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行在博物馆(六)|皇家安大略博物馆

行在博物馆(六)|皇家安大略博物馆

行在博物馆(六)|皇家安大略博物馆皇家安大略博物馆曾是多伦多大学的一部分,最初的馆藏也来自多伦多大学。我曾在享誉世界的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看过恐龙展,那里一进门就是一只巨大的恐龙骨架化石

皇家安大略博物馆(Royal Ontario Museum,缩写为ROM)坐落在多伦多市中心,是加拿大最大的世界文化与自然历史博物馆,集自然、地理、矿物、考古、世界文化等多个主题于一身,也是加拿大的国家标志和文化目的地之一。关于ROM,安大略省旅游局的一句介绍语道破其在加拿大人心中的地位:如果没能参观过这个地方,你的多伦多之行是不完整的。

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介绍_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_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dippy

建于1912年的皇家安大略博物馆,本是一座非常古典的建筑,外墙上有着精美的雕刻。2007年水晶厅的建成,使博物馆顿显活力四射,充满朝气。

加拿大是个年轻的国家,2018年是其建国151年。皇家安大略博物馆的历史也不过106年,但在加拿大已算是历史悠久。因为建国时间短,本土文物的收藏无论数目和质量都难与欧亚大陆国家相比,所以皇家安大略博物馆在建馆之初就将自己定位成整个世界的文明与自然历史在北美洲的展示窗口。百年积累下来,现在展品总数已达1300多万件,是北美洲十大博物馆之一。随着展品数量不断增加,在上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期进行了首次扩建;1978年,博物馆斥资5500万美元进行翻建,增加了多个场馆和设施;2007年6月3日,水晶厅建成揭幕,成为21世纪多伦多的标志。扩建的博物馆外形是金属与玻璃构成的不稳定锥体的现代建筑,昂首刺破天际的新馆名曰“水晶厅”,这项扩建工程是由华裔富豪李秦捐建。博物馆最初的砖墙大楼与现代建筑紧紧相连,严丝合缝得让人觉得有些金属和玻璃仿佛是从旧墙里冲出来的。至此,皇家安大略博物馆成为我们今天看到的这个新旧混搭的模样。目前,整个博物馆共有40个展厅,除经常更换的特展外,还有恐龙化石、古代埃及木乃伊、加拿大矿产宝石、中国区等多个永久性展区,其中中国区就占了5个展厅的面积,还包含中国境外最大的中国建筑展厅。

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dippy_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_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介绍

水晶厅相互交错的空间设计在不同楼层上创造了一系列的中庭,其中歌莉娅·海尔辛斯·陈庭院(the Gloria Hyacinth Chen Court)将新旧建筑分离开来,使人们几乎可以观赏修复后的传统立面的全景。

从恐龙到木乃伊

皇家安大略博物馆曾是多伦多大学的一部分,最初的馆藏也来自多伦多大学。直到上世纪50年代,才从多伦多大学完全分离出来,归安大略省政府管理。在1912年诞生之初,它由5个展馆组成:考古学、古生物学、矿物学、动物学和地质学,恐龙化石是最早的展品之一。

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_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介绍_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dippy

巨大的恐龙骨架化石格外抢眼

如今的恐龙化石早已从古生物展馆分离出来,成为独立展厅。当我们随讲解员进入恐龙展馆时,第一感觉就是太酷了。我曾在享誉世界的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看过恐龙展,那里一进门就是一只巨大的恐龙骨架化石,当时以为世界上的恐龙展大概无出其右了,但参观皇家安大略博物馆时,发现这里不仅不逊色,还多了几分现代气息。

一具十几米高的大型恐龙骨架化石摆放在砖墙背景的大厅里,这庞然大物包括大厅的墙壁看起来都仿佛是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翻版。不过讲解员说这个恐龙骨架化石是人工制造的,真的化石在展厅里。走过延展到二层的古生物化石展厅,气氛与大厅马上就不同了:展厅光线充足,展品摆放错落有致,恐龙们天上地下、你飞我跑好不热闹。大大小小的恐龙骨骼与观众之间虽隔着半人多高的玻璃围挡,但因为空间大、摆放灵活,参观者没有丝毫不适感,反倒觉得这些骨骼活灵活现,生动有趣。展品前面有清晰的图表和文字,标明了恐龙原来的骨骼样貌,现在看到的哪部分是人们挖掘发现的,哪部分是古生物学家们“补”上去的,令人一目了然。

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介绍_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dippy_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

宽敞明亮的大厅常被当地人租用来举办活动,如歌舞表演、婚礼等。

自然与文化两大主题不仅运用交互式手法来表现,而且通过空间建造的魅力进一步明朗和深化。走过二层的恐龙展区,穿过同样栩栩如生的鸟类展馆,我们就进入了三层的人文厅,这里最著名的是埃及馆。

皇家安大略博物馆的首任馆长是加拿大考古学家查尔斯·科瑞利(Charles Trick Currelly)。他在加拿大完成本科学习后,前往伦敦边读硕士边在大英博物馆做助理,还曾亲赴埃及等地参加考古挖掘工作。回到加拿大后,他得到多伦多大学理事会主席的赏识,被邀参加皇家安大略博物馆的筹建工作。他最初的工作是负责考古馆藏,博物馆早期丰富的展品得益于他的专业知识和广阔视野,据说博物馆里有些古埃及展品就是他亲自从埃及带回来的。因为博物馆成立得晚,展品多是购买的,与早期的殖民掠夺有所差别。科瑞利退休后写了一部回忆录《我买下了岁月》,记录了自己的职业生涯。

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在研究中被做过全身CT检查的木乃伊,其死因是牙龈感染。

也许是因为购买力终究有限,这里的埃及馆面积不算大,摆放着从埃及收集来的壁画、石雕,其中最有名的壁画来自公元前15世纪埃及第十八王朝法老图特摩斯三世的墓葬。图特摩斯三世埋葬于帝王谷,其木乃伊于1881年被发现,现藏开罗埃及博物馆,而皇家安大略博物馆则收藏了墓中一幅壁画。

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介绍_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dippy_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

埃及第十八王朝法老图特摩斯三世的墓葬中的一幅壁画

埃及馆的重头戏当然是木乃伊。几具木乃伊摆放在玻璃展柜里,其中一具呈站立状。尽管这里的木乃伊藏品数目和大英博物馆或埃及博物馆相比差了很多,但讲解员很骄傲地告诉我们,那座站立的木乃伊是世界上第一个在研究中被做过全身CT检查的,她曾在多伦多大学“住院”很久,经过了非常仔细的无创检查,死因是牙龈感染。讲到这里,讲解员微笑地看了看正张大嘴巴听她讲话的小朋友们,说道:“要注意刷牙啊。”

皇家安大略博物馆展厅分为三层,展区之间衔接很自然,大概因为多次扩建的缘故,有很多弯曲盘旋的路径。不过,博物馆很擅长利用这些位置安置展品。在一处盘旋而上的楼梯顶部制作了一个巨大的马赛克穹顶,观众可以上到屋顶附近的平台近距离观赏。这个穹顶并非珍贵的文物,但对匆匆走过楼梯的观众而言,充满了视觉美感。

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介绍_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_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dippy

拜占庭风格的圆形大厅,穹顶上的马赛克图案在桔色灯光的投射下给人一种迷离之感。

中国厅

最后,我们从三层盘旋而下至一层的中国厅。中国厅占了大半层的面积,比希腊、埃及两个展区加起来还大,是皇家安大略博物馆的重点文物展区。

在皇家安大略博物馆建立时,整个世界的殖民时代已接近尾声,所以博物馆的世界文化藏品大多是从伦敦等地购买的。例如博物馆中最早的中国文物汉代绿釉陶就是查尔斯·科瑞利1907年从埃及购买的。不过,中国的第一部《文物保护法》1930年才诞生,此前外国人在中国境内收集文物并运出国境并不受法律限制,这使博物馆在成立之初的二三十年里,有机会直接收集大量中国文物,而且价格比从伦敦购买便宜四五倍。

的确,大厅里的中国艺术珍品让人眼花缭乱:青铜铸成的大钟、造型娇憨的唐三彩、巨大的佛像和壁画,甚至还有完整的陵墓。

我们的讲解员是一位来自台湾地区的义工,她说自己最喜欢的展品是商纣王时期用来占卜的牛骨。牛骨上刻有甲骨文及一个伸开双臂的小人,以及烟熏火燎的痕迹和受热后产生的裂纹。讲解员说,古人进行占卜时,会先在牛骨上写好问题,然后将骨头加热到产生裂纹,根据裂纹的指向来判断“天意”。这里收藏的这块牛骨上的文字是询问上天是否应该判罚一个人,从烤裂开的纹路看是指向判罚。不过,牛骨上所询问的这件事有真实的历史考证,惩罚后来并没有进行。之后她强调,像这样有可信的史实做依托的年代久远的文物是很少见的。

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dippy_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介绍_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

皇家安大略博物馆收藏有近1万块甲骨文。图中右边这块即为商纣王时期用来占卜的牛骨,上面甲骨文的意思是询问上天是否应该判罚一个人。 徐春昕 摄

展厅里最引人注目的展品应属各占一面墙的三幅壁画了,其中两幅是元朝的作品。最大的一幅宽11.6米、高5.8米,画上诸佛林立,妙相庄严。壁画旁标注的名字为《弥勒佛的乐园》,不过后来我又查了资料,发现它的本名叫《弥勒佛说法图》,来自山西稷县兴化寺,是中国元朝寺庙壁画中的精品,大约在1925年被古董商从古寺中剥走。1928年,中华圣公会河南教区主教、加拿大人怀履光得知壁画正被藏匿在太原待价而沽,急电皇家安大略博物馆馆长,建议迅速筹款买下。在怀履光的斡旋下,壁画以5000银元出售给博物馆,并于翌年1月被分装成63箱从天津出口,经波士顿运抵多伦多。为了将切割得支离破碎的壁画重新拼接安装,博物馆馆长煞费苦心,特别聘请了当时美国文物修复的顶级专家、哈佛大学福格艺术博物馆的史道特来修复。1933年夏,壁画修复完成,在博物馆新馆开幕时亮相。几年后,有人考察出这幅壁画是元朝画师朱好古的作品。

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_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dippy_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介绍

展厅中的巨幅壁画《弥勒佛说法图》极为醒目,来自山西稷县兴化寺。

分列两侧的壁画尺寸也不小,长10.37米,高3.20米,集中表现元朝的主要神祇与部属,是山西平阳万圣观的道教壁画《朝元图》,20世纪30年代被日本商人盗运出国并转售给加拿大。万圣观原址在山西平阳襄陵西齐村,是元朝著名画家、永乐宫壁画作者朱好古的故乡,因此万圣观壁画和永乐宫壁画风格相同。

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介绍_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_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dippy

出自河北易县的辽代等身三彩罗汉坐像

讲解员带我们驻足在一尊高大的彩色佛像前,介绍说这尊佛像来自河北易县深山里的一座寺院,是被人背下山来卖给博物馆的,但在运输途中起码断过6处,博物馆一一做了修补。这件展品可以查到详尽的历史记载:1912年北京两名古董商向德国汉学家贝尔契斯基(Friedrich Perzynski)兜售了一尊等身三彩罗汉坐像,贝氏从日本人寺泽鹿之助(TerasawaSh-ikanosuke)那里获悉此尊造像出自河北易县八佛洼后,立即赶往实地考察,以“养病”为名住进距八佛洼仅10公里的清西陵永福寺。他说曾亲眼目睹6尊罗汉造像,只惜村民夜晚将造像盗运下山过程中,至少有3尊罗汉像被打破。梁思成先生20世纪初留美期间,曾在其母校宾夕法尼亚大学的考古学及人类学博物馆见到过易县八佛洼所出的一尊完整的三彩罗汉像,并在其名著《中国雕塑史》中赞其“不亚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最精美的作品”。皇家安大略博物馆收藏的这一个,看来是当年打碎后拼接的一尊。

博物馆的中国展品之间并没有隔断,但也大致分成四部分:古代艺术、佛教艺术、雕塑艺术和建筑艺术。按博物馆的介绍说,这里是中国以外最大的中国建筑艺术展。最让我们吃惊的展品是一座完整的中国墓穴。沿着现代化的走廊,摆放着一列石人石骆驼,没想竟被它们引到一座墓穴的石拱门前。从风蚀情况看,石人石骆驼和石拱门应该不是一个朝代的,石拱门看起来年代更近些。

朝石拱门里望去,居然有完整的石五供和墓冢。墓冢有1米多高的石雕八角形裙围,裙围上雕刻着各种民间故事,里面是一座一人多高的石墓。从介绍看,墓主人叫祖大寿,辽宁人,吴三桂的舅舅,明末清初的将领。据说祖大寿不仅跟祖冲之同宗,还是“闻鸡起舞”的祖逖的后代。这个墓是英国皮货商乔治·克劳弗斯1919年从北京郊外的永泰村祖大寿的后人手里替皇家安大略博物馆买下的,总重150吨。克劳弗斯有个习惯,就是凡经他手的文物都会做完整的图片记录。在他留下的21本文物记录中,有900多件文物的原始环境照片,非常有价值。在这座墓穴侧方的墙壁上,就有当初售墓人在墓前的留影。

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dippy_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_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介绍

祖大寿墓和供桌,墙壁上附有当年售墓男子在墓前的留影。不过近几年也有考证指出,此非祖大寿之墓,而是其养子祖泽润之墓。

馆方一再说明展品并非掠夺而来,展览也确实帮助参观者更好地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甚至让国人对自己的历史也有了新的审视——无论是创造了文明的祖先,还是出售了祖坟的先人,他们都以历史的姿态静静地站立着。

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dippy_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介绍_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

中国古建筑展区是中国馆几个展区中相对独立的展厅

(节选自2018年10月刊)

※文章为作者原创,版权归《世界知识画报》。

上一篇: 哺乳动物“变”温血动物之谜揭开
下一篇: 人社部公布2020年第四批拖欠劳动报酬典型案件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