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10日讯,去到异地他乡,想要快速了解当地历史文化,快捷方式之一便是参观当地的博物馆。虽说香港戴着一顶“文化沙漠”的帽子,被世人诟病一切以商业先行,文化资源匮乏。殊不知在这块110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就有各色博物馆50多家。单是特区政府康文署辖下的博物馆及文化馆便有19个之多,种类各异,遍布港九各区,为市民输送多元并存的文化养料。
香港科学馆最早博物馆建于1962年
在香港,东方传统与西方文化共冶一炉,新旧事物相互交融,这些缔造出香港独特的都会文化,处身其中,犹如置身万花筒。
香港是一个善于保留记忆的城市,与记录历史不同时段和不同色彩一样,香港博物馆也是多彩多姿。
在这座小小的城市里,仅由特区政府管理的公共博物馆就有近20座,如果加上机构乃至私人创办的博物馆如香港医学博物馆、警队博物馆、人类民俗博物馆等,香港的博物馆就有50多座。
最早的博物馆是1962年成立的大会堂博物美术馆,1972年这家博物馆一分为二,一为“香港艺术馆”,一为“香港博物馆”。如今,前者成为保存中国文化精髓和推广香港文化的殿堂,并经常展出内地和世界各国的顶尖艺术品。而“香港博物馆”如今已易名为“香港历史博物馆”,从2001年起辟出7000平方米、分两层8个展区常年展出跨越4亿年的“香港故事”。
香港的博物馆仅有五分之二属于政府公营,五分之一座属于其他政府部门及公营机构创办,还有五分之二座属于非牟利机构和私营博物馆。
香港博物馆是全体香港人的记忆,也是港人教育孩子们的场所。在这些大小场所,总能看到学生们拿着笔纸记录的情形,有的学校甚至将课堂搬到博物馆。大量的博物馆的兴建不但丰富了香港的博物馆文化,也为市民和学生了解香港历史文化提供了非常有益的帮助。
博物馆基本免费开放
香港国际玩具博物馆
目前,香港大部份公共博物馆均由康乐及文化事务署(简称“康文署”)管理,当中包括14家博物馆及5所文化场馆,各有不同重点和主题,主要涵盖艺术、历史和科学三大文化范畴,包括: 香港艺术馆、香港历史博物馆、香港文化博物馆、香港科学馆、香港太空馆、孙中山纪念馆、香港海防博物馆、茶具文物馆、香港铁路博物馆、三栋屋博物馆、上窑民俗文物馆、罗屋民俗馆、李郑屋汉墓博物馆、葛量洪号灭火轮展览馆、油街实现、香港视觉艺术中心、香港电影资料馆、香港文物探知馆、屏山邓族文物馆。除了肩负购藏、修复和展示文化与文物的重任,这些文化展馆更重要的目的,就是以富教育性和趣味性的手法与大众分享文化瑰宝,探索当中蕴藏的思想文化。
香港这个只有700多万人口的城市,就有19个各具特色的公营博物馆,看到这长长一串名单,是否觉得生活中充满不经意的小确幸?确实,不少人在假日里喜欢泡博物馆,其中一个原因是香港的博物馆基本上是免费开放给市民的。当中,有12家较小型的文化场馆是长期免费开放给市民参观的,而属较大型的香港历史博物馆、香港文化博物馆、香港科学馆、孙中山纪念馆、香港海防博物馆,入场及观看常设展览也是不用花一分钱的,不过这些大型博物馆会举办特别专题展览,如早前一票难求的印象派大师莫奈画展、精美绝伦的敦煌石窟展,以及吉卜力·宫崎骏动画手稿展等等,欣赏这些展览是需要付费的,不过门票也只是一杯奶茶的价格,只需要十数元就可畅游于文化艺术的浩瀚星海?
另一方面,康文署为鼓励香港市民多参与文化活动,也推出各式各样的优惠活动,如博物馆年票——只需100元就可全家总动员玩转博物馆,还可享有购物及餐饮优惠;国际博物馆日——每年的5月18日全港博物馆免费;每逢星期三也是所有博物馆免费任玩。
此外,为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及推广文化内容,康文署还特别打造了一个优游香港博物馆Facebook专页,分享各个博物馆及文化地的最新动态及有趣话题,将喜欢博物馆的年轻朋友聚集在一起,撰写的贴文也贴近年轻人的口吻,还会用上网络热话和潮语,真是估不到平日多以“古板印象”示人的博物馆,也可以变得如此之潮! “中国古时封建社会称女人脚为‘莲’,愈细就愈靓,三寸之内就是最靓的脚,称为‘金莲’,只有11厘米长!咦?等等先,这岂不是比iPhone还要小?想看更多辛亥革命前后的漫画,就不要错过以下展览啦!看到这样的展览介绍再配上搞笑动画短片,会否勾起你想要了解这段历史的兴趣呢?
发展中的私人博物馆群
如果说公营博物馆,是体现国家文化身份的象征,那么私人博物馆则是收藏家们雅聚交流的好去处,亦能体现一地的文化涵养。
在香港,历史悠久的有敏求精舍和香港收藏家协会等,成员有时会向公营博物馆借出或捐出藏品,通过常设展馆或不定期专题展览,公诸同好,以私人藏品反映时代文化。 这些年,香港的收藏家不只自己办展览,更自己开设博物馆。有些是展示艺术珍品,如两依藏博物馆、一新美术馆和 F11 摄影博物馆,同时亦有些展示生活文化,如银の文房具、旧课本展示馆和即影即有相机博物馆。
私人博物馆的展览特色,一般是文字阐述特别少,而导赏员的介绍和与观众的互动则是风格所在。对展品及展题早有认识的观众,可看得更投入专心。香港的私人博物馆只十多间,只是发展阶段。期待未来私人与公营博物馆可平行发展,为历史文化提供多角度的阐释,让大众能对各历史文化有多元的理解。
特色博物馆之旅
香港艺术馆
虽然说香港的博物馆多以小取胜,不过从地点上来看,分布于港九新界各区,有些在闹市中央、有些在林荫公园、有些在郊区老村、……主题也是各具趣味,有茶具博物馆、汉墓博物馆、民俗屋、甚至还有古董灭火轮、古董火车头博物馆。有机会到香港旅游的话,不妨预留一日,走访这些“小而美”的博物馆。
“葛量洪号”灭火轮
位于港岛东区鲗鱼涌海滨公园内,停泊着一艘外形古朴的红色大船。这艘以港督葛量洪命名的灭火轮,于1953年投入服务,2002年退役前,一直是香港消防处灭火轮队的旗舰,曾参与无数船舶及沿岸重大火警的扑救工作和海上救援任务。
“葛量洪号”在香港黄埔船坞建造,除了见证香港的消防历史外,亦充分反映香港五十年代造船业的成就。2007年开放予市民参观,船上展出独特的消防文物,并辅以多媒体介绍,增进市民对海上救援的认识。
“罗屋”民俗馆
港岛区柴湾原有多个客家村落,但随着市区的拓展,村落相继荒废,现只剩下硕果仅存的“罗屋”。
“罗屋”原属于一罗姓客家人所拥有,因此得名。罗氏族人的先祖在乾隆年间兴建这间村屋,至今已有二百多年历史。1989年香港政府将“罗屋”列作法定古迹,永久保留,见证柴湾的历史发展。
“罗屋”是一间典型的客家村屋,以厅堂为中心,左右两边的建筑,对称工整。屋内中央为厅堂,两侧为建有阁楼的卧房和工作间。厅堂的正前方是天井,两侧分别是厨房及杂物房。屋内放有民俗藏品如家俬、农具、日用品等,以复原村屋的面貌,充分反映出客家人俭朴刻苦的生活方式。“罗屋”外的空地现设有一系列的展板,以文字及图片分别介绍柴湾的历史、罗屋的历史和建筑特色,以及客家人的习俗。
茶具博物馆
位于港岛香港公园内的茶具博物馆,馆址原先是具160多年历史的前英军总司令官邸,于1984年改建为茶具文物馆,茶具文物馆的基本藏品由已故罗桂祥博士捐赠,其中以宜兴茶具最富代表性。
除了展览以外,茶具文物馆亦定期举办陶艺示范、茶艺活动及讲座等节目,以推广陶瓷艺术和中国品茗文化。
本报香港特约记者 思清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