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摘编》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重要学习材料,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央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编辑。本期邀请三位专家学者从根本制度、首要任务、精神力量等角度,谈对相关专题的学习体会。
【根本制度】深刻认识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摘编》第二个专题《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共收入习近平总书记62段相关论述,从为什么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两个确立”的重要意义、党的全面领导的内涵等方面进行了理论阐释。
首先,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具有历史依据、理论依据、实践依据和宪法依据。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只要我们深入了解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中国革命史,就不难发现,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领导,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不可能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也不可能具有今天这样的国际地位。”我国宪法以根本法的形式反映了党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取得的成果, 反映了在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形成的党的领导地位, 任何人以任何借口否定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 都是错误的、有害的, 都是绝对不能接受的, 也是从根本上违反宪法的。因此,“在坚持党的领导这个重大原则问题上,我们脑子要特别清醒、眼睛要特别明亮、立场要特别坚定,绝不能有任何含糊和动摇”。
其次, 新时代党的领导地位和作用凸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中,习近平总书记就强调“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将“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之一。中国最大的国情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再次,新时代党的全面领导是全面性、系统性、整体性的领导。党的全面领导是党对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国家治理的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等一切工作的领导, 是党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在同级各级组织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党的领导核心作用, 形象地说是“众星捧月”, 这个“月”就是中国共产党。在国家治理体系的大棋局中, 党中央是坐镇中军帐的“帅”。把党的领导落实到统筹推进“五位一体” 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 战略布局各方面。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党和国家所有机构履行职责全过程, 推动各方面协调行动、增强合力。(中共中央党校 (国家行政学院) 党建教研部主任、教授 张志明)
【首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质量发展的系统论述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开展了大量的理论探索,推动了相应的政策转型,推动我国在实现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突出成就。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鲜明主题。我国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来临,具有坚实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从历史逻辑看,党的十八大以后,推动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条件十分有利;从理论逻辑看,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这是主导产业更替、产业结构升级、增长动力转换的关键时期;从现实逻辑看,我国长期面临发展不全面、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需要采取切实措施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高质量发展是质和量的有机统一。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进一步明确了高质量发展在质和量两方面的要求。当前,我国经济运行面临三重压力,国内需求不足,统筹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对于推动高质量发展、防止工作出现片面性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新发展理念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思想。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全面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新发展理念是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回答了关于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了我们党关于发展的政治立场、价值导向、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等重大政治问题。全党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特别是基于我国比较优势变化,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决策。”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着眼点,是更好地统筹发展和安全,实现安全发展。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党的十九大以来的五年,是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五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实现年均增长5.2%;经济结构持续优化,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6%、7.9%;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发展,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超过17%;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城镇化率从60.2%提高到65.2%;以及历史性地解决绝对贫困问题等。(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 张俊伟)
【精神力量】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重大意义与核心任务
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是新时代新征程开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目标任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摘编》第十个专题“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系统阐释了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重大意义、基本原则和核心任务。
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这一目标任务的重大意义,是由文化建设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和民族与其他国家和民族相区别的独特精神标识。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色与本质特征,也从根本上要求必须大力加强文化建设。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因此,只有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才能更好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进步、全面发展。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了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必须坚持的方针原则,并重点阐述了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要完成的核心任务,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建设有强大凝聚力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二是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的重要稳定器,能否构建具有强大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国家长治久安。”三是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需要完成的主要任务和目标是通过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使人民的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得到全面提升。四是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增强人们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五是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总书记强调要高度重视文化传播工作,“要精心构建对外话语体系,发挥好新兴媒体作用,增强对外话语的创造力、感召力、公信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
值得注意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6月的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提出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并对“第二个结合”进行了深入阐释。这是总书记提出的新要求、指明的新方向,我们要在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摘编》的同时深入领会,把握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的新要求。(辽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王惠宇)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