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这一百年,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一百年”都难以与之比肩

这一百年,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一百年”都难以与之比肩

这一百年,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一百年”都难以与之比肩1921年,中国共产党开天辟地,应运而生。一百年对于历史长河不过沧海一粟,但是,这一百年,党领导团结人民推动了中华民族实现了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

1921年,中国共产党开天辟地,应运而生。岁月如梭,斗转星移,2021年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一百年对于历史长河不过沧海一粟,但是,这一百年,党领导团结人民推动了中华民族实现了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整个国家、民族、社会面貌焕然一新。这一百年,无论是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还是其所经历的艰苦卓绝的斗争与风险,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一百年”都难以与之比肩。百年屈辱到百年复兴,中国发展已经进入一个完全不同的历史时空。准确把握这一百年历史阶段的连贯性与逻辑性,明大势看大局,需要贯通历史、现实和未来,观照其深远的时空意蕴。

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中认识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立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着眼“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任务,提出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发展阶段是我们党带领人民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历史性跨越的新阶段。”进入新发展阶段,明确了我国发展的历史方位。

穿越百年时空隧道,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所传承接力的一切奋斗,就是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是开启历史新征程,朝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承前启后的重要节点和关口,更意味着历史交汇点的新坐标。

这一百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不断把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推向前进,成为中国近现代以来最为可歌可泣的篇章。28年浴血奋战,推翻三座大山,中国革命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中华民族从此站起来。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历史分期,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前30年”硬是把破败不堪的旧中国,建设成一个欣欣向荣的新中国,“后30年”改革开放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出了一个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现代化的新路。

这一百年,从“摸着石头过河”到“两个一百年”顶层设计;从“一穷二白”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走出一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四个自信”;从“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到“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发挥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到“中国最大的国情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大优势”等历史性论断,为第二个一百年提供了宝贵经验,积累了条件,也打开了发展空间。

历史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也要重视把握其阶段性和连续性。“两个一百年”交汇点到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第三个“30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关键是未来30年。这正好是我们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时间。”“未来30年”属于“发展起来以后”的30年,既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从大国走向强国的关键时期,也是世界经济政治新旧动能、新旧秩序转换、重塑的关键时期。在这个特殊的时空交汇点上,应该紧紧抓住和用好这样一个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在建党100周年之际,审视当下、眺望未来,凝心聚力正当其时。要从党的光辉历程和伟大业绩中获得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强大动力。“前半程”勇立潮头,顺应潮流,接力探索、接续奋斗绘就了令世人惊叹的画卷。“后半程”同样需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百折不挠地把自己事情办好,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深刻认识和把握初心和使命如何在历史中孕育、在历史中积淀、在历史中升华,更好地善作善成,一往无前。

在社会主义500年伟大事业中认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尽管我们所处的时代同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相比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从世界社会主义500年的大视野来看,我们依然处在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历史地看,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就是接力探索、奋力开创、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也是一部始终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不断取得辉煌成就的历史,从而让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不断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

“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从这时起,中国近代以来的颓势和被动局面,最终从根本上得以扭转和改变。当世界社会主义遭受严重曲折时,社会主义中国不仅没有随着“多米诺骨牌效应”而倒下,反而挺直了腰杆,顶住了冲击,更是经受了考验,扛住了碰撞,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成为“够格”“有分量”的社会主义,成为具有“比较优势”的社会主义,成为振兴世界社会主义的中流砥柱。

历史雄辩证明,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中国共产党是世界上最大的政党。大就要有大的样子。”百年大党“样子”之“大”,绝不只是拥有9000多万党员,领导14亿多人民的数量之“大”,而是大在其“远大理想”。中国共产党从成立起,就把为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而奋斗确定为自己的纲领,并鲜明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信念,这是中国共产党伟大之根本。

一百年来,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宽广视野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深刻把握世界发展的脉络和走向,从彻底摆脱被开除“球籍”的危险到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认识上不断深入、在战略上不断成熟、在实践上不断丰富,从理论上“占据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到现实中扭转了世界范围内两种制度较量战略态势,使具有500年历史的社会主义主张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成功开辟出具有高度现实性和可行性的正确道路,证明了马克思主义没有过时,有力地打破了所谓的“共产主义失败论”“历史终结论”,有力地回击了各种“怀疑论”“渺茫论”“威胁论”。

在社会主义500年伟大事业中认识中国共产党100年的意义在于,中国是当代的主要进步力量,应主动承担起历史责任,助推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邓小平曾经指出:“衡量我们是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国家,不但要使我们自己发展起来,实现四个现代化,而且要能够随着自己的发展,对人类做更多的贡献。”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所说:“中国将继续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

从“穷则独善其身”到“达则兼济天下”,从百年沧桑到大国崛起,从被动挨打到主动作为,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不仅实现了对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发展道路的成功超越,同时在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过程中,秉持自力更生、合作共赢理念,没有输出贫穷、革命和霸权,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很好地诠释了一个发展中大国对于世界的独特贡献,改写了国强必霸的陈旧逻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当代中国已不再是国际秩序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积极的参与者、建设者、引领者,这意味着整个世界治理体系及其价值理念进入了“中国时刻”。

在中华文明5000年进程中认识

中华民族历史磅礴璀璨又多灾多难,创造的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未曾中断。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黑暗深渊。习近平总书记2012年11月29日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的讲话中,用了“雄关漫道真如铁”“人间正道是沧桑”“长风破浪会有时”三句诗概括了中华民族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深刻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共产党义无反顾,勇担民族复兴大任,成为领导人民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主心骨”,成为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定海神针”。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民族复兴伟大中国梦必然是空想。

在这一百年的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从弱小到强大,从幼稚到成熟,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我们党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使受尽屈辱挨打、濒临危亡边缘的中国进入了历史的新纪元。由此,不可逆转地结束了近代以后中国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悲惨境遇,向世人彰显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历史性论断。

这一百年,不仅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也使具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全面迈向现代化,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中华民族内生的动力和生生不息的价值观兼容并蓄,在历史的长河中始终包容众多的外来优秀文化,所以马克思主义很容易在中国的土壤里生根。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文化资源。我们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把人类文明进行转化,为我所用,同时植根中国大地,契合人民意愿,深受人民拥护。这让我们拥有了无比广阔的舞台,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无比强大的前进动力,成为世界上最有理由自信的政党。

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是简简单单、轻轻松松地“回到过去”意义上的复归,需要基于变换的时代特征,不断进行创新和超越。毛泽东经常提及:“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

同时,我国是一个大国,“绝不能在根本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这就需要我们胸怀“两个大局”、心怀“国之大者”,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大局观、角色观、时空观,在“变”与“不变”中用新的视角、新的叙事、新的语境深刻理解和把握时与势,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不断影响、引领和塑造这个大变局,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为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党性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上一篇: 教育部:高校应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等提前谋划增设专业
下一篇: 【今日历史】7月4日大事记,历史上的今天发生了什么?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