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介绍:
汉语国际教育从来不是英语系与中文系的简单嫁接,它是以汉语为第二语言的教学,它有自己的学科侧重与基础以及教学方法、有自己的培养方式与目标的。但凡该专业建设稍微成熟的学校,在学科设置上就从没想过要去跟中文系、英文系比试,因为它们根本就是截然不同的专业,所要求的能力也完全不同。
汉语国际教育本科是文学学位,硕士是教育学学位,属于专硕。其实但从学科分类上就很容易能看出区别——本科时主要负责搭建通识基础:文学、语言学、教育学……与文学专业契合度更高;硕士则侧重打磨教学技能,对应地与学科教育更相似——汉语国际教育面向的是海外广大的汉语学习者,而且主要聚焦青少年,因此格外注重教学法的探索与磨练。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培养掌握扎实的汉语基础知识,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具备中国文学、中国文化、跨文化交际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与能力。能在国内外各类学校从事汉语教学。在各职能部门、外贸机构、新闻出版单位及企事业单位从事与语言文化传播交流相关工作的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应用型专门人才。
学校排行:
目前开设汉语国际教育考研的学校一共有149所,可以分为这样三类,以下排名均不分先后。
第一类,语言/外国语大学。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国际教育学科水平毋庸置疑,毕竟就靠这个起家的。外国语大学在这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其他学校不了解,只知道有同学今年考上北外的。
第二类,综合/师范大学。如北大/复旦这个档次的学校比较难考,但是了解一下招生人数,虽然相比北师/人大还是很少,还是比他们的中文系要容易一点的。还有北师/人大,这两家的汉硕招生人数都超多,推免/考研都相对前述的学校更加容易,学校牌子很响,出国的选择也相对丰富。
第三类,理工大学。我同学有上华科/天大汉硕的。以天大为例,中国语言文学类的硕点都没有某四非综合大学的硕点多,这就看你图什么了。
难度:
汉硕难度相对点如下:
汉硕院校方面:目前招收汉硕院校的学校有149所,其中25所985、211,26所211,其余一本二本院校都有;有自划线的,国家线的;有设英语、专业课单科线的;有A类B类地区的;有要求才艺的;有要求不能跨考的。(目标不同,难度自然不同)
自身实力方面:
是否本专业
虽然汉硕很多同学跨考,但不免有很多老师更青睐本专业的学生,因为毕竟在对外汉语教育里浸淫了三四年,专业底子肯定要强一点(个例除外)。
英语专业的同学也有很多专8没有过的,实力也存在差距,能否在考研英语上比别人发挥出更大的优势也不一定,看自身学习情况。
另外考研英语也属于应试,很多非英专业的同学也能通过自己努力在考研英语上拿到一个理想的分数。
学习能力、搜集信息的能力
学习能力在高考时已经筛选了一波,高考属于被动应试(不管喜不喜欢,科目都是要考的并且考的科目也很多),考研则属于主动出击(自己选择合适的院校、专业和复习备考方式等)。
考研选择的专业即使不是自己擅长的也是自己感兴趣的,兴趣也算是一个好老师了。
你是否是具有以下特质:自律、理解力强、记忆能力好、善于调节心态、坚持一个目标不动摇等等的人。
除此之外,考研也是一场信息战,你搜集到的信息越多、越可靠意味着你比别人掌握更多的资源、你前进和努力的方向也更准备,换句话说就是,你能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调用到更关键的地方。
分数线:
距2020年考研还有不到半年的时间,看到分数线的时候有很多同学很是感伤,今年的分数线一区涨到了325分,比去年320分涨了5分,单科分数线没有变化。二区涨到了315分,比去年310分涨了5分,单科分数线没有变化。汉硕是近几年考研热门专业,希望考生尽早进入复习准备状态。
择校:
北京语言大学
北京语言大学是中国唯一一所以汉语国际教育和对来华留学生进行汉语、中华文化教育为主要任务的国际型大学,素有“小联合国”之称;又是一所以语言教学与研究为特色和优势的多科性大学,经过49年的发展,北京语言大学已成为我国中外语言、文化研究的重要学术基地和培养涉外高级人才的摇篮。北京语言大学在国内从事对外汉语和中华文化教育历史最长,规模最大,师资力量最雄厚。
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是新中国从事对外国留学生汉语教学历史最长的学校,1952年开始接收外国留学生,开展对外汉语教学。2002年6月29日,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成立,北大的对外汉语教学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对外汉语教育学院下设汉语精读教研室、汉语视听说教研室、选修课教研室、预科教研室、研究生教研室等5个汉语教学机构。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拥有一支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具有跨学科教育背景和国际化视野的教师队伍,在我国对外汉语教学和科研事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学院现有专职教师54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29人,包括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40人。另外,学院还建设了一支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已达50人。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学院”是在原“对外汉语教学中心”(1965-1996)和“对外汉语教育学院”(1996-2000)的基础上建立的。在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进行教学方面,我们已经有了近40年的经验。汉语文化学院作为北师大对外开放的一个重要窗口,担负着培养前来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的各国留学生(其中包括本科生和长期、短期语言生)以及“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两个专业的中外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的教学任务,同时,还担负着培训国内外汉语教学师资以及有关对外汉语教学学科学术研究的任务。汉语文化学院以教学和科研为主体,是一个综合性的教学研究实体,每年在学院学习的留学生千余名。
暨南大学
暨南大学是中国第一所由国家创办的华侨学府,是全国招收港澳台和外国留学生最多的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综合性大学,直属国务院侨务办公室领导。素有“华侨最高学府”之称的暨南大学,恪守“忠信笃敬”之校训,注重以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道德文化培养造就人才。学校积极贯彻“面向海外,面向港澳台”的办学方针,建校至今,共培养了来自世界五大洲128个国家和香港、澳门、台湾3个地区的各类人才20余万人,堪称桃李满天下。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建立了完整的汉语国际教育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教材研发体系。学院贾益民教授主编的《中文》教材全套12册48本已在全球发行1000多万套,为柬埔寨编写的《华文》经柬埔寨王国教育部审查通过,在全柬50多所中文学校发行使用。由郭熙教授主编的《中文》初中版也已出版,此外还有周健、彭小川教授、张军博士等主持编写的多种、多系列对外汉语教材,曾毅平教授主编的《海外华文教师培训教程》等。
华东师范大学
华东师大学是我国最早培养对外汉语教学师资的高校。1985年,经国家教委批准成为全国最早设立对外汉语专业(本科)的四所高校之一。1992年开始招收对外汉语专业硕士研究生。1994年成立对外汉语系。2002年成立对外汉语学院。2004年设立全国第一个对外汉语教学专业二级学科博士点。20多年来,华东师大为国内外培养了千余名本科学历以上的高素质的对外汉语教学师资和从事中外文化交流的专业人才。
厦门大学
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是厦门大学专门从事对外办学的高等教育机构,也是中国最早开展对外教育的机构之一。学院创建于1956年,曾使用华侨函授部、海外函授部、海外函授学院等名称,1991年经教育部批准定名为海外教育学院,主要承担厦门大学面向海外学生的汉语、中医的教学。学院现设有华文系、海外学生部、远程教育部、海外汉语言文化教育研究所、日本研究所等机构,是国家汉办支持周边国家汉语教学重点院校之一。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目前有102名专(兼)职对外汉语教师,其中教授18名,副教授20名;拥有博士学位的27名;博导4名,硕士生导师29名。大部分教师都具有国外教学经历,而且长期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现任院长为郑通涛教授。
中山大学
中山大学国际汉语学院是改革开放后中国内地最早设立的对外汉语教学机构之一。自1981年成立以来,我院共承担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20多个,出版专著辞典等10余部,汉语教材20多种、40多册,发表论文300多篇,共培养了来自世界各国的逾万名留学生。目前每年在校学习的长期留学生(进修生和本科生)约1000人、在读研究生约100人。
南开大学
南开大学的对外汉语教学历史悠久,积淀深厚。早在1954年,南开大学就已经开始招收外国留学生,是新中国最早接受留学生的高等院校之一。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留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1985年,南开大学建立起对外汉语教学中心。1993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南开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正式成立。南开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既是国家教育部批准的全国对外汉语教学8大基地之一,也是国家汉语水平考试(HSK)及国家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考试的主要考点之一。目前,新HSK考试已在学院启动,今后每年将举办十次新HSK考试。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职对外汉语教师50名,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26人,讲师13人,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38人。教师队伍中有2人为外籍专家,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有28人,另有3人博士在读,其余教师均具有硕士学位。此外,教师队伍中具有一年以上海外教学经历的教师有41人,占全体教师总数的84%。
山东大学
山东大学开展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已有50多年的历史,累计接收了来自约100个国家的各类留学人员,具有面向来华留学生和国外汉语学习者的丰富教学经验和完备的教学体系。近年来,在新型汉语师资培养理论与实践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与研究方面成果显著,承担了多项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重大项目。本专业拥有一支学科结构、职称结构合理、具有较丰富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经验及国外工作经验的研究生导师队伍,聘请了一批学术造诣深厚并具有丰富的汉语教学与推广经验的专家学者担任兼职教授,师资力量雄厚。此外,学校拥有100余所国外友好学校,并与国外大学合作建设了7所海外孔子学院,可为该专业学生提供充足的海外教学实习基地。
四川大学
四川大学文学院历任院长有向楚、朱光潜等学术名家,曾任中文系主任的有刘大杰、潘重规、杨明照等著名学者。50年代院系调整,撤销文学院建制,分为中文、外文、历史等系。1994年恢复文学院,包括中文、历史等系。1998年又进行调整,将原四川大学文学院中文系与原四川大学新闻学院合并,组建成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现任院长曹顺庆教授,院党委书记熊兰副教授,副院长吴建教授、雷汉卿教授,院党委副书记罗梅副教授。学院拥有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132人,其中教授43人,副教授24人,博士生导师24人。他们中有:四川大学文科杰出教授2人,长江学者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国家社科基金评委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名,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1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人,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及“新世纪优秀人才”5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7人,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10人。
因为学校众多,来不及一一分析,更为具体的表格以及详细论述我已经上传high研网,大家登录下载即可。
就业:
汉语国际教育的对口就业从来是:出国或在国内教外国人汉语,具体来说有:
出国任孔子学院汉语志愿者(两年一调,说实话比较不稳定。不过也确实有热爱“漂泊”与汉语推广、渴望与不同文化的人接触、不愿意安居一隅的同学,一直在申请不同国家的志愿,我们学院毕业的就有不少同学选择了这条路。单纯从津贴说,在全世界绝大多数地区过上比较优渥的生活还是够的。)
任志愿者时因表现优异而留任(就不再走汉办路径了,而是与学校直接签约)
担任公派教师(很多学校会面向社会招聘公派教师,例如人大前些天刚发招聘启事,虽然在国内没编制但出国薪酬足够高,话说回来,马上高等教育教师都没编制、改成签约了,那都是合同工,公派教师的待遇还真比一般高校教师高。我们学校有不少公派教师最后成了目标国家学科建设人,名利双收)
参加国外学校汉语教师招聘(例如前段时间很火的阿联酋招汉语老师30W/年,这种一般对你的海外教育经历有要求)
在国内高校教留学生汉语(曾经是只能做签约教师,不过接下来高校都变成合同工后,地位反而间接提升了)
在国内国际学校教授汉语
在汉语教学机构任教(多数人只知道国内的教学机构,其实不妨将眼光放开些,例如北美的Yoyo Chinese,创办者是北美记者转汉语老师,规模较大、收益极好)
在赴任期间考取合作院校教育学硕士或者取得当地教师资格证而留在国外教授中小学(例如:美国部分州能认证中国的教师资格证,免去一部分考核环节)
汉语教学相关创业(例如:广外该专业收分极高,就是因为创业氛围良好且珠三角市场广阔,汉语国际教育反而是整个中文专业里就业最好、薪资最高的)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