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初二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初二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初二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http://55xnjd.com/show-121110.html为你介绍初二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掌握世界上所有的知识和学问并不难。只要坚持不懈地学习,努力掌握规律,熟悉规律

掌握世界上所有的知识和学问并不难。只要坚持不懈地学习,努力掌握规律,熟悉规律,就能融会贯通,运用自如。学习需要坚持。下面是边肖编的二年级历史的一些知识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第二本历史书知识点总结

内战

1.重庆谈判:(见本书第93页插图)

①蒋介石邀请重庆进行谈判;

为了赢得时间准备内战。

欺骗人民。

(2)谈判的目的:

为了争取国内和平。

也是为了揭露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

(3)谈判结果:国共签订了《双十协定》,又称《会议纪要》。

2.转战陕北:1947年,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陕甘宁解放区。在周恩来的领导下,他们自愿撤出延安,转战陕北;彭、贺龙指挥西北人民解放军采取“蘑菇战术”,取得了清华边等战役的胜利,粉碎了敌人的全面进攻。

3.挺进大别山:刘邓的军队率领晋冀鲁豫人民解放军主力挺进大别山。见本书第94页的插图。

→含义:

一拉开了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b严重威胁了国民党的统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镇武汉。

八年级历史知识点归纳

第十五课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

1937年7月7日(农历1937年5月29日),日军炮击卢沟桥附近的宛平古城,29军奋起反击。童和赵为国捐躯,最终沦陷。

影响:它标志着抗日战争在全国范围内的爆发。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过程;

1.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矛头直指华北,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安事件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的基本结束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3.卢沟桥事变后,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卢沟桥事变后,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

八·一三事变:1937年8月13日(1937年农历七月初八),日军发动八·一三事变,大规模进攻上海。

南京。(最能反映日本军国主义残暴暴行的事件):1937年12月,南京被占领,国民政府迁都重庆(陪都),日军杀害中国军民30多万人。

对南京和日本右翼势力歪曲历史的认识:战争是残酷的。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灾难。日本右翼势力试图掩盖和抹杀侵略事实。可见日本并没有真正反省自己的军国主义罪行,这是对世界和平的严峻挑战。对此,我们要牢记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深仇大恨,警惕法西斯势力的复活,防止历史悲剧重演。反对战争,热爱和平,铭记国耻,警钟长鸣。

第十六课

关兴大捷:1937年9月,抗战以来的比较好次大捷。被八路军115师收购,打破了日军战无不胜的神话。

台儿庄战役:1938年春,中国军队在李宗仁的指挥下,取得了徐州台儿庄战役的胜利。台儿庄战役是国民党在正面战场上的一次重大胜利。

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是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

百团大战:八路军彭指挥取得胜利。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发动的一次大规模战役。

初二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1.主要论述抗战胜利并取得胜利后中国走什么道路的重要问题。

2.1945年4月,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3.会上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报告,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发动群众,加强人民力量。在党的领导下,我们将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设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4.这次会议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和中国的光明未来创造了条件。

抗日战争的胜利:

1.1945年8月,美国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苏联出兵打击驻扎在中国东北的日军;中国抗日战争进入大反攻。

2.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3.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A.在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指导下,全民族将进行抗战。

B.中国的抗日战争是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是正义的战争。它从道那里得到更多的帮助,却很少从道那里得到帮助。

C.中国共产党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坚持敌后抗战;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军民顽强战斗,成为抗击日本侵略的中流砥柱。

D.国民党在正面战场上积极对日作战,成为抗战胜利的重要原因。

E.抗日战争,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国家、爱国华侨和国际进步力量的支持。

4.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抗日战争的胜利扭转了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屡战屡败的对外侵略局面,洗刷了近代以来的国耻,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复兴的转折点。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

二年级历史复习方法

一,知识复习的整体感知

开始上课时,老师先给学生讲解复习范围,让学生明确复习目标。然后,学生根据课文复习知识,整体感知本节课的复习内容。

第二,构建网络形成体系

这个环节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可以采取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多种形式。其目的是将知识系统化、组织化,形成清晰的知识体系。在此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言归正传:抓住关键,记得抓眉毛胡子。

2.透彻讲解难点:采取将抽象问题具体化、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将易混淆的知识进行对比等方法。

3.释疑:采用“设疑、质疑、解疑”的程序和方法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

4.讲述知识规律:强调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第三,根据线条巩固内化的知识

根据学生构建的知识网络进行巩固,根据具体情况采取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将课本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从而加深对知识的再认识。

第四,分析例题,培养能力

典型例题的选取要有代表性,能突出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该环节侧重于教师通过分析例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学科学习的基本技能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第五,拓展训练,提高能力

习题的设置要有一定的梯度,题型要多样化,题数控制在十分钟以内。重要的是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答题技巧。

理清线索。

要求学生在阅读书籍时,通过分类整理课本内容的纵横线索,形成知识网络,可以是整个中国史,也可以是世界史,也可以分阶段组织知识网络。如《世界史》中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史上美国的霸权政策,涉及多个国家和地区,时间跨度长达半个世纪,是重点内容,也是复习的难点。如果根据重大事件的线索做以下简单的图解,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巧妙地回答问题。

比如中考,发现中国的对台政策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绝不承诺放弃武力”,但很多同学只答“一国两制”,丢分。所以回答的时候把问题说清楚是很重要的,避免粗心、紧张而忽略了一个方面和另一个方面。回答要简明扼要,注意规范和顺序。***,建议在写历史论文时,我们要时刻注意:

1.观点明确,讨论集中,不一概而论;

初二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2.联系史实,详细阐述观点;

3.文字通顺,条理清晰,逻辑性强。

二年级第二册相关文章历史知识点总结:

★整理初二下册历史重要知识点。

★初二第二册历史知识点的总结归纳。

★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八年级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整理归纳

初二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初二第二册历史知识点的总结归纳。

★人教版二年级历史知识点总结第二册

★初二第二册历史重点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汇总人教版

★人教版二年级历史知识点总结第二册

上一篇: 极目楚天舒 大美看湖北┃游荆州古城,品荆风楚韵
下一篇: 22 考研哪些高校不是 985、211,但前景很好值得选择?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