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杜拉指出,行为主义的刺激一反应理论无法解释人类的观察学习现象。因为刺激一反应理论不能解释为什么个体会表现出新的行为,以及为什么个体在观察榜样行为后,这种已获得的行为可能在数天、数周甚至数月之后才出现等现象。所以,如果社会学习完全是建立在奖励和惩罚之结果的基础上的话,那么大多数人都无法在社会化过程中生存下去 (Bandura,1969)。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班杜拉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并在科学的实验基 础上建立起了他的社会学习理论。
1.观察学习实验
班杜拉把儿童分为三组,每组儿童观看不同的视频:第一组儿童看到的视频是成人在打布娃娃,然后另外一个成人扇了他一个耳光;第二组儿童看到的视频是成人在打布娃娃,但是另外一个成人给了他一个糖果;第三组儿童看到的视频是成人在打布娃娃(仅此而已)。当这三组儿童看完视频后,把他们带到这个屋子里去,屋子里放着一个同样的布娃娃。问:哪一组的儿童会出现打布娃娃的行为?
2.观点
(1)社会认知学习理论把学习分为参与性学习和替代性学习。
参与性学习:通过实做并体验行动后果而进行的学习。实际上就是在做中学。
替代性学习:也叫观察学习,即通过观察别人而进行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没有外显行为(上述实验就是一种替代性学习)。
(2)班杜拉以儿童的社会行为习得为研究对象,他认为观察学习是人的学习的最重要的形式。观察学习指通过观察并模仿他人而进行的学习。观察学习分为注意、保持、再现和动机四个子过程.
(3)在动机过程中,观察者的模仿动机存在三种来源:直接强化、替代性强化和自我强化。
① 直接强化:因直接表现出观察行为而受到强化。
② 替代性强化:观察者因看到榜样受强化而受到的强化。
③ 自我强化:依赖于社会传递的结果。社会向个体传递某一行为标准,当个体的行为表现符合甚至超过这一标准时,他就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奖励。
(4)自律行为养成的三阶段历程理论:
①自我观察,指个人对自己所作所为的观察;
② 自我评价,指个人经自我观察后,按照自己所定的行为标准评判自己的行为;
③自我强化,指个人按自定标准评判过自己的行为后,在心理上对自己所做的奖励或惩罚。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