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12月14日报道美国《纽约时报》网站12月12日刊登报道,分析了世界多国科学家选择在中国空间站开展研究的原因。
报道称,中国正将其空间站描绘成一个可供世界各地科学家使用的空间站,而不仅仅是那些生活在拥有现成太空计划国家的科学家。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在4月份说:“中方愿与所有致力于和平利用外空的国家和地区一道,开展更多国际合作与交流。”
国际空间站是美国、俄罗斯、加拿大、日本以及欧洲航天局之间的合作项目,它已经在轨20多年。就国际空间站而言,实验室资源是由伙伴国家分享的,这些国家会向本国科学家提供在国际空间站做实验的机会。
但除了这些国家,生活在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科学家通常被国际空间站拒之门外。
据报道,通过名为“人人享有太空”的联合国计划,中国为来自所有国家和地区的科学家提供了在中国空间站做实验的机会。
联合国在2019年宣布了第一批入选项目,包括来自印度、日本、秘鲁、墨西哥和沙特阿拉伯等国的9个国际合作项目。
被选中的实验之一是POLAR-2(伽马暴偏振探测仪)项目,它是一个由日内瓦大学牵头、研究宇宙中的伽马射线暴的国际合作项目。
该项目定于2025年发射升空,登陆中国空间站。POLAR-2的项目经理默林·科尔说:“从历史上看,日内瓦大学与中国研究机构有着密切联系。”
参与该项目的波兰天体物理学家阿格涅什卡·波洛博士说,他们认为国际空间站这条路走不通,因为“竞争非常激烈”,“而且也不是那么便宜和容易”。
科尔说,因此当有机会在中国空间站做实验的消息宣布后,“我们相对迅速地提交了申请,然后在第一轮就入选了”。
据报道,中国空间站的高速通信系统可以每天把大量数据发送到地面。这使得科学家能够分析所有可能包含发现线索的数据,比如非常微弱的伽马射线暴或其他可能被当作垃圾信息丢弃的天体物理事件。
中国空间站上还有一台“超级”计算机,可以在太空中对数据进行分析。这将使科学家能够迅速计算伽马射线暴源自何处。
科尔说,到目前为止,他们与中方航天官员的合作进展顺利。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