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的时间节点,是我们工作的坐标。站在深圳大学建校40周年的时间节点,历史、荣光、梦想交织延展,过去、现在、未来交相汇融。
1983年,深圳经济特区建立伊始,深圳大学在一片滩涂地和荔枝林里破土而出。当年深圳市财政收入仅1个亿,但市委市政府却决定拿出一半来兴办深圳大学。中央、教育部和地方高度重视深圳大学建设,组织清华援建电子、建筑类学科,北大援建中文、外语类学科,人大援建经济、法律类学科,一大批著名学者纷纷负笈南下,成为这所年轻大学的创校元老,蔚然而成改革开放初期的“新联大”气象。当年立项、当年招生、当年开学,小平同志称之为“深圳速度”,并嘱托“一定要办好深圳大学”。
建校40年,深圳大学始终秉承“自立、自律、自强”的校训,紧随特区,锐意改革、勇于创新、快速发展,已经成为一所学科齐全、特色鲜明、实力雄厚、在国内外享有良好声誉和重要影响力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来,深圳大学全面实施高水平大学建设发展战略,进入历史上最好最快的发展时期,实现国际排名国内快速跃升,综合实力全面提升,成为内地进步最快的高校之一。
深圳大学的40年,是扎根特区、同生共长、同频共振的40年。深圳大学与深圳经济特区几近同龄,源出于特区建设发展的需要,浇灌着深圳人民的心血。作为深圳经济特区“高校长子”,深圳大学建校之初就成立了特区经济研究所,为特区建设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撑。在市场经济发展大潮中,一大批深大学人也成为了深圳城市人文精神的拓荒者、引领者、培育者和守望者,丰富了深圳城市文化的底蕴内涵。建校40年,深圳大学培养了30多万各类创新创业人才,其中95%以上扎根粤港澳大湾区,80%以上奉献深圳经济特区,“特区大学”名副其实。深圳大学的发展史几乎完整契合了特区发展史,是“深圳奇迹”的精彩华章,是改革开放后中国内地零起点新办大学的成功范例。
深圳大学的40年,是面向世界、开放办学、当好窗口的40年。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而深圳大学则是改革开放最前沿的“窗口大学”。深圳大学毗邻港澳,在粤港澳大湾区全面布局,已建设湾区研究院5个。港澳基本法研究中心成为中央对港澳工作核心智库,多项涉港、澳、台及国际问题的调研报告获得了重要批示。学校正积极筹建香港校区,为大湾区青年学子“双向奔赴”创造优质教育平台;积极推进国际化人才培养、国际化科研合作、国际文化交流,深圳大学首个海外分校“深圳大学东京学院”已于今年4月20日正式挂牌开办并举行开学典礼,第一所孔子学院在沙特利雅得揭牌。深圳大学成为世界观察中国高等教育、中国观察世界高等教育的特别窗口,成为“深圳与世界没有距离”的精彩样本。
深圳大学的40年,是踔厉奋发、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40年。作为一所应改革开放而生、诞生在特区沃土之上的大学,“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融入了深圳大学的血脉。率先取消毕业生包分配制度,率先实行奖学金制度,率先推行大规模勤工助学制度,率先推行教职员工全员聘任制度,率先推动后勤部门社会化改革……深圳大学充分发挥“实验大学”的先锋作用,为国家高等教育改革先行探路,许多经验被借鉴复制和推广。深圳大学所作的探索试验是整个深圳经济特区改革试验中的一部分,深圳经济特区所取得的成绩也包含着深圳大学师生的努力和贡献。
深圳大学的40年,是创新为魂、追求卓越、俊采星驰的40年。“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深圳是一座“创新之城”“创业之都”,高科技产业发展成为全国的一面旗帜,深圳大学继承了这座城市的基因。谢和平院士主持的“全新原理实现海水直接电解制氢”破解世纪难题,成功入选2022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与 2022年“全球十大科技创新焦点”;学校2022年获批牵头组建“射频异质异构集成全国重点实验室”,实现深圳本土高校“零的突破”,同时还获批共建4个全国重点实验室,为国家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同时,深圳大学尤为注重培养具有改革创新精神、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学校 PCT 国际专利申请数曾连续三年蝉联中国高校第一,不少学生直接带着孵化成熟的企业毕业。深圳大学也成为全国首批创新创业示范高校,“双创”教育模式和经验获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全文印发。40年来,深圳大学走出的杰出校友可谓群星璀璨,如大家耳熟能详的马化腾、李书福、史玉柱、周海江、孟晚舟以及一级战斗英雄史光柱、奥运冠军陈梦等,有4位校友入选“改革开放40年百名杰出民营企业家”名单,2位校友入选党中央国务院表彰的“改革开放杰出贡献人员”名单,世界500强企业中有4家为深圳大学校友创办。
四十载春风化雨,四十载春华秋实。当年“当掉裤子也要办深圳大学”的豪言壮语犹然在耳,如今的深圳大学生机勃勃,“高校之林,后来居上”的“荔园梦”展现出蒸蒸日上的光明前景。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指出:“深圳是改革开放后党和人民一手缔造的崭新城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一张白纸上的精彩演绎。”深圳大学在一片滩涂上崛起为现代大学的奋斗历程,是特区奋力推动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精彩写照,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大生命力在高等教育领域的生动诠释。
荔园四十,再启新程。党中央赋予深圳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城市范例的新时代历史使命,这座只争朝夕、追求卓越的改革先锋城市,又开始了一场伟大的跋涉。在这波澜壮阔的新征程中,深圳高等教育何为,深圳大学何为,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必答题。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建设教育强国,龙头是高等教育。”深圳大学已确立了深度融入深圳建设的“三步走”战略:到2025年,建成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到2035年,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到本世纪中叶,建成世界一流综合性大学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标杆大学。
蓝图绘就,脚步铿锵。这是“特区大学、窗口大学、实验大学”时代内涵的自然延展,也是深圳大学历史使命的迭代升级。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根本目标,培养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奋力开拓创新学科方向,做到真解决问题、解决真问题、问题真解决,推动科技重大进步,攻坚国家“卡脖子”难题,高质量服务国家战略和“双区”建设。我们将继续以深圳高等教育名片的格局眼界、担当作为和奋斗状态,加快创建世界一流综合性大学、打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标杆大学,以“国之重器”“国之英才”不断奉献于“国之大者”!
奋斗创造历史,实干成就未来!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才有今日之深圳,才有今日之深圳大学。站在建校40周年的历史节点上,深圳大学必将更加坚定、更加成熟、更加清醒,必将永远激扬、永远进取、永远走在改革开放创新之路上!
深圳大学党委书记:李清泉
深圳大学校长:毛军发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