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中国近代现代史复习:国共的十年对峙

中国近代现代史复习:国共的十年对峙

中国近代现代史复习:国共的十年对峙中国近代现代史复习:国共的十年对峙

【阶段线索】

本单元包括1927——1937年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历史。涉及的主要内容是“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日本大举侵华、红军的长征、抗日民主运动的兴起和高涨。

1927年8月到1931年9月18日前,国共两党的矛盾是主要矛盾,国共两党尖锐对立。国民党新军阀取代旧军阀,企图消灭共产党,建立国民党一党专制的独裁统治,为此对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进行多次“围剿”;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中国革命,武装反抗国民党,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建立了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和红色政权,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由于“左”倾错误和第五次反“围剿”斗争的失败,红军被迫长征,实行战略转移。遵义会议成为中国革命的转折点。

1931年9月18日到1937年7月7日前,国共两党的矛盾逐渐降为次要矛盾,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国共两党由对抗走向合作。民族危机加重,抗日民主运动不断高涨,中国共产党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十年内战局面基本结束。

这一时期的基本特征是国共两党、两个政权的对立斗争;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国共两党由对抗走向合作;中共由幼稚走向成熟。

【重点知识与解析】

1.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和发展

(1)中共武装反抗国民党的开始

大革命失败后,中共开始了独立领导中国革命的新时期。八一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八七会议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武装起义为中国革命创建人民军队,由城市转入农村揭开了序幕。

(2)毛泽东为中国革命开辟了正确道路

毛泽东在井冈山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又及时总结了井冈山斗争的经验,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

(3)革命形势重新高涨

在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指引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星星之火迅速成为燎原之势,根据地的土地革命和各项建设也取得巨大成就。到1930年夏,全国已建立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红军数量达10万人。红军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的三次反革命“围剿”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起来,后来又粉碎了国民党对中央苏区的第四次“围剿”。

(4)“左”倾错误使革命受挫

由于共产国际的“左”倾策略和王明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长征。中国革命处于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

(5)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在长征初期革命形势十分危急的情况下,“开了遵义会议,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使党、红军和中国革命转危为安,实现了战略转移的伟大任务。

2.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原因:必要性:由中国的国情决定的。

可能性:

一是中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得红色区域能够在四周白色政权的包围中发生和坚持下来;

二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所打下的群众基础;

三是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

四是有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

五是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在众多的因素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

内容:毛泽东认为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必须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三者结合起来,这就是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其中,武装斗争是“工农武装割据”的主要形式,土地革命则是中心内容,根据地建设则是可靠保障,三者缺一不可。

意义:

①“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开辟,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光辉典范。

②“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开创了一条向农村进军,积蓄和发展力量,最后夺取城市和全国革命胜利的道路。这条道路适合中国国情,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使革命的星星之火发展为燎原之势。

3.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党的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党的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应包括八七会议、遵义会议和瓦窑堡会议。其中,八七会议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制定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和开展土地革命的总方针,对中国共产党走上“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具有重要意义;遵义会议纠正了王明的“左”倾错误在党中央的统治,是中共由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瓦窑堡会议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是国共两党从对抗走向合作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这三次会议对党的发展、中国革命的胜利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4.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程及其原因

过程:

①1922年,中共二大在中国人民面前第一次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②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及时纠正了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八七”会议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新的出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正确的道路。

③由于王明的“左”倾错误,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长征。在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上,纠正了王明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解决了党内的分歧和矛盾,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④1936年,中共又根据国情和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调整政策,由“反蒋抗日”改为“逼蒋抗日”,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为实现全民族抗战奠定了基础。

原因:

①中共能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明确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②中共经过长期革命斗争实践,总结了正反两方面经验。

③中共排除了共产国际“左”倾错误的干扰,独立自主地解决自己的问题。

5.中国人民的抗日民主运动

面对日本的侵略和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中国人民掀起了抗日民主救亡运动。

(1)中共领导的抗日救亡斗争

①九一八事变后,中共发表宣言,提出“发动群众斗争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主张。

②中共在东北组织抗日游击队,后来发展为东北人民革命军,又发展为东北抗日联军,成为东北抗日武装力量的核心。

③中共中央发表“八一宣言”、召开瓦窑堡会议。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④领导著名的一二·九运动,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

⑤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促使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2)东北人民自发的抗日斗争

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部分东北军官兵,组成抗日义勇军,沉重打击了日伪军。

(3)国民党内爱国力量的抗日活动

日本的步步进逼和国民政府的连连退让,引起国民党内爱国力量的强烈不满。

①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积极争取人民的抗日民主权利。

②冯玉祥在北方组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

③蔡廷锴等爱国将领在南方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领导抗日斗争。

④张学良、杨虎城发动的西安事变,是这一时期抗日民主运动的最高潮。

6.综合分析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及其表现:

概括地讲,这一时期社会主要矛盾是国内阶级矛盾和中日的民族矛盾,其变化趋势是由国共两党为代表的阶级矛盾为主逐渐转变为中日民族矛盾为主。“九一八”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华北事变后民族矛盾空前激化,并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具体地讲,围绕主要矛盾而展开的次要矛盾有:

①国共两党之间的矛盾斗争。

②国民党党内的矛盾纷争。如爱国将领与妥协倾向的矛盾,还反映出美英和日本在侵略、控制中国问题上的争夺。这些矛盾表现在具体事件上有: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和福建人民革命政府,西安事变等。

③共产党党内的路线斗争。如“八七”会议纠正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遵义会议结束王明“左”倾错误的统治。

④中日之间的民族矛盾,如“九一八”事变、华北事变。

主要矛盾的变化影响政党的方针、政策。如共产党在1935年发表“八一宣言”,领导“一二·九”运动,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国民党方面,蒋介石先是实行不抵抗政策,接着又提出“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爱国将领冯玉祥、蔡廷锴等抗日反蒋,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逼蒋抗日。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两党开始走向合作,次要矛盾最后都服从了中日民族矛盾。

这一时期的矛盾是复杂而尖锐的,除共产党内部矛盾外,其他都是刀兵相见,以激烈的方式表现出来的。这一时期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说明:

①社会主要矛盾并非一成不变,它会随着国际国内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而变化。

②在一定条件下,阶级矛盾服从于民族矛盾而成为次要矛盾。

7.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的原因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是在主要矛盾制约下,多种力量作用的结果。

首先,中国共产党从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和抗日大局出发,确定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方针,派周恩来等人赴两安进行调解,使蒋介石接受了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

第二,张学良和杨虎城的主要目的是迫使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其初衷并不想杀蒋。

第三,宋子文、宋美龄等亲英美派主张和平解决,并为之积极奔走。

第四,国内陆方实力派和进步力量都主张和平解决。

第五,蒋介石在民族危亡和特殊压力下,被迫对政策进行调整。

第六,国际上,英美出于自身利益考虑,担心蒋介石被杀后亲日派掌权,损害其在华利益,主张和平解决;共产国际和苏联也力主和平解决。

国共政权十年对峙时期,中国共产党经历了哪两次历史性的转变?这两次转变各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进行的?又是怎样实现这种转变的?从中我党怎样吸取教训,从根本上保证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答案]①两次历史性转变:由北伐战争的失败到土地革命的兴起;由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到抗日战争的兴起。②大革命失败客观上是帝国主义与封建势力的联合力量大大超过了革命力量。国民党右派叛变了革命,对共产党及其工农群众发动突然袭击;主观上是中国共产党处于幼年时期,缺乏理论修养和实践经验,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共中央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以开展土地革命、武装反抗为方针,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部分共产党人走出了一条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坚持武装斗争,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道路。③1934年,由于“左”倾错误在共产党内占据统治地位,剥夺了毛泽东对苏区党和军队的领导权,在第五次反“围剿”中,实行消极防御,分兵把守,结果没能打破敌人的“围剿”,被迫长征。在长征途中,中共中央召开了遵义会议,及时结束了“左”倾错误的统治,纠正了军事上、组织上的“左”倾错误,在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从而胜利完成了长征,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掀起了抗日民族革命战争的高潮。④从两次失败中,中国共产党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必须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并从实践中认识到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正确性,因此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和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从而保证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上一篇: 红领巾起源于哪个国家
下一篇: 中国共产党对各个历史时期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分析及其经验启示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