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题确实非常简单,你知道吗?
一般老师遇到任何材料都能快速找出最佳立意。
你也好奇怎么做到的?
下面听我细细讲来。
看过我上一个回答的,(高考语文如何考到130分zhihu.com/question/29540403/answer/424714990)应该知道,作文对语文的总分有着极其重要作用,也确实是学生很看重的板块。然而,现在很多学生却又在作文上存在问题,所以,我今天就来讲讲作文。
我曾多次参与过湖北高考作文改卷工作。
在教学之外,我在语文组的工作,也是主要负责指导学生作文写作。
我所教班级的作文平均分可以达到50分以上,甩掉别的其他班级一大节。
有很多学生刚接手时作文平平无奇,但最后甚至可以总结出一套自己的作文模式,百战百胜。
并且所带班级的学生在各种全国作文大赛中拿到特等奖(比如: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求学杯作文大赛、培文杯作文大赛、创新作文大赛等,很多奖项,整个湖北只有几个学生能得到特等奖)。
所以,请你相信,作文也无非如此,通过老师的方法加上你的实践,你的作文一定可以大有可为的。
————————————————————————
7.12更新
很多孩子,在看到老师的回答之后,问到了练字问题。在这里,确实要说,我们班同学的字还是不错的,而且这是普遍现象,并不是个例。
那么,怎么做到的?
也许,有人问,老师我现在高三,练字还来得及吗?
我可以明确地回答:来得及。因为我们也有很多学生是高三进入我们班的,刚开始那些刚来的孩子的字,和我们原有孩子的字区别很大。但是,大概2个多月,字就有很大的进步。
我来说一下具体做法:
1、高考作文的字,不要求美,只要求清楚。所以做到横平竖直,是非常重要的。
2、高考作文的字,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尽量靠中,上下不靠。
3、最重要的是,你光描摹字帖是没有用的,你必须描摹后,再单独把字写在本子上,观察一下自己的字是否工整、舒适。
不要随便起笔锋,不要太有特色,不要潦草,不要随心所欲的乱画。
写字,其实就这么简单,你学会了吗?
————————————————————————
我发现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有很多学生的作文都存在问题。先不论学生作文写得好不好,只要审题出错了,很多学生就算写得天花乱坠,那么作文也很难上42分。
在参加高考评卷的过程中,不得不很残酷地告诉很多学生:你的文章写得很好,字也漂亮,可是你审题出错了或者说你没有写到最佳立意,那么很遗憾地告诉你,你的作文顶天就只能得到46分左右,甚至你不小心跑题,那么只能说你的作文最高打到38分了。
其实,不只是学生,老师也被审题这样的问题困惑着。老师的困惑与学生不同,老师困惑的主要原因是:明明这么简单的材料,出题者给的这么清楚的立意,为什么学生就是审偏?实际上,学生也许不知道,老师读到一个作文材料时,无论什么类型的材料,老师都会一下子看到材料中的最佳立意。
然而,审题对于学生来说,却并不是特别容易。无论多么简单的材料,在语文考试中总会有学生审错。老师审题和学生审题之间的差异之大,也常常令人咋舌。
那么,到底是为什么老师和学生审题会出现这么大的差异?又是为什么许多学生费尽苦心,却在审题上一筹莫展?
我先来给你们讲一个我在实际教学中的例子:
我高二的时候,接手了我们学校的文科尖子班,班上有一个学生,刚开始的几次大考(我们学校考试比较多,两个星期有周考,一个月有月考,2个月还能遇上几个学校联考),作文最高分是44分,其他的作文分基本在42分以下。
我一看试卷,学生的字也写得不错,文采也还能将就,但是却得了很低的作文分,问题就出在审题上。
后来,她告诉我,她从高一开始,作文审题从来没有审对过。所以从高一开始,她的作文分就在44分以下。
而且,她私下问过几个和她关系好的同学怎么审题,结果他们一起看一个材料,她的想法总是和别人不一样。她自己也很无助。
那么,你说,这样的学生是不是在审题上就没有救了?万年审错,班上很多学生对她也是很无语。
但是,我想说,老师没有想放弃她。一是,因为她主动找到老师,要求帮助。二是,我实在觉得审题是没有什么难度的问题。
所以,这个孩子在2个月以后,作文基本就不跑题。后来作文还考上了50分。在2018年的高考中,语文成绩是116分。
你也许很想知道,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那么,我先讲几个作文审题中经验问题。
在我们班上,有一个学生,无论遇到什么样的作文题目,都能把握住文章的最佳立意,而且文章写得也不错。今年高考,在选择题错5个的情况下,语文依然得了124分,那么她的作文很可能得了满分。
我曾经问过这个孩子,作为一个高中生,怎么做到语文作文审题每次都能抓住中心立意的?她强调了三点:
一是,用老师教的方法。(后面我会讲解的)。
二是,一定要对社会有所感知,当我们读到一个材料,找出关键后,要结合社会的具体情况去想一想。
三是,所有的材料先从读材料开始,认知的角度想一下材料的关键,然后就结合实际想一层就好,不要自我臆想出许多很深层的意思。
现在,我们就开始具体讲解语文作文的审题方法。
首先,我们要弄清楚高考到底考查什么类型的作文材料。
2018年全国高考共有8套语文试卷,其中考试中心统一命制3套,另有北京、天津、上海、浙江、江苏分别自主命制5套。8套语文试卷共有作文试题9道。
其中北京卷采用二选一模式(议论文与记叙文二选一)。9道作文试题中有9道采用材料作文题型,那么就说明作文的考查重点是材料作文。
材料作文题型依旧是主要的内容。
所以,我主要是对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进行分析。
其次,我们要知道怎么审题。
下面我就开始分别解说各种类型特点的材料及命题作文的快速审题立意的技巧。
一、面对文字型材料作文,我们在审题时要“4清”
1.理清对象
有些材料可能会涉及两个甚至两个以上对象,这几个对象之间如果无明显的主次之分,从理论上来说,每一个对象都可以提炼出至少一个观点。
2.分清主次
有些材料可能会涉及几个对象,但这几个对象并不是并列的关系,其中有主次之分,那么,我们在审题时就应该分清主次,从主要对象入手进行分析,而不是次要对象,否则有可能出现偏题现象。
3.辨清关系
有些材料可能会涉及几个对象,而且这几个对象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审题时一定要辨析清楚这几个对象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
4.析清含意
有些材料运用比喻或蕴涵哲理,审题时我们首先应该认真分析,仔细揣摩,从而揭示出材料所蕴涵的意义或道理,并以此作为立意的根据。
例如2018一卷语文作文题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本,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按照上面老师所讲的原则,我们把这个材料理清一下:
理清对象:中国社会 中国当代青年 2035年18岁的一代人
分清主次:中国当代青年
辨清关系:面对社会的发展与变化,中国当代青年以自身的认知给2035年的一代人(18岁)写一封能启发他们的信。
析清含义:分析材料:从2000年到2018年,中国面临的有困境(汶川大地震),也有发展和进步(北京奥运会、“天宫一号”首次天空授课、互联网普及率超全球平均水平),中国一路走来并不平坦,但是却一直在发展和进步。中国今天的发展,正有无数青年奋斗的结果。所以,今天我们要拼搏,未来我们还要继续努力(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35年 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在追梦的途中,我们与中国一起奋斗、成长。(所以重点就落到了青年的责任、担当、奋斗的精神)
所以作文可以写成:谁见中国追梦程,我伴中国共成长。
但是,我们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会发现,虽然很多同学理清了关系,还是提炼不出来重点,对于材料好像是理解了,但是不知道写什么。
那么,你就用下面的方法进行确认吧。
二、用一定的思维方法解析材料
下面我介绍的这种方法——“概括中心法”,是最保险,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法。
三步走:
1、概括中心:人物或者主体﹢事件﹢结果
2、询问原因、提炼道理(一般有关键词句提示)(也要学会问为什么)
3、组织观点句,压缩成主谓宾句子
说白了,就是什么人发生了什么事情结果是怎样。
例如:2018年新课标1卷
(1)中国(主体)从2000年到2018年历程一路发展(事件)
结果:发展强大,并且2020年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35年 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2)中国为什么会发展?怎么发展的?
——许许多多中国青年奋斗的结果。
——面对困难齐心协力(汶川地震)、面对问题积极解决(网络普及率提高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问题)、树立目标,从不言放弃(全面小康社会、社会主义现代化)。
(3)观点:中国之发展、青年之奋斗。(明确中心后,就要想一想写什么——中国发展之不易,青年奋斗之艰辛。)
再举一个例子,巩固一下思想:
例: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8月24日,6名俄罗斯户外运动爱好者在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的河流漂流遇险。9月21日,35岁的兹韦列夫和28岁的保托夫在不毛之地各自单独生存25天后,被中俄搜救队发现,奇迹生还。其余3人遇难,1人失踪。
据中俄搜救队指挥员介绍,兹韦列夫和保托夫之所以能奇迹生还,一方面是因为他们本身的身体素质比较好,另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在野外生存比较有经验。特别是在玉龙喀什河上游天气恶劣(白天温度30摄氏度以上,夜晚零下5摄氏度以下),地理环境复杂,在没有任何食物吃的情况下,两位运动爱好者能采取倒时差生活的办法,在白天光照强,温度好的时候睡觉,晚上天气冷的时候则行走,锻炼,以维持自身身体的热量体力,为营救工作争取了时间。
请你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标题自拟,立意自定,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论述类文章。
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结果怎么样?——兹韦列夫和保托夫野外遇险,最后奇迹生还。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文中提示句:之所以能奇迹生还,一方面……另外一方面……原因:良好的身体素质和丰富的经验,变通的办法能创造奇迹。
组织观点:经验创造奇迹?变通创造奇迹;以经验之心,筑生命之塔。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把审题想得很难,很神圣,其实审题就是一个你知道材料讲了什么,然后联系社会现实想一想与社会的相关之处。然后,就能知道写什么的一件事情。没有哪个出题老师会想用审题去为难学生的。老师只是想通过材料,让你明白这个社会上的一些道理。所以关注一下社会,认真的读一读,有一些社会常识,审题真的很简单。
那么,再给你一道作文题思索一下吧。希望你明白老师让你理解社会的苦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河南郑州市区仅存的一座报亭被拆除。当地政府开始采取取缔措施,拆除了大约400座报刊亭。
有人这么形容城市里的报刊亭:一间小店,三四平方;报纸杂志,精神食粮:充电充值,问路闲侃;清晨迎客,星夜收摊……郑州最后一座报刊亭,终于在清明节前夕被拆得干干净净。400座左右的街亭驻守在面积1010平方公里、人口425万的郑州市城区,终于成为被翻过去的历史。
请根据你对“报亭”的理解和感悟,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要求:立意明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试题分析】市民以自己的方式,缅怀着数百座报刊亭的命运:一位郑州人打比方说,当人们骑着自行车或者散着步,从路边小报亭窗口里接过相熟报亭主递过的报刊,这幕场景就像“闲时一支烟”一样富有人情味儿。一位名叫“山夫牛”的网友特意拍下一组以雪夜为背景的黑白图片,取名为《风雪夜,那孤独的报亭,依然亮着灯》……
城市的物质发展与文化品位的提升本是一对“孪生兄弟”,应相互促进,相辅相成,没有必要把它们对立起来。小小的报刊亭看似无足轻重,却是衡量一个城市文化“水深水浅”的标杆。硬化了,电化了,美化了,却独独缺少文化,那么这个城市就只是一个光鲜靓丽的躯壳,没有了内涵和灵魂。
繁华的城市不该光是经济的繁华,还要有精神的繁华;不该光有冰冷冷的高楼大厦,更要有充满温情的报刊亭。文化,往往是一个城市的温度,缺少文化的城市,就是一个暴发户,脑满肥肠,没有内涵和灵魂。
加油,希望从此审题对你来说很简单。
欢迎加入我的粉丝群:102618510,721547396,725142857
(内含大量语文资料及阅读素材,关于语文的学习资料会一直一直更新)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