毒品治理能力,南宁市公安局禁毒支队率先构建毒品治理监测体系及其信息化平台,实时监测和评估全市各县(市、区)、开发区毒情动态,并向基层一线推送研判信息,大力组织开展毒品综合治理工作,取得显著成效。近年来,全市禁毒工作迈上新台阶,得到各级领导高度肯定。
此外,近年来,南宁市公安局以实战实用实效为导向,以大数据为支撑,整合20个警种和部门人员组成工作专班,搭建社会治安防控“打防管控”等多个合成作战平台,构建“1+N”智慧作战体系,形成预测预警—体系作战—场景赋能—督导反馈的工作闭环,实现数据集成化、指挥扁平化、联动高效化、打击合成化。
如今,从城市外围的环邕公安检查站到市内的电子卡口,从街头固定的警务服务工作站到动态的巡逻网格布局,南宁形成了全面覆盖入邕道路、中心城区、治安复杂区域的城市安全防控圈。
严打违法犯罪
全面净化社会治安环境
南宁市公安局把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作为衡量和检验公安工作的根本标准,坚持打防并举、源头治理、综合施策,有效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全面净化社会治安环境。
面对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南宁市公安局牵头对接金融、通信、互联网等行业落实监管主体责任,组建“绿城反诈联盟”和建立反诈中心,坚持宣传、劝阻、止付、打击、断卡、联动“六条战线”同向发力。
多警种合成作战,创新推出“三个三闭环”打击模式(即每天对全市电信网络诈骗案件进行市局、分局、所队“三级研判”,开展查开户人、查窝点、查资金流“三查”行动,推进常态快打、类案专攻、集中猛打“三打”),持续强力掀起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高潮。2022年,提前预警潜在被骗受害人142万人次,避免群众财产损失4.41亿元,南宁市打击电诈经验做法被自治区党委政法委推广。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强力开展打击整治“盗抢骗”“黄赌毒”“食药环”等突出违法犯罪,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全力整治社会治安乱象,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深化行业领域整治,社会治安显著好转。
全市公安机关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派出所不断建立完善矛盾纠纷精准排查、多元化解工作机制,创新“警民联调”工作模式,采取“警调衔接”“民调入所”“律师入所”等多元化方式,高质量服务群众。
充分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全力推动警民共建共治、群防群治。目前,全市培育群防群治力量15.2万人,治保会1861个,组建了12支“南宁红”品牌群防群治队伍和群防群治组织5738个,成立171个警民联合人民调解委员会,不断优化基层社会治理。
2022年,全市群众安全感为98.30%,连年持续提升。全市刑事案件下降 17.4%,治安案件下降14.97%,诈骗案件下降48.3%,盗窃电动自行车案件下降41.56%。全市破获养老诈骗案件302起,打掉犯罪团伙66个,荣获2022年全区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一等奖。重点侦办的禁毒“6·15”专案获公安部贺电表扬,被自治区公安厅列为“百日行动”第二批典型案例。
让群众少跑腿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